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4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近年来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讨论乙烯利刺激橡胶树胶乳增产的可能原因,并对这一领域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2.
双台河口湿地景观及生态干扰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使区内自然资源免受人为干扰,维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借助遥感技术,引入生态干扰度(hemeroby)概念,系统地评价了辽宁双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景观格局和生态干扰度的动态变化特征.首先应用专家经验知识将景观类型按生态干扰程度分为全干扰型、半干扰型和无干扰型等3个一级类型,在此基础上细分为30个二级景观类型;再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判别,确定各景观类型的生态干扰度指数(hemeroby index),制定景观分类系统.并结合1987年4月30日、1995年6月7日、2000年6月12日、2006年10月11日等4期TM(ETM+)遥感影像,获得景观分类图和干扰度指数.结果表明:从1987-2006年,1)保护区及其临近地区景观呈现破碎化趋势,其中以保护区的芦苇湿地最为明显;2)研究区内无干扰类型的景观进一步被开发成半干扰和全干扰类型景观;3)干扰度指数空间分布的总特征是河口地区和河道的生态干扰度跳跃性最大,而城市周围的生态干扰度最高,其原因主要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渔业的大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反胶团萃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胶团萃取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 ,有发展前途的生物产品分离技术。本文着重对反胶团的表面活性剂 ,各种影响因素 (W0 、pH、T等 ) ,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理论研究以及目前的开发应用状况等多方面的现状进行综述 ,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4.
考察了不同的短链有机酸对粘质沙雷氏菌合成2,3-丁二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乳酸、丙酮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和柠檬酸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2,3-丁二醇的产量,其中乙酸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6 g/L乙酸,与对照相比,2,3-丁二醇的产量提高了91.06%,此外菌体干重也提高了58.28%.为了揭示其中的调控机制,构建了启动子:lacZ融合报告载体,lacZ活性测定显示六种有机酸均可提高报告基因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其中乙酸提高β-半乳糖苷酶活性近4倍,暗示六种有机酸促进2,3-丁二醇的合成可能与诱导该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5.
利用Sony DSC-S85数码照相机和LeicaMZ 16A研究型体视解剖镜(配Leica IM 1000软件系统)进行观察、拍摄和测量,首次以详实的图片资料系统地描述了柑橘爆皮虫(Agrilus auriventrisSaunders)的危害特征。将幼虫危害特征归为幼虫的蛀食、流胶、爆皮和树体死亡;成虫危害特征主要是羽化孔、叶片缺刻等几类症状。将流胶症状分为泡沫状流胶和点状流胶2类;爆皮症状分为小爆皮和大爆皮2类。小爆皮是一个初次被报道的症状,该症状是识别柑橘爆皮虫前期危害的关键特征。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联合血塞通在预防老年髋部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疗效及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炎性指标、流变学指标及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及二聚体(D-D)水平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CRP、同型半胱氨酸及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血塞通在预防老年髋部术后DVT形成中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7.
长江口横沙东滩围垦潮滩内外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吕巍巍  马长安  余骥  田伟  袁晓  赵云龙 《生态学报》2013,33(21):6825-6833
201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横沙东滩的围垦潮滩和自然潮滩进行底栖动物的采样调查,进行功能群划分及数量特征分析。在围垦潮滩和自然潮滩分别采集到底栖动物19种和22种。依据食性将其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植食者、肉食者、杂食者和碎屑食者5种功能群,围垦潮滩各功能群物种数分别为4,5,4,3,3;自然潮滩分别为6,3,5,6,2。围垦潮滩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植食者>浮游生物食者>肉食者>杂食者>碎屑食者;自然潮滩为浮游生物食者>杂食者>肉食者>碎屑食者>植食者。围垦潮滩季节间仅有浮游生物食者和植食者的物种数存在显著性差异,潮位间仅有植食者的丰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自然潮滩季节间仅有浮游生物食者的丰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潮位间仅有植食者的物种数和丰度无显著性差异。围垦潮滩主导功能群在各潮位均为浮游生物食者和植食者;自然潮滩主导功能群由高潮带到低潮带变化为浮游生物食者→浮游生物食者和杂食者→杂食者。围垦潮滩浮游生物食者和植食者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而杂食者相对较低;自然潮滩杂食者和肉食者的3种多样性指数较高,而植食者相对较低。以上结果表明:围垦潮滩和自然潮滩底栖动物功能群的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别;各潮位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的不同与生境密切相关;围垦导致底栖动物群落以及功能群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8.
