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4 毫秒
51.
中国陕西中三叠世中蝎蛉科三新属新种(昆虫纲,长翅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中蝎蛉科Mesopanorpodidae 4属4种,其中包括3新属4新种:Longifurcula hejiafangensi gen.et sp.nov,Ladinochorista lata gen.et sp.nov.,Allochorista erdosensis gen.et sp.nov.,Itaphlebia tongchuanensis sp.nov..化石标本采自陕西铜川中三叠统铜川组下段上部的灰绿色泥岩和页岩.这些新属、种系陕西昆虫群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属陕西动物群、陕西生物群的一个类别).根据前人的植物、孢子、双壳、叶肢介、介形虫、昆虫化石等的研究结果,铜川组的时代划归中三叠世,相当于欧洲中三叠世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52.
准噶尔盆地腹部芳3井紫泥泉子组所夹灰色泥岩中产丰富的盘星藻、葡萄藻等藻类、疑源类化石及一定数量的孢粉化石。孢粉化石计75属160种,并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可靠的鹰粉型化石Aquilapollenites以及在我国主要产于松辽盆地和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的“大孢子”化石Balmeisporites,建立Schizaeoisporites grandus-Parcisporites parvisaccus-Liliacidites creticus(GPC)组合。通过对部分孢粉属种已知地质分布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外部分地区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对比,将GPC组合的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根据紫泥泉子组的沉积特点及孢粉组合特征,认为晚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应归属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局部层段沉积时期气候比较湿润,孢粉组合具有我国东北孢粉植物区与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53.
辽宁铁岭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铁岭盆地白垩系发育,1990年以来辽河油田公司在该区钻探了3口参数井,并在下白垩统采获了较丰富的孢粉化石,建立了3个早白垩世孢粉组合,自下而上为Cicatricosisporites-Concavissimisporites-Protoconiferus组合,Cicatricosisporites-Abdiverrucospora-Piceaepollenites组合以及Deltoidospora-Cicatricosisporites-Laevigato-sporites-Tricolpopollenites组合,分别产自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本文叙述了组合特征,通过与国内外孢粉组合的对比及特征分子的时代分布,确立了本区早白垩世生物地层层序及地质时代。孢粉植物群反映了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54.
应用UK37估算三门湾(1916~2003年)表层海水温度,SST波动范围在15.97~18.00℃之间,年平均为17.03℃,此计算值比当年实测海水全年平均温度低3.52℃,与秋季海水实测温度相接近。研究显示出,三门湾的EI Nio事件在大尺度上与东太平洋一样,均受制于气候影响因素,但在变化尺度上又受到地理位置和地方性气候(季风)的影响,事件在形式和年代上相互对应,但其颤动幅度远不如东太平洋强烈。同时通过比较EI Nio期间(2003/2002)和非EI Nio期间(2006/2005)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动信号、生物量、栖息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研究显示出三门湾若干大型底栖生物对EI Nio事件产生响应迹象,若干大型底栖生物对EI Ni o的响应主要是通过海洋环流的影响来体现生命和生态效应的,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底栖生物种类数和多样性、以及生命活动及栖息密度分布模式。在EI Nio影响下,台湾暖流入侵势力加强,2003/2002年底栖生物群落种类数减少与海流入侵及盐度密切相关;通过与同海域浮游动物对比研究,三门湾海域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对EI Nio的生态响应均较大,前者可能与三门湾海域水域较浅,外海暖水从底部入侵改变水温和盐度,直接影响底栖生物的生态环境,致使种类数大大减少有关;而后者由于入侵暖水强度增大,携带大量暖水性浮游动物,呈现出在EI Nio时期浮游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有偏高趋势。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银川市定点医疗机构总额预付制的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探究总额预付制下不同方式下医保基金的控制与管理。方法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病例组合方法进行改进方法研究。结果 银川市总额预付制实施后费用控制效果不明显,次均费用等指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也发现实施方案中存在一些问题。结论 针对总额预付实施方案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病例组合平均费用作为总预付方案,控制费用的同时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促进病人合理分流。  相似文献   
56.
