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7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淡水排放对杭州湾湿地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对杭州湾南岸滩涂湿地5个断面(S1-S3为排水区, S4-S5为非排水区)的高潮位和中潮位分别进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周年调查, 共发现浮游动物38种(轮虫15种, 枝角类4种, 桡足类19种)。排水区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88.89 ind./L, 生物量0.41 mg/L, 非排水区平均密度仅4.21 ind./L, 生物量0.10 mg/L。排水区轮虫和桡足类的第一优势种分别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 而非排水区第一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S2-S3断面中潮位的水体营养盐浓度、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大于高潮位。淡水排放、潮沟径流和潮汐决定了滩涂湿地群落的时空格局, 后两者还解释了排水区中、高潮位间群落结构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52.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4):776-781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在大气中的浓度以每年1%的速率增加, 是CO2增加速率的4倍, 其在100 a的时间尺度上, 具有25倍于CO2的增温潜力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一般认为化石燃料燃烧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来源, 最近的研究发现自然水体和人工水库均可以排放甲烷。    相似文献   
53.
采用自然曝气生物滤床工艺对二级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在净化过程中创造良好的好氧环境,对尾水中悬浮颗粒物(SS)、化学需要氧量(COD)和氨氮(NH4+)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76%、45%和77%。尾水中可检出不同程度的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其中双酚A(BPA)、壬基酚(4-NP)、辛基酚(4-t-OP)、三氯生(TCS)和雌酮(E1)的浓度在1~1639ng/L之间,未检出雌二醇(E2)和炔雌醇(EE2)。该工艺可显著削减上述有机微污染物的含量,去除效率分别可达49%、63%、78%、80%和46%。4-NP、4-t-OP和TCS的去除效率随水力负荷(HLR)减小而升高,E1的去除效率不随HLR变化而变化,BPA的去除效率随HLR减小而下降,主要因为强疏水性有机物可在吸附竞争中降低疏水性较弱的有机物在系统中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54.
采用累积沉降法对合流污水悬浮固体(SS)进行自然沉降试验研究及与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合流污水沉降30 min, SS 的去除率即达到88.69%, 在沉降初期可去除大部分污染物; 经沉降 120 min, SS 的去除率即可达96.14%, COD、TN、TP 和NH4+-N 的去除率分别为90.63%、54.22%、66.95%和4.1%; 在自然沉降过程中, 合流污水中的污染物COD、TN、TP 浓度变化规律与SS 的浓度变化规律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线性方程分别为y=79.99+0.66x、y=21.58+0.65x、y=5.44+0.17x, 相关系数R2 分别达到0.974、0.961、0.989, 而NH4+-N 在合流污水中基本上都是以溶解态存在, 与SS 的沉降关联不大, 去除率随SS 的去除变化较小; 初始SS 浓度对合流污水沉降性能影响显著, 初始浓度越高, 一定时间内去除率越高, 并通过对各污染物沉降规律的函数拟合得出COD、TN、TP、SS 自然沉降规律函数分别为y=1020.61e(–x/10.05)+92.49、y=28.2e(–x/6.92)+22.56、y=13.24e(–x/10.0)+5.69、y=1533.22e(–x/8.58)+47.03, 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72、R2=0.936、R2=0.938、R2=0.914。  相似文献   
55.
尽管国内外对养殖污水处理已提出了一系列的工艺技术,但因经济原因养殖污水直接灌溉农田在我国农村地区仍较为常见.为了解长期畜禽养殖污水直灌对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选择了养殖污水直灌不同年限(0、4、7、13年)的稻田,比较研究了养殖污水直接灌溉对稻田土壤不同深度土层中各形态氮和磷含量的影响,探讨了长期养殖污水灌溉对氮、磷在土壤剖面中垂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养殖污水直接灌溉可显著提高稻田土壤中氮和磷的积累,积累量随灌溉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其中磷素的增幅高于氮素.养殖污水灌溉4、7和13年后,土壤表层中全P和全N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3.6%、95.2%、1484%和7.7%、17.0%、28.4%.土壤氮素的变化为NH4+-N、NO3--N>酸解有机氮>非酸解有机氮;土壤有效磷的变化明显大于全磷.长期养殖污水灌溉可促进氮、磷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迁移,增加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56.