三沙湾浮游动物生态类群演替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佳奕  徐兆礼 《生态学报》2013,33(5):1413-1424
根据2010年6月-2011年5月三沙湾海域5个航次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对三沙湾浮游动物种群特征进行分析,并与我国不同纬度海湾生态类群结构进行比较.探讨三沙湾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类群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受水团季节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月和5月三沙湾海域主要受到浙闽沿岸流影响,生物多样性H'指数分别为2.03和2.02;种类数分别仅为17种和19种,明显低于6月、8月和10月;浮游动物生态类群以暖温带近海种为主;优势种种类数少,单一优势种优势性明显,4月中华哲水蚤丰度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65.03%;群落结构特征与同期我国长江口浮游动物区系特征相似.6月三沙湾海域受到浙闽沿岸流和台湾暖流共同影响,同时因闽北雨季导致大量大陆径流汇入,使得该月浮游动物种群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种类数全年最高,为3.12和45种,与5月相比,种类更替明显,物种更替率为69.39%;亚热带近海种丰度百分比最高(73.03%),亚热带外海种种类数百分比次之(48.89%),是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由以暖温带近海种为主向以亚热带外海种为主的过渡时期.8月和10月浙闽沿岸流消失,三沙湾海域受台湾暖流控制,海水温度和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种类数均略低于6月;生态类群结构以亚热带外海种为主;优势种特征表现为种类数多而各个优势种丰度较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南海北部海域浮游动物组成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999.
几株红假单胞菌属细菌的表观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分析方法和传统的表型特征研究方法、化学方法、核酸杂交方法等技术对14株紫色非硫细菌进行了多相研究。它们均具有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的基本特征:具片层状光合内膜结构,出芽分裂,含细菌叶绿素α和正常的螺菌黄素等。根据形态大小、黑暗条件下能否形成好氧菌落及碳源利用上的差异可将14株菌分为T群和gc群两群。用一对引物341f~906r扩增3株标准菌株Rps.palustris ATCC 17001、Rps.rutila R1、Rps.julia ATCC 51105和14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片断,作DGGE分析,结果发现,17株菌中有5个遗传型:gc型、R1型、T型、pal型、jul型。3个标准菌株分别是R1型、pal型、jul型,而14株分离菌株除包括R1型外,另有2个新的遗传型:T型和gc型。几个代表菌株的总DNA的杂交结果表明,T型和gc型可能代表2个新的种群。  相似文献   
1000.
毛乌素沙地南缘植被景观格局演变与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淑琴  荆耀栋  张青峰  吴发启 《生态学报》2013,33(12):3774-3782
以1991、1999和2007年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信息,将其按地貌分区,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植被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99年是研究区16a植被景观结构变化的转折点,植被覆盖状况前期恶化后期好转.1991-1999年两区极低和低级植被覆盖度占绝对优势,继续增强,风沙区55%-70%,丘陵区70%-80%.高等级比例均在5%以下,持续下滑.2007年两区的优势级别提升为低级和中级,风沙区比例55%,丘陵区70%.极低级别比例减小,风沙区40%-20%,丘陵区50%-15%.高级比例不同程度增大.(2)1999年前后植被景观格局反向演变,两区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程度不同.植被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减小后增大,等级问交替分布规律先弱后强.风沙区景观形状由复杂到简单,破碎度先增后减;丘陵区破碎度持续增大,形状变化微小.整体上来看,风沙区植被多样性高整体性好,植被均匀度指数大,交替分布规律明显,丘陵区植被格局较差.但外界对风沙区的干扰比丘陵区强烈.(3)植被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中始终保持多核心模式,核心面积、形状甚至类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风沙区核心多为无植被斑块,丘陵区多为高植被覆盖度斑块.核心外围植被分布具有梯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