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木槿与野西瓜苗花特征和繁育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分析柱头裂片运动的野西瓜苗和不运动的木槿在花特征和繁育系统上的差异,对其花性状、花粉/胚珠比和不同授粉处理的座果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木槿与野西瓜苗在花冠大小、花瓣长及底宽、花萼长与宽、雄蕊长、最上轮雄蕊高度、雄蕊柱长及其底径、花柱长度和雌雄异位间均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但二者的最下轮雄蕊高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木槿的花粉/胚珠比为874.90±20.79,繁育系统属兼性异交类型;野西瓜苗的花粉/胚珠比为24.72±0.68,繁育系统属专性自交类型。(3)木槿自然套袋的座果率为0%,人工自交为2.04%,人工杂交为35.85%;野西瓜苗自动自交和人工自交的座果率均为100%,人工杂交为95.30%。木槿与野西瓜苗在花性状、花粉/胚珠比及花部行为等方面形成了与其繁育系统(兼性异交vs.专性自交)相适应的花特征。  相似文献   
82.
蛇伤与苗药     
罗安阔  罗安书 《蛇志》2003,15(2):43-43
毒蛇咬伤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见病。贵州省雷公山地区是贵州苗族人民居住地。从 1 990年至 2 0 0 0年贵州省雷山县方祥五步蛇研究室收治的蛇伤患者有 42例之多。可见蛇伤严重地威胁着苗族人民的生命安全。  苗族人民习惯采用的草药和配方被称为苗族草药 ,简称苗药。苗药有着自己独特的病理认识和疗效。苗药多以单方用 ,有“苗药三千 ,八百单方”之称。用苗药医治蛇伤 ,只要治疗及时 ,对症下药 ,有奇特疗效。  多年来 ,我们多次到苗族民间收集、归纳、整理治疗毒蛇咬伤的苗族药方 ,得出一个新的、可以用于及时治疗野外作业或蛇场工作…  相似文献   
83.
建立快速定量检测猪瘟兔化弱毒苗的荧光定量PCR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猪瘟病毒兔化弱毒疫苗株的5’非编码区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定量PCR原理,结合LightCycler检测系统,首次建立了定量检测猪瘟兔化弱毒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0^2拷贝数,线性范围为10^7—10^2,达6个数量级;标准样品的变异系数为2.3%—5.1%(n=10),疫苗样品组内实验变异系数为0.85%—2.8%(n=5)、组间实验为2.5%—7.3%(n=5),对同一样品分5次RNA提取和逆转录,其变异系数为5.0%;对9份疫苗样品进行了检测,与免体定型热反应方法相比较,有很好的相关性;整个检测过程仅需4h。该法可望取代传统的兔体定型热反应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效价测定及指导疫苗的配制,也为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捷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84.
85.
86.
在室内采用水葫芦象甲与除草剂控制水葫芦的试验中发现象甲2头/株+200mg·L^-1草甘膦对水葫芦的控制效果较显著,药后15d死亡率达到100%;而象甲4头/株+46mg·L^-12,4-D二甲胺盐对水葫芦的防治效果显著,药后10d死亡率达到90%以上,对照无死亡且有开花现象。  相似文献   
87.
半夏倒苗前后的细胞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温胁迫下半夏倒苗前后的组织学结构的变化,为揭示半夏倒苗的生物学机理提供参考依据。在半夏植株高15cm左右时,给予(32±1)℃的高温胁迫,于不同胁迫天数取半夏叶柄,经爱氏苏木精染液染色,用石蜡切片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半夏叶柄的维管组织结构被破坏越来越严重,细胞壁、细胞膜破裂,原生质外渗,核膜破裂,核仁溢出,有的细胞内核仁消失。  相似文献   
88.
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半夏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半夏37℃高温倒苗过程中的叶片和块茎为材料,考察了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SA)处理的倒苗率,采用ELISA方法研究了0.5 mmol/L外源SA对半夏叶片和块茎中内源激素GA3、IAA、ABA、ZR和J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半夏出现倒苗现象,并以0.5 mmol/L的SA处理后半夏倒苗率最低.倒苗过程中叶片和块茎中GA3、IAA、ZR含量逐渐下降.而ABA和JA含量显著上升.0.5 mmol/L SA处理条件下叶片中生长促进类激素GA3、IAA、ZR含量高于同期对照,生长抑制类激素ABA和JA含量低于同期对照;块茎中ABA、IAA和JA的含量低于同期对照.GA变化不明显,而ZR处理前期低于对照,后期高于对照.可见,一定浓度的外源SA可通过改变高温胁迫下半夏内源激素水平来促进其生长,延缓其倒苗.  相似文献   
89.
PP333与BA组合对怀地黄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PP333与BA组合对怀地黄(Rehmanniaglutinosa)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PP333与0.5mg.L-1BA组合均严重地抑制试管苗根、茎和叶的生长,表现为植株矮小,生根晚,前期根畸形生长(呈棒状或球状);(2)与单独使用0.5mg.L-1BA相比,低浓度PP333(0.01和0.1mg.L-1)与0.5mg.L-1BA组合促进茎的伸长和加粗;(3)2mg.L-1PP333与0.5mg.L-1BA组合能显著地提高愈伤组织芽的分化率和腋芽的萌发率,有利于试管苗的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90.
中华金叶榆子代苗光合特性及叶片呈色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金叶榆是普通白榆的天然黄叶突变体,黄叶性状在子代中可稳定遗传,自由授粉子一代出现黄绿性状分离。该研究以中华金叶榆子代黄叶苗和绿叶苗为试验材料,从生长速率、叶片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等方面对黄叶苗的光合特性和叶片呈色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黄叶苗生长缓慢,净光合速率(12.5μmol·m-2·s-1)显著低于绿叶苗(17.5μmol·m-2·s-1),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片温度显著高于绿叶苗。(2)黄叶苗和绿叶苗叶片的光合色素种类基本相同,但黄叶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4种主要色素含量始终低于绿叶苗且相对稳定,各种色素含量在生育期内不同月份略有变化,类胡萝卜素含量始终低于叶绿素含量。(3)黄叶苗叶片光系统Ⅱ(PSⅡ)发育不完全,电子传递效率低。(4)黄叶苗叶绿体内膜系统发育紊乱,基粒垛叠失败。研究表明,中华金叶榆子代黄叶苗叶绿体内膜系统发育缺陷,基粒片层垛叠失败,进而多种色素含量大幅下降,光合系统发育不完全,致使其叶片呈现黄色、光合性能下降、植株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