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1986年11月下旬,武昌某养殖场鱼种池内的鱼种突然大量死亡,成千上万的水鸟飞临池面觅食,上百群众,抡捞漂浮在水面的死鱼,这样的严重死鱼现场实属罕见。除了无数漂浮于水面的死鱼外,还有一些濒临死亡的鱼正处于昏迷状态与急剧地翻转和挣扎,为了查明死鱼原因,我们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祝国文  张瑾  杜杰  李烨  邓冉  姜倩  童晋  杜海英 《生物资源》2020,42(3):313-321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三废"的大量排放,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愈发严重,其中重金属镉、铬的污染显得尤为突出。研究者利用微生物技术开展了大量治理污水中镉、铬的研究。本文就不同种类微生物对镉、铬的修复及作用机理进行论述,以期为微生物用于实际污水中镉、铬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小型景观水体CO2与CH4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生态系统被认为是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尤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排放强度可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小型景观水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具有面积小、数量大以及人类干扰强的特征,其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尚不清楚。选择重庆市大学城8个景观水体和周边2个自然水体为对象,于2019年1、4、7、10月,利用漂浮箱和顶空法分析了水体CO2与CH4的溶存浓度及排放通量,旨在揭示城市小型景观水体CO2与CH4排放强度、时空变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个小型水体CO2、CH4的溶存浓度范围分别为10.75-116.25 μmol/L和0.09-3.61 μmol/L(均值分别为(47.6±29.3)μmol/L、(1.13±0.56)μmol/L),均为过饱和状态;漂浮箱法实测的8个景观水体CO2和CH4排放通量均值分别为(72.7±65.9)mmol m-2 d-1和(2.31±3.48)mmol m-2 d-1(顶空法估算值为(69.7±82.0)mmol m-2 d-1和(3.69±2.92)mmol m-2 d-1),是2个自然水体的3.5-6.1和2.0-4.5倍,呈较强的CO2、CH4排放源;居民区景观水体CO2和CH4排放略高于校园区,均显著高于对照的自然水体;CO2排放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春季最低,CH4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季节模式,温度和水体初级生产共同影响CO2和CH4排放的季节模式;水生植物分布对景观水体CO2、CH4排放有显著影响,有植物分布的水域比无植物水域平均高1.97和2.94倍;漂浮箱法和顶空法测得气体通量线性关系较好,但顶空法测得CO2通量在春季明显偏低,而CH4则普遍偏高。相关分析表明,景观水体碳、氮浓度、pH值以及DO等对CO2排放具有较好的指示性,CH4排放通量主要与水体中碳、磷浓度有关。城市小型景观水体CO2、CH4排放通量远高于大部分已有自然水体的研究结果,呈一种较强的大气温室气体排放源,在区域淡水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具有重要贡献,未来研究中应给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4.
淡水生态系统是大气中N2O的重要排放源,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城市小型景观水体作为区域淡水系统的重要组成,具有环境容量小,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其N2O排放特征及影响机制并不清楚。选择重庆大学城8个典型景观水体和2个城市外围的自然水体(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法和漂浮箱法对水体溶存N2O浓度及排放通量进行季节性监测,并通过分析生境特征及水环境特征,探究城市小型景观水体N2O排放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小型景观水体TN、NO3--N、NH4+-N、NO2--N含量总体偏低但变异性极强(变化范围分别为0.31-1.47 mg/L、0.05-0.79 mg/L、0.03-0.14 mg/L、0.00-0.04 mg/L),硝态氮是主要的氮形态;景观水体氮丰度远高于外围的自然水体;2)10个小型水体N2O浓度范围为16.51-158.96 nmol/L,平均为(47.60±21.47) nmol/L,均处于过饱和状态;漂浮箱法实测8个景观水体N2O排放通量均值为(0.13±0.05)mmol m-2 d-1,是对照水体的1.3-5.2倍,高于大部分已有研究结果,是大气N2O的排放热源;3)景观水体N2O排放通量与水体各形态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较高的N负荷和强烈的氮转化过程是导致景观水体成为N2O排放热源的主要因子,水体N含量可以作为景观水体N2O排放强度的有效指示因子;同时水生植物分布对水体N2O排放影响显著,有植物分布的水域比开敞水域高1.4倍;4)漂浮箱法和边界层模型法对小型景观水体N2O排放通量的监测结果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但不同季节仍存在着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优化模型估算方法;5)水体N2O排放通量对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较为敏感,呈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的季节模式。本研究强调,城市小型景观水体具有较高的N2O排放速率,在区域氮循环及全球淡水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未来研究中应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5.
