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9篇 |
免费 | 165篇 |
国内免费 | 1534篇 |
专业分类
30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113篇 |
2021年 | 127篇 |
2020年 | 113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116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118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392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86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80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多年生植物韧皮部发育的季节变化和筛分子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来,韧皮部的解剖学和细胞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在韧皮部的发育、季节变化和筛分子寿命等方面也积累了不少资料。研究韧皮部发育的季节变化可为了解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提供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外界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所必需的。筛分子寿命更是研究运输生理的学者所特别关注的问题。研究韧皮部发育的季节变化和确定筛分子寿命通常运用周年采样、常规解剖学制片的方 相似文献
32.
革胡子鲶血液常数值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淡水养殖鱼类血液学研究中,有关革胡子鲶血液常数值及其周年变化的资料尚属罕见,而这方面的研究对了解革胡子鲶生物学性状和促进其繁殖均有一定意义。为此,作者以62尾(雌鱼32尾,雄鱼30尾)健康无病、体长均值为 31.55±4.92 厘米、体重均值为 281.33±145.64克、年龄为1—2 周龄的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血液为材料,对其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值(Hb)、比积(Ht)、比重(BSG)、红细胞脆性(Eof)、沉降率(ESR)、白细胞百分式(DLC)和各型血细胞的大小(长径×短径)等常数值分双月进行了周年测定,并分析了性别、繁殖等因素对上述常数值的影响和周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3.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基本原理, 研究碳、氮、磷等化学元素在各种生态过程中的平衡。由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可以把生态实体的各个层次在元素水平上统一起来, 因此生态化学计量学已成为许多生态系统的新兴研究工具。目前,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已深入到生态学的各个层次(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区域等不同尺度。由于C、N、P 对有机体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作用, C∶N∶P 化学计量学成为各种生态过程研究中的核心内容, 其基本理论(动态平衡理论、生长速率理论)围绕C∶N∶P 化学计量比而展开阐述。将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应用于全球格局下的生态系统研究时, 产生了许多崭新的成果(如植物营养全球格局等)。希望对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概念、核心理论和全球格局下的应用以及该学说的完善与发展状况的简单介绍, 能有助于推动我国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4.
蚕豆蚜种群动态与蚕豆生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蚕豆和蚕豆蚜构成的人工种间关系系统为对象,研究了蚜虫种群动态和植物生理变化的关系。发现蚕豆生理应激过程能影响蚕豆蚜种群的生殖率、存活率等种群特征,从而调节其种群的动态。蚕豆还能传导放大昆虫种群自主调节的信息。蚜虫种群的适应过程,包括减小种群数量(低生殖率和迁移),降低对植物的胁迫,从而维持种间关系系统的持续发展。本文还初步将植物的生理应激过程与昆虫种群的动态过程相耦联,建立动态模型,对种间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5.
对栾树-茶(Koelreuteria paniculata—Camellia sinensis)、香樟-茶(Cinnamomum camphora—Camellia sinensis)和枫香-茶(Liquidambar formosana—Camellia sinensis)3种林-茶复合林分中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及茶[Camellia sinensis(L.)O.Ktze.]的光合特征参数日变化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3种林-茶复合林分中,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气温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均在12:00达到最高值;空气相对湿度和大气CO2浓度呈先降后升的日变化趋势,分别在10:00和14:00达到最低值;各环境因子在全天不同时刻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3种林-茶复合林分中茶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不对称的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4:00,其中枫香-茶复合林分中茶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最高(0.80μmol·m^-1·s^-1);茶的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均在每日的早、晚较低,并在10:00达到最高;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整体呈“W”型曲线,每日的早、晚较高,在10:00最低,其中栾树-茶复合林分中茶的胞间CO2浓度的日均值最高;茶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均值在3种林-茶复合林分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日均值差异不显著。除气温与茶的净光合速率,以及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与茶的胞间CO2浓度、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环境因子与茶的净光合速率以及两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枫香-茶复合林分可改善茶的生长环境,促进茶生长,适合在安徽芜湖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6.
37.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黄河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黄河源区生态系统保护及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的重点战略之一。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是影响生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定量化土地利用方式、强度及格局和植被覆盖格局对生态质量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对黄河源区生态质量的耦合效应尚不明确。基于2000年和2015年黄河源区土地利用类型及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InVEST模型探究了不同时期黄河源区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揭示了生境质量对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响应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与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为未利用土地向草地的转移。植被覆盖变化方面,源区生长季NDVI整体上升。从生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来看,黄河源区生境质量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高值分布在南部及中部地区,低值分布在北部布青山、东北部高海拔区及黄河乡的黄河沿岸。相较于2000年,2015年黄河源区生境质量平均提高11.47%。草地面积和NDVI与生境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NDVI是提高黄河源区生境质量的重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突出了NDVI对提高黄河源区生境质量的主导作用,可为未来源区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8.
土地利用变化对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对于明确区域植被固碳能力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基于2000—2015年MOD17A3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研究区NPP时空分布特征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植被NPP的影响。研究表明:(1)NPP年均值16年间波动不大,空间分布上从东到西逐渐减少;(2)研究期内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小,而NPP总量从25.6 TgC增加到了28.5 TgC,其中耕地NPP约占总量的44%,林地次之(40%),草地最少(14%),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NPP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6.49%、59.76%、17.27%;(3)区域生态景观指数中的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斑块密度PD与NPP呈正相关,而聚合度AI与NPP呈负相关,景观格局类型和景观格局变化均影响区域植被NPP的增长。要提高区域植被NPP,需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增加景观异质性和斑块密度,重视培育幼龄林,并控制成熟林的数量。 相似文献
39.
西南山区人口空间重组及其对植被的影响——以河流沿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山区人口迁出及空间重组成为影响中国山区人地关系的重要因素,这可能对山区植被恢复和生态改善产生巨大影响。基于人口空间数据、河流分布数据和MODIS数据,本文分析了河流沿线人口空间重组情况,以生长季EVI值为表征植被绿度的指标,采用基于像元的趋势分析方法和基于样本的相关分析模型,对2000—2010年间中国西南山区不同级别河流沿线的人口空间变化和植被变化作了系统性分析,并定量研究了人口空间重组与植被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级及以上河流出现人口往河流沿线聚集的趋势,人口在河流的影响区聚集程度大于对比区。其中,一级和二级河流沿线影响区人口密度增加量比对比区分别高75.9%和42.1%。(2)三级及以上各河流沿线影响区和对比区EVI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影响区增加趋势低于对比区。(3)植被EVI变化趋势与人口密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河流沿线人口密度增加不利于植被的恢复;河流级别越高,植被EVI变化趋势与人口密度变化的相关性越强。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青、老年猫上丘表浅层(superricial Superior Colliculus,sSC)星形胶质细胞中S100蛋白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老年性变化,并探讨其在动物视觉功能衰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示青、老年猫上丘表浅层S100免疫阳性反应(S100-immunoreactive,S100-IR)细胞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反应阳性(GFAP-immunoreactive,GFAP-IR)细胞。光镜下观察、拍照,并利用Image-ProExpress图像分析软件对上丘表浅层各层S100和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及其灰度值进行测量。结果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上丘表浅层中S100蛋白与GFAP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增强(P〈0.01)。结论衰老进程中,上丘表浅层出现S100、GFAP表达增强,星形胶质细胞存在明显的反应性活化与增生,这对维持上丘表浅层神经元的活性和神经元之间的通讯联系,从而延缓老年性视觉功能衰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