室内实验(25℃和50%WFPS)比较研究了碳酸氢铵(普碳)和长效碳酸氢铵(长碳)对粘质土壤(粘土)和壤质土壤(壤土)硝化反硝化过程和NO与N2O排放的影响.长碳中的DCD在粘土中的硝化抑制作用很弱,在壤土中显著,与普碳处理相比,NH4+持续时间分别延长7d和33d.15d内,施普碳(100μgN·g-1)情况下,粘土和壤土NO排放量分别占施N量的0.60%和1.06%,分别是相应土壤N2O排放量的30和12倍.施长碳后,粘土和壤土NO排放量分别减少67%和95%,N2O排放量分别减少64%和55%.有氧培养39d后,外加硝酸盐(200μgKNO3-N·g-1),接着淹水厌氧培养7d,壤土长碳处理较普碳处理反硝化总损失减少50%,但N2O排放量增加113%.  相似文献   
57.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水稻土CH4 排放的季节变化及冬作季节土地管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冬作季节种植紫云英、淹水休闲及干燥休闲但泡水前施用稻草处理泡水后 3 0dCH4 排放量分别高达 13 3d观测期总排放量的 67.5 %、3 5 .5 %及 3 3 .3 % ,且在泡水后第 13天及水稻移栽后第 7、40、91天分别出现 4个CH4 排放高峰 ;而种植小麦和干燥休闲但冬作前施用稻草处理泡水后 5 5dCH4 排放量才占观测期总排放量的 6.74%和 0 .2 7% ,随后至水稻收获CH4 排放通量也不高 .冬作季节土地管理引起的水稻生长期土壤Eh季节变化的差异是造成CH4 排放通量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中国农田土壤N2O排放通量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王效科  庄亚辉  李长生 《生态学报》2001,21(8):1225-1232
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农业大国,对全球大气中N2O浓度的影响正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该研究采用针对农业土壤痕量气体排放估算建立的,基于N2O的产生、传输和消耗机理的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在建立了有关中国气候、农业土壤和农业生产的分县数据库基础上,估计了我国各县农业土壤N2O的排放通量,发现我国农田土壤N2O排放通量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西北地区较低,东南地区较高。还发现无论温度升高,还是施肥量变化,对我国农田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都存在区域差异,表现为东南地区的变化幅度较西北地区大,这可能与我国气候的干湿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DCD不同施用时间对小麦生长期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洋  余佳  马静  李小平  徐华  蔡祖聪 《生态学报》2011,31(23):7151-7160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法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DCD不同施用时间(基肥配施,追肥配施,基追肥按比例配施)对麦季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长期施肥配施DCD减少麦季N2O排放.从小麦整个生长季来看,与尿素处理相比,基肥配施减少N2O排放21%,追肥配施减少N2O排放26%,基追肥按比例配施减少N2O排放35%,方差分析均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基肥配施主要减少小麦播种-返青期N2O排放,追肥配施主要减少小麦返青-成熟期N2O排放,而基追肥按比例配施DCD减少整个小麦生长季N2O排放.在小麦的整个生长阶段,施加DCD处理的土壤NH+4-N浓度和表观硝化率均高于未施加DCD的处理,且土壤NH+4-N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小麦播种-返青期,基肥配施处理和基追肥按比例配施处理土壤NH+4-N浓度和表观硝化率高于追肥配施处理和对照处理;在小麦的返青-成熟期,追肥配施处理和基追肥按比例配施处理土壤NH+4-N浓度和表观硝化率高于基肥配施处理和对照处理.从小麦产量来看,与尿素处理相比,基肥配施和基追肥按比例配施显著增加小麦产量,而追肥配施处理小麦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基追肥按比例配施DCD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显著减少N2O排放,具有大田推广的现实意义;基肥与追肥配施DCD对N2O减排效果除了与施用时间有关外,还应将降雨或灌溉量的年际变化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60.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N2O排放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高产区过量施肥现象十分突出,氮肥过量施用引起土壤氮素盈余,导致N2O排放量增大,由此引起的温室效应引起广泛关注。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黄河上游灌区稻田不同施肥处理下N2O排放特征。试验设置5个施肥处理,包括常规氮肥300 kg/hm2下单施尿素和有机肥配施2个处理,分别用N300和N300-OM代表;优化氮肥240 kg/hm2下单施尿素和有机肥配施2个处理,分别用N240和N240-OM代表;对照不施氮肥用N0代表。试验结果得出,灌区水稻生长季稻田土壤N2O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前及水稻生长的中后期,稻田氮肥施用、灌水及土壤温度的变化对N2O排放通量影响较大,不同处理水稻各生育阶段N2O累积排放量与稻田土壤耕层NO-3-N含量动态变化显著相关。稻田N2O排放不是黄河上游灌区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但灌区稻田N2O排放的增温潜势较大;稻田氮肥过量施用会显著增加N2O排放量,在相同氮素水平下,有机肥配施会显著增加稻田土壤N2O的排放量(P<0.01)。优化施氮能有效减少灌区稻田水稻生长季N2O排放量。稻田不同处理的水稻整个生长季土壤N2O排放总量为2.69-3.87 kg/hm2,肥料氮通过N2O排放损失的百分率仅为0.43%-0.64%。在灌区习惯灌水和高氮肥300 kg/hm2时,N300-OM处理的稻田N2O排放量达3.87 kg/hm2,在100 a时间尺度上的全球增温潜势(GWPs)为20.76×107 kg CO2/hm2;优化施氮240 kg/hm2水平下,N240和N240-OM处理的N2O累计排放量较N300-OM处理,分别降低了1.18 kg/hm2和0.57 kg/hm2,在100 a尺度上每年由稻田N2O排放引起的GWPs分别降低了6.33×107 kg CO2/hm2和3.06×107 kg CO2/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