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0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华南寒武系地层中广泛富集微体骨骼化石,为解决某些疑难化石的亲缘关系及研究早期后生动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化石证据。在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中发现一些管状微体骨骼化石。经鉴定后主要有4属,分别为小钻孔螺Torellella、似软舌螺Hyolithellus、鞘状螺Coleoloides和表面具鳞片状管状化石Mongolitubulus squamifer。Mongolitubulus分布范围较为广泛,本文结合前人对该化石亲缘关系的探讨及剑河寒武系"清虚洞组"化石的特征,推测M.squamifer可能是高肌虫的装饰刺。  相似文献   
102.
2017年10月,在贵州省福泉县发现了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观察其形态结构,福泉的桃花水母与索氏桃花水母(C. sowerbyi)高度相似。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扩增和测定了福泉采集桃花水母的核糖体小亚基rRNA基因(18SrRNA)、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及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基因(COI),并与GenBank上已有的桃花水母18S rRNA、ITS、COI基因序列进行了比对。分子鉴定结果显示,福泉的桃花水母18SrRNA、ITS、COI基因序列与索氏桃花水母相似度分别为100%、92%、99%,确定贵州省福泉市发现的桃花水母样品在种分类水平上为索氏桃花水母。并就桃花水母的某些形态学分类指标的标准、不同伞径之间的差值是否能作为桃花水母形态分类的一个新指标这些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3.
白滨 《化石》2006,(1):31-32
哺乳动物的角对我们来说都很熟悉,比如山羊的头顶上的一对角,印度犀牛鼻子前方单一的角,非洲犀牛鼻子前方一大一小前后排列的两个角,还有弯弯的牛角等等,但是头顶上有六个角的哺乳动物恐怕就没人见过了吧?还好,在地层中保存的化石告诉我们在地球上的确存在过长六个角的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04.
邢立达 《化石》2006,(4):18-21
第一站:德国索伦霍芬(Solnhofen),穆勒市长博物馆(BUrgermeister Muller Museum) 相信任何一个略识古生物学的人都不会对索伦霍芬感到陌生,这是一个享誉全球的古生物圣地。1861年从这里“飞出”的始祖鸟,迄今还顶戴着最古老,最原始鸟类的光环,并成为鸟类与恐龙相互连接之锁链中极为关键的一环。从那以后,索伦霍芬陆续发现了10来具始祖鸟化石,每一次发现都使索伦霍芬光芒四射,  相似文献   
105.
陕南早寒武世具口部的磷酸盐化Punctatus及其胚胎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陕西南部灯影组宽川铺段地层中发现的Punctatus锥体标本、保留精美软组织特征的口部标本和可能的胚胎标本。对Punctatus软组织及整体形态功能研究表明,Punctatus在分类上可能更接近于腔肠动物的水螅型,代表初具原始触手的腔肠动物早期演化类型。在上万枚与Punctatus共生的球状化石中,发现若干枚可能的原肠期胚胎及胚胎发育晚期标本,在此基础上提出PunctatusemeiensisHe,1980花冠状口部可能经历的胚胎发育序列。  相似文献   
106.
樊隽轩 《古生物学报》2006,45(1):141-152
为了减少绘制化石延限图的误差和工作量,设计了StratDraw1.0,自动对化石延限资料进行汇总,并借助于专业矢量绘图软件CorelDraw,自动生成初始延限图。在此基础上,可利用CorelDraw做各种编辑和修饰,获得可直接出版的化石延限图。该软件也可根据用户的选择对化石种级、属级或更高分类单元的地质延限进行自动绘制,借助于这一功能,用户可以直观地进行生物宏演化方面的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107.
侏罗纪中蜉属和珠蜉属蜉蝣昆虫化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2006,45(2):268-276
长期以来,我国昆虫化石研究者所确认,并为众多地层古生物工作者所引用,作为地层对比和确定地质时代的两种侏罗系蜉蝣幼虫化石:西伯利亚中蜉(Mesobaetissibiric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和古珠蜉(Mesonetaantiqu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在我国境内并不存在。迄今为止,这两个种仅局限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下侏罗统。此前,被我国昆虫化石研究者分别归入中蜉属(Mesobaetis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和珠蜉属(Mesonet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的所有种类,其科级和属级分类位置有误。它们包括:西伯利亚中蜉,三间房中蜉(MesobaetissanjianfangensisHong,LiangetHu,1995),黑斑中蜉(MesobaetismaculataHong,LiangetHu,1995),古珠蜉和北票珠蜉(MesonetabeipiaoensisWang,1980)。道虎沟组、海房沟组、九龙山组和三间房组的水生蜉蝣组合完全不同,彼此不能对比。我国侏罗系—下白垩统蜉蝣幼虫全部是湖相,为原地埋藏,而非河流相,异地埋藏类型。  相似文献   
108.
吴贤涛 《古生物学报》2007,46(3):373-379
植物活动痕迹即根迹,是层序地层学中识别低位期沉积的重要标志。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古近纪)根迹发育,形态各异,可分为A、B、C、D、E五种类型,分别被解释为五类次级沉积环境下的产物。其中A型根迹、B型根迹与河口湾沉积环境相关,前者见于河口湾陆方一侧的河口沙坝(bay head bar),后者则出现于海方一侧易受海浪冲蚀的盐碱凹地。已有资料证明,植物活动痕迹,结合动物活动痕迹和古生物学、沉积学研究,可为判别河口湾沉积环境、层序界面提供重要实据,从而在层序地层学研究和储层沉积环境探索中显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生物化石群落在埋葬过程中普遍经历了均时作用的过程。正是这种作用导致了同一生态环境域,但不同时期生物组合相混合的结果。因此,这种化石群落可能为一个连续演化群落的不同阶段的混合体,也可能是环境连续演化过程中不同生态群落的混合组合,这样的化石组合所记录的古生物学信息非常复杂。因此,对化石累积过程中的均时作用的清晰了解,将非常有助于古生物群落的分类学、居群动力学、埋葬学、古生态学、演化古生物学,甚至地层学研究精度的提高。文章根据前人的研究,扼要介绍和讨论均时作用的概念、过程、程度、效应和判别,及受均时作用影响的化石组合的分类。  相似文献   
110.
青海曲麻莱-治多地区巴颜喀拉山群(上三叠统)遗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对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巴颜喀拉山群上部(上三叠统)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采集,共采获遗迹化石33属54种。据遗迹化石的形态、习性、水深等环境成因特征,可划分为两类组合:一类以Cosmorhaphe,Helminthopsis,Helminthoida,Megagrapton,Paleodictyon等为主,产生于浊流事件前;另一类以Chondrites,Neo-nereites,Palaeophycus,Phycosiphon,Planolites,Zoophycos等为主,产生于浊流事件后,两者均为半深海-深海Nereites遗迹相的典型代表,反映晚三叠世研究区应为浊流沉积发育的复理石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