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54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RNAi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通过抑制基因转录水平来实现特定基因表达沉默的技术。本研究尝试在顶头孢霉工业生产菌株中利用RNAi技术沉默cefG基因的转录,构建了一个含可形成cefG双链RNA转录单元的质粒,并将其导入头孢菌素C工业生产菌株中。结果发现其中两个转化子的cefG基因转录水平在发酵第4天较出发菌株降低了80%以上,而它们的头孢菌素C发酵水平较出发菌株则分别降低了34.6%和28.8%。  相似文献   
892.
正交试验法优化半夏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淑红 《生物技术》2010,20(2):42-44
目的:建立半夏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刚水提醇沉法,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半夏多糖的最住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水提条件为料液比1:30,70℃提取1h,提取3次,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醇沉浓度70%,静置时间12h.在此条件下,半夏多糖的提取率为13.68%.结论:该工艺简便,重复性好,多糖的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893.
【目的】研究昆虫病原真菌蜡蚧霉Lecanicilliurn lecanii(Zimmermann.)菌株No.V3.4504在不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对菌种的菌落生长特性、胞外酶活力和对蚧虫致病力的影响。【方法】试验菌种蜡蚧霉菌株No.V3.4504是从染病蚧虫上分离的。试验蚧虫是沙里院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ni Borchsenius和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采用7种培养基继代培养多代。观察菌落形态特征、测定生长速率、产孢量、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及对蚧虫的致死率。【结果】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率最快,但产孢量最低,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均呈逐代下降趋势,对两种蚧虫致死率也最低;增加蛋白胨对改善菌种致病力没有明显效果;在增加蚧虫尸体的D、E、F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率虽然较慢,但产孢量上升为8.83×106-9.13×106孢子/cm2。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平均达到2.16-2.13 U/g和1.01-1.03 U/g,对两种蚧虫的致死率分别在55%-58%和39%-42%;在活蚧虫上连续培养3代,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最高,为3.08-2.92 U/g和1.45-1.42 U/g,是PDA培养基上的1.6倍。对两种蚧虫的致死率也最高,分别达到71.30%和58.89%。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与蚧虫死亡率呈正直线相关关系。【结论】采用PDA培养基连续多代培养会引起菌株No.V3.4504明显退化;在培养基中加入蚧虫尸体,对于保持菌种活力有明显效果;在活蚧虫体上继代培养对复壮菌种,提高菌种毒力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94.
采用硅胶、凝胶柱层析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从一株毛壳霉属真菌的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纯化了5个聚酮类化合物chaetomones A-E(1-5),其结构主要通过分析核磁共振数据确定。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具有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10231)的活性,其IC50为20.0μmol/L。  相似文献   
895.
T7核酸酶Ⅰ(T7EⅠ)是一种能特异识别并拆分重组中间体Holliday Junction(HJ)的多功能核酸酶,该酶不仅能特异识别和拆分HJ,而且能随机切刻双链DNA,特异识别并切割双链DNA中的切刻和单碱基错配位点.构建了两种原核表达载体用于表达MBP和His-tag融合的两种T7EⅠ突变体,MBP-T7EⅠ(E20K)和His6-T7EⅠ(E65K).每一种融合蛋白形成的同源二聚体不具有核酸酶活性,通过共表达或两种蛋白质共变性复性、双标签亲和纯化,最终获得具有单个活性结构域的T7EⅠ异源二聚体(T7EⅠ-SAD).以pUC(AT)和pUC19为底物测试T7EⅠ-SAD的HJ拆分活性、随机切刻活性和切刻位点切割活性,结果显示,T7EⅠ-SAD可特异识别并切刻HJ结构,但丧失了同时引入两个切刻位点的能力,其对pUC(AT)的特异切刻活力和对pUC19的随机切刻活力与野生酶相当.逐级变性梯度洗脱实验显示,T7EⅠ-SAD的稳定性与野生型酶接近,二聚体解离需要5.0~6.0mol/L尿素或1.75~2.0mol/L盐酸胍;凝胶阻滞实验表明T7EⅠ-SAD具备与HJ结构特异结合的能力.为具有细胞毒性蛋白的表达提供...  相似文献   
896.