探究了3种水力负荷(HLR)下三级串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T-VFCWs)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并解析了系统中的氮素转化机制。结果表明: 当系统HLR由0.10增至0.20 m3·m-2·d-1时,T-VFCWs始终保持着对农村生活污水高效的处理效果,系统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T-VFCWs中顺次连接的3个VFCW单元(标记为V-1、V-2和V-3)在限氧环境下因其进水水质的差异可形成各自不同的氮素转化途径,并通过协同作用实现系统的高效脱氮。当T-VFCWs在试验期间连续运行时,V-1、V-2和V-3中主要的脱氮途径分别为短程硝化/反硝化作用、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上述3单元对进水中总氮(TN)和NH4+-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51.3±4.4)%和(63.7±2.6)%、(30.9±4.8)%和(35.5±4.5)%、(17.8±5.0)%和(0.8±0.1)%。该研究可为组合式人工湿地的研发及工程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动态密切相关。通过深入了解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污水厂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不同污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细菌群落主要以变形菌、绿弯菌、放线菌、厚壁菌和拟杆菌为功能菌群;活性污泥中寄居的大多数真菌来自于子囊菌门,还有少量担子菌门;古菌以产甲烷菌为主;而病毒中分布最广的噬菌体和致病性病毒是最主要的关注点。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分析及总结,综述了进水组成、不同处理工艺、参数(理化参数和运行参数)、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环境因子对活性污泥中细菌、真菌、古菌以及病毒群落组成的影响,尽可能全面地介绍污水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活性污泥中功能微生物的应用及调控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7.
自2007年发现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具有类似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催化特性以来,纳米酶研究领域迅速崛起.不同形貌、尺度和材料各异的纳米酶相继出现,同时其催化机制逐渐被认识.由于纳米酶具有催化效率高、稳定、经济和规模化制备的特点,它在医学、化工、食品、农业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便应运而生.纳米酶的发现,不仅推动了纳米科技的基础研究,还拓展了纳米材料的应用.本文将介绍纳米酶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受到广泛关注.近期研究发现,经由河流系统排放的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可部分抵消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固定量,从而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河流对于全球碳平衡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影响.作为城市河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大型丝状藻类通过改变水-沉积物界面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环境因子,深刻影响着河流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本文从3个方面阐述大型丝状藻类对于城市河流中CH4排放的影响: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系统及其CH4排放通量的影响;大型丝状藻类对自然河流系统中CH4产生与排放过程的影响;大型丝状藻类对城市河流系统初级生产力及CH4产生过程的影响.最后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亚热带常见树种米槠、木荷、浙江桂、罗浮栲、杉木和柑橘为对象,利用控制试验研究了温度对树木叶片甲烷(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在10℃时,供试的6种树木中,仅木荷、柑橘和罗浮栲的叶片排放CH4;温度高于20℃时,所有树木叶片均可排放CH4.温度高于30℃时,叶片排放CH4的平均排放速率(1.010ngCH4·g-1DM·h-1)是10~30℃时平均排放速率(0.255ngCH4·g-1DM·h-1)的3.96倍.增温对柑橘和杉木CH4排放速率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4种树木.培养时间对叶片排放CH4速率有显著影响,温度胁迫对树木排放CH4的影响受植物活性的控制.在低温或高温条件下,树木干叶均不能排放CH4.高温胁迫对树木叶片排放CH4有重要影响,全球变暖可能增加植物的CH4排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国民生产总值日益提高。污泥污染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视线。本文通过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特征描述,重点探讨污泥处理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污水处理厂在污泥处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提出对于污泥处理技术行之有效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