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54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本研究观察了18个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在华南地区种植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三种类型两系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优势强弱呈现出籼粳交>籼爪交>籼籼交>三系杂交组合(对照);同一杂交组合早晚季种植表现差异较大;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问题是结实率和谷草比比较低。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通过对水稻秧苗质量评价标准的分析,根据非线性规划与区间估计理论,构造出水稻育苗床土施肥的优化模型及其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农林水产省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分子育种部广近洋彦等小组利用转座子首次在世界上构建了水稻基因破坏系。用动物、微生物确立了同源重组的基因破坏法。植物的基因定靶法尚无确认系。美国PioneerHi—BredInternational公司去年底利用转座子成功地开发出玉米基因破坏法。用水稻、玉米2种谷物确立了基因破坏法,在此基础上,希望能进行机能分析以加快育种工作。2月26日在东京召开的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的成果报告会上发表了这项成果。广近等的方法是在传统的组织培养变异法上再使用PCR的筛选法。检测在水稻组织…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有机试剂抽提,CF-11纤维素柱层析,从感染水稻齿叶矮缩病毒菲律宾分离株(RRSV-P)的水稻植株中获取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即获得从Segment 1到Segment 10(S1-S10)的10条双链RNA(dsRNA),然后设计合适的引物,用RT-PCR方法得到S9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pUC119质粒上扩增,以双链测序法测定该cDNA的全序列。同时又将此cDNA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GEX  相似文献   
995.
水稻幼苗根吸收的75Se在顶叶分布较多,以下各对依次减少,但根内积累更多。当Yoshida营养液加入0.1和0.3ug/ml亚硒酸钠,根吸收32P多,幼苗长高并生根;但经0.6ug/ml处理后幼苗生长受抑制,叶片失绿。加Si可抑制Se高浓度使叶片变黄。在同样加Se处理中,加Si的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对32P吸收量和幼苗地上部分布量均高于不加Si的处理,并随着Se浓度的增加而增高,而当Se浓度过高时则下降。加Si促进14C-同化物分布在稻穗。  相似文献   
996.
稻粉虱学名订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内稻粉虱早在50年代就已有发现,60-70年代在一些稻区开始抬头。福建以外,江西、湖南也都曾发生。寄主植物除禾本科作物外,还有一些杂草。福建省黄邦佩于1976年首先在福州水稻上果得粉虱个体,经与上海昆虫研究所扬平澜教授书信联系,确认为一新种:蛹壳前端长毛3对或2对,后端2对,而近似种竹粉虱Bemisia bambusae Tak.前后各3对。杨先生建议我们即予描述发表,并定Oryzae为本种名。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1995年晚季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基肥对华南稻区晚籼稻旱育秧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播种密度和5种基肥构成的10个处理中,秧苗叶龄、苗高和假茎宽等均无明显差异。在播种量为125g m-2条件下,虽然秧苗的总生长量较低,但其干/鲜重比值仍较播种密度为65gm-2略高;不同处理间的功能叶叶绿素含量(a b)、白根数/株和根活力呈显著差异,其中以沤熟有机肥和高无机肥用量作基肥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低无机肥用量作基肥的处理。因此,在进行旱育秧苗床培肥中,应注意以施用有机肥为主,适当补充无机肥,才能获得根系发达、活力强的健壮旱秧,为移栽后的叶蘖早发打基础。  相似文献   
998.
999.
水稻小穗的结构及其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小穗的结构及其功能金银根周桂香*王增春王忠(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225009)STRUCTUREANDFUNCTIONOFTHESPIKELETOFRICE(ORYZASATIVA)JinYin-genZhouGui-xiangWangZeng...  相似文献   
1000.
取开花后2周左右的水稻未成熟种子提取总RNA,分离mRNA,进而反转录合成cDNA并定向插入λgt22A克隆载体,经体外包装建成水稻未成熟种子的表达型 cDNA文库,经测定库容量达 1.5 × 106 Pfu.进一步人工合成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Oryzacystatin)编码基因5'-端保守的21Nt的寡核苷酸经末端标记作为探针,从 2.1×104Pfu中筛选出 9个阳性克隆,经鉴定其中 8个含有完整的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编码序列,对 1号克隆的序列分析表明,其除含有 309 bp的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编码序列外,在 5'-端及 3'-端还分别含有 84 bp和 497 bp的非编码序列,其中 3'-端带有AATAAAA两个加尾信号以及31 Nt的Poly(A)尾,同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组序列比较,编码区碱基序列完全一致,但5'-端和3'-端非编码区有明显差异,其中加尾信号以后的cDNA碱基序列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插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