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239种有机化合物的BCF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根据分子连接性指数(MCI)的线性模型不能准确计算及极性化合物的BCF,也不适用于超疏水性化合物,在模型中引入基团校正因子后,极性经合物的计算误差明显降低。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所得模型的估算精度进一步提高,最终确定以(^0x^v)^2、(^2x^v)^1/2、^2x、^3xc、^0x^v及OH、NH2、NO2、NCOO等10个基团校正团子为参数建立  相似文献   
52.
大辽河水系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建立中国水环境生态学基准的基础性工作,于2010年7月,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对大辽河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大辽河水系共检出5门124种或变种,其中以绿藻和硅藻为主,分别占43.55%和31.45%;总细胞密度在2.05×105~1.46×107个·L-1,平均6.35×106个·L-1,绿藻和硅藻占优势;主要优势种是硅藻的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共检出污染指示种44种,其中β-中污带指示种居多,有36种,占所有指示种的81.8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43 ~2.68,Margalef指数为1.00~1.7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2 ~0.83;综合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优势种类、指示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表明,大辽河水系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中等程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53.
【目的】松花江流域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其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开展松花江流域水质评价及典型生物类群多样性状况调查,可为松花江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调查整个松花江流域近岸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测定水质理化指标,开展其水质理化特征评价和生物指数评价,并探讨底栖动物群落分布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理化指标评价结果显示,南源松花江水质状况最差,处于中度污染;北源松花江处于轻度污染;梧桐河水质最好,处于良好状态。松花江流域3个河段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空间差异性。另外,梧桐河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北源松花江次之,南源松花江最低。溶解氧和营养元素K的浓度是驱动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发生显著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生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3个河段水质均处于轻度污染状态。【结论】松花江流域水质处于轻度到中度污染状态。有机污染是松花江流域面临的主要水质环境问题,对松花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控制有机质的输入是维持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54.
基于云模型的鄱阳湖秋季周边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评价过程中存在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基于鄱阳湖周边湿地30个采样点的实测水质数据,选取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及透明度(SD)为水质评价因子,生成云模型对鄱阳湖周边湿地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并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反映了鄱阳湖周边湿地水体总体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该方法能为鄱阳湖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提供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5.
九华河水生昆虫群落结构和水质生物评价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6月、8月、10月对安徽九华河水系3、4、5级支流5个基点采用扫网、刷石等综合定性取样法,共采得水生昆虫9目、49科、86属、124种,计6445头。其中:毛翅目12科、41种;蜉蝣目10科、26种;鞘翅目5科、16种;双翅目7科、14种;襀翅目4科、9种;蜻蜓目5科、8种;半翅目4科、5种;广翅目1科、3种;鳞翅目1科、2种。3、4级支流Shannon多样性指数大于4,种丰富度大于60,水质极清洁;5级支流Shannon多样性指数大于3,种丰富度29,水质较清洁。3级支流以毛翅目,蜉蝣目为主,科级水平生物指数最高(2.58—2.59);4级支流以毛翅目、蜉蝣目和双翅目为主,多样性指数最高(5.54);5级支流以蜉蝣目、双翅目为主。本文还根据“河流连续概念”对各支流水生昆虫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毛翅目取食功能类群与支流级别的关系等作了初步分析,并提供了必要的物理、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56.
津河水质现状分析与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帅  孙力平  钟远  杜金山  胡鑫 《生态科学》2015,34(5):105-110
对津河进行了调查监测,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污染现状, 分别以熵权法、综合定权法和改进AHP 定权法优化的海明距离模糊法对其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 并与模糊评价法和海明距离模糊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津河中溶解性无机氮(DIN)和溶解性无机磷(DIP)分别是氮和磷的主要存在形式, 在6-8 月水质较差, 7-9 月暴发水华,总体处于中营养或轻富营养状态。海明距离模糊法在城市景观河流水质评价中是可行的, 并且具有简洁和可以表征同一水质级别中污染程度大小的优势。以熵权法和综合权重法改进的海明距离模糊法具有更好的区分度, 改进AHP 定权法适于评价水质变化较大的水体。  相似文献   
57.