南堡凹陷是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的小型构造单元。为深入研究南堡凹陷古近纪孢粉组合,采集了Gp1和Np288等七口钻井样品。经传统酸、碱处理法获得孢粉化石,并在研究区古近系地层中划分出六个孢粉亚组合:沙三段4亚段的Ephedrip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Ulmoideipites tricostatus-Pterisisporites属于始新世鲁特期、沙三段1—3亚段的Quercoidites microhenrici-Ulmipollenites minor属于始新世中晚期、沙二段的Ephedripites-Rutaceoipollis-Meliaceoidites与沙一段的Quercoidites-Meliaceoidites属于渐新世早期、东二段与东三段的Ulmipollenites undulosus-Piceaepollenites-Tsugaepollenites与东一段的Juglandaceae-Celtispollenites属于渐新世中晚期。研究区古近纪孢粉组合与黄骅坳陷中北区及滩海地区的孢粉组合可以形成良好对比,并且研究区局部出现的沙三段4、5亚段与渤海湾盆地普遍出现的沙河街组四段上部为同一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57.
本文对山东平邑盆地卞桥镇国泰庄西ZK101井卞桥组二段的21块井壁岩芯样品进行分析,在其中5块样品中发现了大量保存较好的孢粉和一些淡水藻类化石,总计60属2亚属63种及部分未定种。据此建立了一个孢粉组合,即Pterisisporites-Ephedripites-Ulmaceae组合。该组合以凤尾蕨科和麻黄科花粉占优势,榆科有一定含量为其主要特征,并通过对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代分布及与邻区相关孢粉组合进行对比,确定了其时代为古新世,同时讨论了该孢粉植物群所反映的古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58.
紫杉二烯是紫杉醇合成途径中的前体物质。紫杉醇是红豆杉的一种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抗癌药物。然而,紫杉醇在植物中含量低且难提取,限制了高效应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借助担子菌类真菌灰盖鬼伞具有的内源类异戊二烯合成途径,构建含有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GGPP)合酶和紫杉二烯合酶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 Bg GGTS和独立表达盒表达载体p Bg GGg TS,并分别转入灰盖鬼伞LT2菌株中,经过选择性筛选、PCR鉴定、Southern blotting杂交验证,分别获得了5株融合表达的灰盖鬼伞工程菌和5株独立表达盒的灰盖鬼伞工程菌株。各随机挑选了1株工程菌株,分别提取菌丝体和发酵液分析。GC-MS分析表明,两种工程菌株与原出发菌株的菌丝提取物无明显差异峰,而与出发菌株的发酵液提取物相比,两种转基因灰盖鬼伞的发酵液中均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峰,采用GC-MS特征质量离子分析方法判定为紫杉二烯,分别为44 ng/L(转化p Bg GGg TS)和30 ng/L(转化p Bg GGTS)。结果表明,通过在灰盖鬼伞融合基因或各自独立表达的形式共表达ggpps和ts基因,可以生物合成紫杉二烯。  相似文献   
59.
搅拌桨是高好氧高黏度微生物发酵实现高效反应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不同搅拌桨组合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十分重要。威兰胶是由产碱杆菌在高耗氧高粘度发酵体系下合成的胞外微生物多糖,广泛应用于水泥、石油、油墨、食品等行业中。本研究借助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方法,以威兰胶发酵液体系为研究体系,研究了6种不同搅拌桨组合在反应器内流体速率分布、剪切速率、和气含率等参数。将模拟效果较好的3种组合用于威兰胶发酵过程。研究表明MB-4-6搅拌桨组合对改善发酵罐内部的溶氧及流场分布效果最明显,威兰胶产量水平提高了13%。同时在该组合下威兰胶的产品粘度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60.
目前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由条件致病的铜绿假单胞菌生产获得,从而影响工业应用。为了开发一种相对安全的鼠李糖脂生产菌,将带有不同强度组成型合成启动子的鼠李糖基转移酶基因(Rhamnosyltransferase gene,rhl AB)以单、中、高3种拷贝数分别在大肠杆菌ATCC 8739中异源表达,实现了不同产量的鼠李糖脂异源合成。对rhl AB基因和rha BDAC基因簇(TDP-L-鼠李糖合成的基因簇)进一步利用合成启动子进行组合调控,筛选获得了最优生产鼠李糖脂工程菌——大肠杆菌TIB-RAB226。对大肠杆菌TIB-RAB226进行发酵温度优化,鼠李糖脂产量达到124.3 mg/L,是优化前的1.17倍。通过分批补料发酵,12h时鼠李糖脂产量达到209.2 mg/L。对发酵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共检出相对含量变化的5类质核比不同的鼠李糖脂同系物。本研究可为异源合成产鼠李糖脂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