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0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再说“中华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湘臣 《化石》1994,(4):21-22
  相似文献   
32.
33.
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雌蕊和幼果的组织作外植体可以诱导果实状结构的再生。这种果实状结构在离体条件下能培养成熟,成熟时具红色。解剖观察表明:果实状结构由果肉和包围在外面的果皮组成,无种子和胎座。外源激素和外植体年龄的试验揭示:1.以雌蕊组织作外植体时,仅附加外源细胞分裂素就可以诱导果实状结构的再生,外源生长素似乎不是必需的,最高的诱导频率(50.0% )出现在仅附加玉米素0.5 m g/L的组合。2.从直径4—12 m m 的幼果上分离的外植体在附加外源激素的培养基上均可诱导果实状结构的再生,但只有从直径8 m m 的果实分离的组织块作外植体并将它们培养在6-BAP 2 m g/L,NAA0.1 m g/L的培养基上时,果实状结构的诱导频率最高(62.5% )。为了探讨在果实状结构再生中表现出来的细胞全能性的表达,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部分表达(Partialexpression ofplant celltotipotency)的概念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蛇床幼茎离体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形成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蛇床幼茎外植体经诱导产生了愈伤组织。在MS+2,4-D,0.2mg/L+ZT0.4mg/L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转变成胚性愈伤组织。转入MS+NAA0.2mg/L+ZT0.8mg/L培养基以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体细胞胚胎。体细胞胚胎在MS+NAA0.5mg/L培养基中可直接发育成为完整植析。显微观察表明,体细胞胚胎产生于愈伤组织的表层细胞或内部细胞。在鱼雷胚期已有螺纹导管的分化。子叶期的维管组织从两  相似文献   
35.
整体化石植物复原方法介绍李中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ANINTRODUCTIONTOTHEMETHODSOFRECON-STRUCTIONOFWHOLEFOSSILPLANTS¥LiZhong-ming(InstituteofBo...  相似文献   
36.
川西峨眉晚白垩世夹关期河流沉积中的痕迹化石群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斌  吴贤涛 《古生物学报》1993,32(4):478-489
晚白垩世夹关组中的痕迹化石群落至少由12个痕迹属17个痕迹种组成,其中包括5个新痕迹种,即Cystichrtium cuwatitivum,Steinichnus laryus,Paradidymaulichnus emeiertsis,Monmorphichnus lineates和Rusophycus univalvis.这一化石群落主要是无脊椎动物的进食迹、觅食迹、爬迹、停息迹和居住迹,其中多数呈下浮痕和全浮痕保存,并形成于经常干旱的河流环境(大多出现在泛滥平原沉积中).该群落可识别出两个痕迹化石组合,即1) Scoyenia-Steinichnus-Rusophycus组合,它主要产自泛滥平原和漫滩环境;2)Skolithos-Arenicolites组合,它代表一种水道砂坝或曲流砂坝环境.  相似文献   
37.
论晚二叠世的“克氏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1993,32(6):653-661
系统评述目前世界上出现的晚二叠世克氏蛤类标本,并描述采自贵州,云南藏东的有关化石1属3种。其中1新属1新种,右壳足丝凹口特征在克氏蛤类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晚二叠世的Claraioides gen.nov.以足丝凹口内端明显向腹方或后腹方扩展膨大成足丝凹湾而不同于早三叠世的Claraia.后者似由前者演化而来,它们在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发生替代,可能与古生代末的绝灭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38.
鄂东南地区下侏罗统武昌组的双壳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璞 《古生物学报》1993,32(6):725-739
湖北蒲圻车埠和大冶金山店下侏罗统武昌组的双壳类化石可划分为2个组合,武昌组中部Qiyangia-Apseudocardinia组合和武昌组上部Hubericoncha-Kija(Wuchangella)组合,前者时代为早侏罗世中晚期;后者暂归于早侏罗世最晚期。文中描述2新属1新亚属以及15新种。  相似文献   
39.
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䗴地层及化石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周建平 《古生物学报》1993,32(5):596-610
简要地介绍了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Ting地层,对Ting类动物群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了7个化石带,分别为:1.Montiparus montiparus带;2.Triticites variabilis带;3.Pseudoschwagerina beedei带;4.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5.Mccloudia ovata带;6.Schw  相似文献   
40.
野芹菜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变化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光学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野芹菜(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叶柄外植体胚性细胞的起源与原胚状体的发生。叶柄切段植入 MS 2mg/L2,4-D 0.25 mg/L KT固体培养基后,以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为指标,判明了胚状体发生与紧贴维管束的鞘细胞层密切相关;鞘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多层结构的细胞群,它们仍含大液泡及薄层胞质,成片被覆在维管束表面;胚性细胞团即不同步地发生在该多层组织较内层的局部位点上,细胞具大核,胞质稠密,经持续有丝分裂发展成大小不同呈瘤状突起的原胚状体。伴随着鞘细胞的剧烈变化,韧皮部薄壁细胞亦分裂增殖,原有筛管变形衰退,部分新增殖的细胞分化为新筛分子;木质部中,原导管束附近朝向韧皮部一侧的部分薄壁细胞亦进一步分化为孔纹导管。外植体中维管系统的再次分化,显然是与输导功能强化以适应原胚状体发生时对营养物质的大量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