新疆额尔齐斯河周丛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丛藻类是新疆跨境河流土著及特有鱼类重要的基础饵料资源, 然而在该地区有关周丛藻类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有鉴于此, 2012年7、8、10月对新疆跨境河流额尔齐斯河全流域的周丛藻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周丛藻类隶属7门70属178种, 由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金藻门和甲藻门组成, 其中硅藻门有92种并占据绝对优势(51.7%), 绿藻门49种(30.3%), 蓝藻门20种(11.8%), 裸藻门5种(2.8%), 黄藻门3种(1.7%), 金藻门2种(0.1%), 甲藻门仅1种(0.6%), 周丛藻类在不同月份的种类数存在显著差异(P 0.01)。优势种主要为硅藻门的嗜盐舟形藻(Navicula halophila)、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 Desm)、极小桥弯藻(Cymbella perpusilla Cl)以及蓝藻门的皮状席藻(Phormidium corium Gom)等。研究期间, 额尔齐斯河周丛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均值分别为1105.5106 ind./m2和2692.0 mg/m2, 不同月份间密度和生物量的分布差异不显著, 但在空间分布上整体趋势为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水温和营养盐成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0.38、3.04、0.66和2.55。运用多样性指数和藻类丰度对额尔齐斯河水质评价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58.
李良  杨扬  乔永民  陶然 《生态科学》2013,32(3):313-317
2012 年4 月~6 月对东江干流及源头部分支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采集,共获得底栖动物78 种,隶属于3 门7 纲48 科72 属。其中,水栖寡毛类3 科8 属12 种,软体动物12 科13 属17 种,水生昆虫9 目30 科47 属47 种,其他种类3 种。空间上来看,源头支流及上、中、下游的种类数分别为48 种、31 种、33 种和28 种。源头地区和上游以水生昆虫为主,密度百分比分别为70.2%和58.3%;下游以寡毛类为主,占62.0%。分析比较了 Shannon 多样性指数、生物指数(BI)和科级生物指数(FBI) 3种水质评价方法对东江水质的评价效果。东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源头支流水质好于其他河段水质。但从水质生物学的角度与之前研究相比,底栖生物的群落特征变化较大,物种多样性有所下降,表明区域环境有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9.
刘粤生 《生态科学》2008,27(3):164-168
受潮汐的影响,潮水河中污染物的迁移和变化规律极其复杂。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如何布设合理的监测断面,制定合乎潮汐规律的潮水河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方案等方面的研究,更好地为摸清潮水河段的污染物输入量以及河流的水质状况服务。通过对佛山与广州交界潮水河段水质水量的同步监测发现:该区域日化学需氧量输入量为288.8t,日氨氮输入量为88.8t;采用代表时段法计算出污染物的输入量及采用单项指标法评价潮水河水体现状比较可靠、合理;纳污量超过河段环境容量是导致水质不断恶化的原因;加强交界河段上游地区面污染治理,建立重点取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水源地水质状况实时监测,是保证不同季节取水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0.
对太湖8个区域共60样点进行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采样,共获得底栖动物24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节肢动物5种,甲壳动物5种.根据Hilsenhoff 生物指数确定了15个相对清洁的样点和45个污染样点,然后进行21种生物指数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总分类单元数、(甲壳动物 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甲壳动物 软体动物)、%腹足纲、Goodnight-Whitley指数、Hilsenhoff 生物指数和%直接收集者等7个底栖动物生物指数可以用作判别太湖水质的敏感生物指数.通过5, 3, 1记分法对6种生物指数统一量纲后,获得变化范围为7~35的综合生物指数,运用四分法划分了太湖水质判别的生物基准:7~14很差,15~21差,22~28一般,29~35好,并对60个样点进行重新记分,获得了太湖水质的基本生态分区现状,太湖的东南区属水质较好的区域,而西北区属水质较差的区域.该水质生物基准基本适合评价太湖不同区域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