目的:探讨深黄被孢霉脂质提取物能否改善脂质肾损害模型大鼠血脂异常及肾脏损伤。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8):①对照(N)组;②高脂模型(M)组;③深黄被孢霉脂提物干预(T)组;④辛伐他汀治疗(S)组。N组饲以普通饲料,M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两组均每日灌服生理盐水;T组和S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同时每日分别灌服深黄被孢霉脂提物和辛伐他汀。于实验前、第4、8、12周检测24h尿蛋白含量,12周时检测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检测肾组织TG、TC、LDL含量;观察肾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脂质沉积。结果:实验第12周,T组和S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及肾组织TC、LDL明显低于模型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显著高于模型组,T和S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病理改变显示:M组肾小管间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管腔内有蛋白管型,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系膜基质增宽,T组与S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未见蛋白管型及系膜区病理改变;M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内大量脂肪沉积,足细胞足突融合消失;T组与S组未见脂肪沉积;足细胞仅部分足突融合,小管上皮细胞内仅少量脂滴。结论:深黄被孢霉脂质提取物能改善高脂模型大鼠的高胆固醇血症,减少肾组织中胆固醇的沉积、炎症细胞的浸润及足细胞的损伤,减少尿蛋白漏出,对脂质肾损害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7.
Local host plant specialization in an insect herbivore may be caused by numerous factors, including host-specific natural enemy pressures or a local lack of suitable host-plant choices that are available elsewhere in its range. Such local specialization or "ecological monophagy', for whatever reason, may reflect reduced ability to behaviourally accept or physiologically utilize other allopatric hosts that are naturally used elsewhere by the species. We tested this feeding specialization hypothesis using the Tasmanian subspecies of Macleay's swallowtail butterfly, Graphium macleayanum moggana (Papilionidae), which uses only a single host-plant species, Antherosperma moschatum (southern sassafras, of the Monlmiaceae). Further north, this same butterfly species (G. m. macleayanum) uses at least 13 host-plant species from seven genera and four families (Lauraceae, Rutaceae, Winteraceae, and Monlmiaceae). Our larval feeding assays with G. m. moggana from Tasmania showed that certain Magnoliaceae and Lauraceae could support some larval growth to pupation. However, such growth was slower and survival was lower than observed on their normal southern sassafras host (Monimiaceae). We also found that toxicity of particular plant species varied tremendously within plant families (for both the Magnoliceae and the Monlmiaceae).  相似文献   
898.
多变根毛霉致面部皮肤根毛霉病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山东泰安农民。因右面部红斑块伴溃疡逐渐扩大9年,于2005年10月13日就诊。皮损初发于1996年3月,因被蠓虫叮咬,局部出现一个红丘疹,痒,搔抓挤压后,皮损形成斑块并逐渐向外蔓延,累及右面大部、下颌及耳垂。曾在当地医院诊为“体癣”,外涂药物(药名不详)效果不佳,斑块逐渐向外扩展,表面出现溃疡。自觉轻度瘙痒,无疼痛。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传染病史,家族中亦无慢性病史。  相似文献   
899.
目前,我国形成规模养殖的经济贝类有近20种,贝类增养殖已经成为沿海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海水贝类产量为1024万吨,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7.82%。但是目前,由于气候变化、海洋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因素导致我国海产贝类病害越来越重,寄生虫就是主要病原之一,其中尼氏单孢子虫就是其中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寄生于很多种海产贝类体内。这种病害在很多地区都有暴发,国外对其研究较多,国内梁玉波等时这一病害进行了研究。因此,系统阐述国外贝类尼氏单孢子虫病害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我国海产贝类病害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时尼氏单孢子虫的分类、病害的流行情况、尼氏单孢子虫的形态学,病害的主要症状。尼氏单孢子虫的检测方法,尼氏单孢子虫与寄主之间的交互作用,环境因素时病害流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我国贝类病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0.
单分子磁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分子磁体为纳米尺寸,磁特性源自单个分子的内部,可以独立地作为一个磁功能单元,是突破尺寸对传统磁体性能制约的一条途径。已知单分子磁体基本上是含Mn、Fe、V、Cr和一些其他金属元素的簇合物,有望用来制造分子器件、磁存储材料等。本文介绍了一些典型的单分子磁体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