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855篇
  233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羟脯氨酸(Hyp)含量对胶原热稳定性的影响。以不同周龄BN大鼠皮肤为原料制备了胶原,分析制备胶原中Hyp的含量;采用DSC测定不同Hyp含量胶原的临界变性温度及焓变;采用圆二色光谱(CD)检测提取胶原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提取胶原在41.3℃发生三螺旋解聚,CD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品经临界变性温度处理后,部分三螺旋结构转化为无规则线圈结构。胶原变性过程中所需热量与羟脯氨酸含量呈正相关,实验建立了胶原热变性过程中焓变与Hyp含量的关系。该研究表明胶原中脯氨酸羟基化修饰是影响胶原热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fMLP诱导中性粒细胞的极性变化,并结合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曲线分析不同时相细胞的极性化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胞内[Ca^2+].变化进行监测,细胞极性化情况通过倒置显微镜来分析。结果:胞内[Ca^2+]i变化主要包括静息期(0s)、快速上升期(10s)、快速下降期(150s)、慢速下降期(250s)和终末期等5个阶段,在这5个阶段的10s时细胞膜开始皱缩,启动细胞极性化过程,之后呈现为不断的极性化和去极性化过程。结论: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可能启动了中性粒细胞的极性化,但对之后的极性化过程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3.
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L.) Schur.)组合CA9211/RW15(6D/6V异代换系)幼胚培养SC2后代中,用原位杂交方法鉴定出T240-6为6VS端体异代换系. 以此为材料,采用微细玻璃针切割法及"单管反应"技术体系,对6VS进行切割分离及LA (Linker adaptor)-PCR扩增.扩增带在100~3 000 bp 之间,大部分集中在600~1 500 bp.利用32P标记的簇毛麦基因组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证实扩增产物来源于簇毛麦.扩增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GEM-T载体上,构建了6VS DNA质粒文库.对文库的分析表明,文库大约有17 000个白色克隆;插入片段分布在100~1 500 bp,平均600 bp.点杂交结果表明,37%克隆有中度到强烈的杂交信号,证明含有中度或高度重复序列;63%克隆有较弱的信号或没有信号,证明为单/低拷贝序列克隆.从文库中获得8个簇毛麦特异克隆,对其中两个克隆pHVMK22和 pHVMK134进行了RFLP分析和序列分析,并利用该探针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进行了检测.RFLP 结果表明,两个克隆一个为低拷贝序列克隆(pHVMK22),另一个为高度重复序列克隆,均为簇毛麦专化DNA序列.以pHVMK22为探针对抗、感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系的Southern杂交发现抗病品系有一条2 kb的特征带, 该探针可能作为检测抗病基因Pm21的探针.  相似文献   
44.
濒危植物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目前仅零散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及越南北部地区, 残存居群生境片断化较为严重。研究濒危植物片断化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有助于了解物种的生态进化过程以及制定相关的保育策略。本研究采用13对微卫星引物, 对鹅掌楸的1个片断化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结构的研究, 旨在揭示生境片断化条件下鹅掌楸的遗传多样性及基因流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鹅掌楸烂木山居群内不同生境斑块及不同年龄阶段植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 居群内存在寨内和山林2个遗传分化明显的亚居群。烂木山居群个体在200 m以内呈现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 而2个亚居群内的个体仅在20 m的距离范围内存在微弱或不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鹅掌楸的空间遗传结构强度较低(Sp = 0.0090), 且寨内亚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强度(Sp = 0.0067)要高于山林亚居群(Sp = 0.0053)。鹅掌楸以异交为主, 种子较轻且具翅, 借助风力传播,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空间遗传结构的强度。此外, 居群内个体密度及生境特征也对鹅掌楸的空间遗传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该居群出现显著的杂合子缺失, 近交系数(FIS)为0.099 (P < 0.01), 表明生境片断化的遗传效应正逐渐显现。因此, 对鹅掌楸的就地保护应注意维护与强化生境的连续性, 促进基因交流。迁地保护时, 取样距离应不小于20 m, 以涵盖足够多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45.
环境温度对社鼠能量需求和食物同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Niviventer confucianus is a common species of rodent in South China. We designed an experimental protocol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energy requirement and food assimilation of the N. confucianus . In our feeding trials, four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s were applied: 17℃,22℃,27℃ and 32℃. The energy requirements of N. confucianu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were:107 43±6 44 KJ/animal/day (17℃),94 76±4 46 KJ/animal/day (22℃),73 96±5 65 KJ/animal/day(27℃),and 62 80±5 15 KJ/animal/day(32℃),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energy intake, digested and assimilated energy of N. confucianus de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e.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digestibility and assimilation rate of N. confucianus were found among four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s. It indicated that, during a range of particular temperatures, N. confucianus might maintain relatively high digestibility by change of digest tract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46.
2010年7月1日,大日本住友制药公司的兽药部门动物科学部升格为分公司,于是DS pharmaanimal health公司诞生了.此前该公司的兽药业务是从属于人用医药品开发的,主要开发动物的抗菌药和循环器官药等.  相似文献   
47.
初步探讨了极致化医疗服务满足现实需求、引领行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提出了其“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全面质量、追求无限标准”3个方面的理论内涵,并从文化熏陶、教育引导、制度规范和监督约束4个方面探讨了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8.
DNA序列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的改变既为生物的演化所必需,又是动物体内癌症发生、影响物种相对稳定存在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必需要有一个平衡.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保持DNA序列的稳定对生物的生存更加重要.然而细胞分裂时DNA的复制过程不是100%准确,而是会有一定程度的误差,这是DNA序列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为减少DN...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细菌破坏琼脂凝胶形成的原因和机制。方法 利用细菌培养技术培养细菌;高压灭菌再融化琼脂‒酵母培养基,室温下观察其是否凝固;利用硬度测量仪测量培养基硬度;pH测量仪测量pH值。结果 首先,固体琼脂培养基在培养屎肠球菌之后再融化出现室温条件下不凝固现象;其次,pH是一个影响琼脂凝固性的主要因素;最后,屎肠球菌通过发酵产酸而降低pH,当pH值小于4时就破坏了琼脂的凝固性。结论 细菌发酵产生酸性物质,降低了培养基pH,引起琼脂凝固点降低。  相似文献   
50.
基于地理和气象要素的春玉米生育期栅格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勤  严昌荣  梅旭荣  杨建莹  翟治芬 《生态学报》2011,31(14):4056-4061
本文以黄河流域春玉米生育期和气象站点气象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各生育期和经度、纬度、海拔高度、降水、年均温、≥10℃积温和日照时数等影响因子的关系,建立逐步回归方程,对各生育期空间栅格化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生育期空间拟合插值的统计检验说明春玉米“播种期”、“抽雄期”和“收获期”三个时期模拟效果最好,“拔节期”效果精度相对较好;(2)播种期基本满足从西南到东北延后的变化趋势,而拔节期、抽雄期和收获期基本上表现了从南北向中部、中部向东西两侧延后的现象。本研究得到的生育期与地理和气象要素之间的逐步回归方程,可为气候条件变化下作物生育期栅格化模拟试验以及农业生产应该采取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