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探讨禹州漏芦乙醇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同时测定肝匀浆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将肝大叶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表明,同模型组比较,禹州漏芦乙醇提取物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及MDA活性,升高肝组织中GSH-Px和SOD的活性,并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禹州漏芦乙醇提取物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保肝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清除体内自由基和抗氧化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5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云南两个薰衣草品种(CAS07和CAS08)鲜花及干花精油,然后经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CAS07鲜、干花的得油率分别为2.2%和2.7%,CAS08鲜、干花的得油率分别为3.3%和3.8%,两个不同品种间的薰衣草精油得油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品种鲜、干花得油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AS07薰衣草精油中的主要化合物有:芳樟醇(38.58%~39.16%)、乙酸芳樟酯(21.80%~26.71%)和乙酸薰衣草酯(7.69%~13.15%);CAS08薰衣草精油中的主要化合物有:桉叶油醇(49.70%~49.80%)、樟脑(13.64%~14.26%)、α-红没药醇(6.62%~7.65%)。本研究结果发现鲜花采收后及时加工比干花加工提取精油产量更高,精油品质更好;可为云南薰衣草产业化发展决策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并为建设美丽家庭农场及特色生态庄园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53.
建立降香药材所含挥发油相对密度及反式苦橙油醇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商品来源降香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挥发油,采用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气相色谱法测定反式苦橙油醇含量,采用HP-5色谱柱,FID检测器,以正十四烷为内标进行测定。比重瓶法准确性[RAD(相对平均偏差)%5%(n=10)]、重复性(RSD 0.04%2%)、中间精密度[RAD%5%(n=15)]均良好,可替代韦氏比重秤法(用量100 mL)用于降香药材相对密度检测。气相色谱法进样精密度RSD%=0.2%,重复性RSD%=0.5%,稳定性RSD%=0.6%,线性范围为0.203~5.080 mg/mL(r=0.9995),回收率为100.5%,RSD%=1.37%(n=6)。采用比重称法测定降香药材相对密度,供试品用量少(5 mL),方法简便可行,气相色谱法简单、灵敏、准确、重线性好,适用于降香油中反式苦橙油醇含量的测定,不同商品来源降香药材出油率、相对密度、反式苦橙油醇含量差别较大,分别为1.72%~3.50%、0.8680~0.9294/20℃、40.4%~85.4%。  相似文献   
354.
本研究以三七二醇型皂苷为原料,通过琼斯氧化得到化合物1,再将化合物1的3位羰基经还原胺化反应转化为氨基得到化合物2,再用化合物2与磺酰氯类试剂反应得到化合物3~12,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质谱确证。采用MTS法评价这些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肝癌细胞株SMMC-7721、肺癌细胞株A-549、乳腺癌细胞株MCF-7、结肠癌细胞株SW480等肿瘤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药理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9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5.
为研究石斛醇提取物的抗朊病毒作用,借助酵母朊病毒[PSI+]表型系统分析石斛醇提取物对酵母朊病毒[PSI+]表型的作用,引入半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在蛋白质水平分析石斛醇提取物对酵母朊病毒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石斛醇提取物浓度在15 g/L时,作用酵母朊病毒[PSI+]细胞5 d的治愈率为5%;并且石斛醇提取物浓度在5~20 g/L范围内时,药物剂量与酵母朊病毒[PSI+]表型治疗效果呈现较好正相关性。蛋白水平试验表明石斛醇提取物作用酵母朊病毒[PSI+]细胞5 d后红色菌落的朊病毒聚集体大小与[psi-]相似。  相似文献   
356.
混合碳源流加对重组毕赤酵母生产碱性果胶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重组毕赤酵母生产碱性果胶酶(PGL)的产量和生产强度,在诱导期采用多种碳源与甲醇混合添加的模式。实验结果发现:甘油、山梨醇、乳酸与甲醇的混合添加均可以提高PGL的产量,其中山梨醇与甲醇的混合流加效果最为显著。研究表明,通过双碳源混合流加可以提高细胞活力,增强醇氧化酶活力,提高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效率。当山梨醇的流速为3.6g/(h·L)时,PGL酶活可达1593U/mL,生产强度为16.7U/(mL·h),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4.6%和45.2%,实现了碱性果胶酶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57.
小麦组织培养后代的醇溶蛋白和SSR位点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和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分别检测40个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单株收获的种子和23个再生植株的DNA,结果表明,5株‘98—1266’和2株‘80-8’在APAGE分析中出现位点缺失,迁移率增大,并出现新带。在34个小麦SSR位点中,WMS18、WMS264、WMS328、Xgdm67、Xgdm98等5个位点有变化。单株发生变化的是‘80—8’-8、‘川麦32’-1、‘川麦32’-7、‘川育12’-1、‘Y1496’-3和‘Y1496’-6。说明在组织培养过程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广泛存在。APAGE技术和SSR标记均可用来检测这种变异。  相似文献   
358.
陈国跃  李立会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2):2439-2444
运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96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醇溶蛋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96份人工合成小麦中,共分离出65条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其中ω区22条,β和γ区各17条,α区9条,但各醇溶蛋白在电泳图谱中出现的频率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为1.04%~91.67%。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指数(H′)及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析结果显示,β、ω两个谱带区醇溶蛋白组成最为丰富,而α区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86,在遗传距离为0.83水平上,96份材料被划分为4个主要类群,类群间的关系基本反映了合成双二倍体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醇溶蛋白基因位点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变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59.
目的:通过对K、V、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及其杂交种籽粒的醇溶蛋白进行A-PAGE分析,以寻找与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表达有关的特异蛋白。方法:A-PAGE电泳分析,凝胶浓度6.72%。结论:太911289不育系的电泳图谱与保持系相比在β区缺失一条谱带,但是在冀5418不育系的图谱中并未发现与保持系区别的谱带,这与小麦醇溶蛋白基因表达的品种特异性有关;通过对杂交种图谱的分析发现,杂交种图谱与其父本差异很大,具有很强的偏母性,同时各不育类型的杂交种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60.
攀援孔药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攀援孔药花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或与已知物对照,它们分别鉴定为:(2S,3S,4R)-2-[(2R)-2-羟基-二十一酰胺基]-二十一烷-1,3,4-三醇(1)、(2S,3S,4R)-2-二十四酰胺基-十八烷-1,3,4-三醇(2)、胡萝卜甙(3)、β-谷甾醇(4)、(20S,22E,24R)-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6β-羟基-豆甾-4-烯-3-酮(6)、十六烷酸-1-甘油酯(7)、桦木酸(8)、大黄素(9)、二十二烷酸-1-甘油酯(10)、对羟基苯甲醛(11)、十七烷酸-1-甘油酯(12)、金色酰胺醇乙酸酯(13)、十九烷酸-1-甘油酯(14)、棕榈酸(15)(、E)-p-香豆酸(16)、(22E,24S)-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7)、2-去氧-β-蜕皮激素(18)和auranamide(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