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9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1815篇
  4803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其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全球化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一新的商务活动形式,在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虚假信息、商业欺诈、信息非法窃取等失信情况也愈演愈烈。电子商务出现了诚信危机,这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22.
基于功能与空间格局的区域生态系统保育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位于长江流域的湖北省兴山县为研究区域,着重讨论了基于功能与空间格局的生态系统保育策略,即以改善生态系统功能为评价指标,以调整生态因子的空间格局为手段的生态系统保育策略。根据该县的地理位置,我们以生态系统功能中的水源涵养为森林生态系统保育的评价指标。利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分析了研究区域内90类植被-土壤-坡度复合体的水涵养功能,综合评价了整个研究区域中生态系统的水涵养能力。利用生态系统中水涵养能力的空间异质性和变化-位置效应在生态因子改变中的作用,我们提出了“基于空间格局的森林扩展”的策略。将该策略应用于兴山县的生态系统保育,以期达到保育森林与改善水涵养能力的双重目的。本研究为保育、管理和持续利用长江流域和其他遭遇同样问题的区域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3.
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水分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步峰  周光益 《生态学报》1997,17(6):635-639
基于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集水流域的定位研究,分析了3年间该群落冠层对大雨、暴雨及大暴雨势能的消减、缓冲耗能效应以及年暴雨携带养颁系统中贮存效应,其冠层消减大雨、暴雨及大暴雨势能占总消减能在61.8-71.8%之间,其中大暴雨势能量占年总消减势能的43.9%;大雨、暴雨及大暴雨雨水的年均养分一为55.122kg/km^2,其产流流失为42.917kg/hm^2,年均净积累12.205kg/hm^2,  相似文献   
24.
中国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动态的区域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当前,国际学术界针对土地利用的研究正由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向土地空间多功能变化及其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其宗旨是确定和度量土地多元化利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和功能,及其带来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效应,实现对土地利用的科学管理。基于可持续发展三维度的理念及其指标体系,界定并定量评价了我国区域土地利用的10项功能,深入研究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随的过去20a间,各项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土地多功能性的10项功能中,就业支持功能表现出区域增减不一的特点,生态过程维持功能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健康保障、交通功能、居住家园、生物性土地生产、人工化土地生产、资源供给与维持、污染接收器、景观与文化支持功能在各个区域得到了不断改善与提高,但各个功能变化的强势区和弱势区在时空分布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区域性特点。区域自然条件禀赋、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政策在功能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结果揭出中国区域土地多功能性尚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土地政策应具有系统性、功能针对性和时空针对性,并应关注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的链发效应。  相似文献   
25.
甘薯分子遗传图谱的建立对甘薯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拓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甘薯分子遗传图谱的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存在着很多技术瓶颈,如作图策略应用和优化等。总结了甘薯经典和分子遗传研究进展,剖析了甘薯分子遗传图谱作图的3种方法与策略;探讨和提出了提高甘薯作图效率和质量的途径主要是:优化作图群体质量、克服偏分离、整合多群体间遗传连锁图谱和选择合适的分子标记类型;并指出染色体关联在遗传作图中的重要性,提出甘薯分子育种领域亟待加强的方面,以期为今后甘薯精密分子图谱的建立及基于分子图谱的甘薯分子育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6.
对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深松中耕对作物产量影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表明,深松打破了犁底层,减小了土壤容重及穿透阻力,增加了表层及亚表层土壤的孔隙度.深松土壤水分人渗可达80cm,大豆根系深度增加3.6~4.0cm,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27.7~34.5%和16.1%,在干旱年份玉米增产7.9%.  相似文献   
27.
黄土高原常见造林树种光合蒸腾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靳甜甜  刘国华  胡婵娟  苏常红  刘宇 《生态学报》2008,28(11):5758-5765
为改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现状,该区长期以来开展了大量的植被建设,但是,植物的适应性及生长状况如何,还不十分清楚。为探讨造林树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从光合、蒸腾和生理生态指标出发,对黄土高原3个主要退耕还林树种:刺槐、沙棘、山杏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沙棘不同坡位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LSP较其它两个树种占明显优势,特别是在上坡位Pmax、LSP分别达到了22.8μmol·m^-2s^-1、520μmol·m^-2s^-1,具有较高的同化代谢能力,该物种较适应该地区的强光环境,适宜种植于阳坡或坡顶;山杏LSP相对较低,而表观量子效率α明显高于沙棘、刺槐,并在下坡位达到最大值0.069,说明它主要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适宜种植于阴坡或坡脚等弱光环境中,但由于山杏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可能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山杏叶片含水量为65.1%,明显高于其它两个树种,而叶绿素含量仅为0.94mg/g与刺槐沙棘的2.34mg/g和2.00mg/g相差很大,这可能是导致其WUE较低的一个原因;刺槐在上坡位的光合生理参数与山杏相差不大,但是随坡位下降其α、净光合速率Pn较山杏明显偏低各个坡位受限明显,容易形成老头树。  相似文献   
28.
高寒草甸小嵩草种群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从繁殖生态学的角度对高寒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种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嵩草属寒冷中生密丛短根茎地下芽植物,在高寒生境中采用以营养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辅的繁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虽然小嵩草种子产量达4553.8粒/m^2,但种子萌发率较低,室内和野外萌发率分别仅有4%和1%,经氢氧化钠溶液和赤霉素溶液处理后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1%和2%,而削去种皮后种子萌发率达52.6%,种皮坚硬是造成种子萌发率低的主要原因;进入种子库、保留至返青期且具有活性的种子仅占种子总数的24.35%,其室内萌发率仅有3%,而在野外理论实生苗仅为11.09个/m^2,与此相反小嵩草营养繁殖所形成的新个体数为6256.25个/m^2,远远多于种子萌发所形成的实生苗数。此外,小嵩草营养繁殖效力也远高于有性繁殖效力,营养繁殖效力占总繁殖效力的90.92%。  相似文献   
29.
白茆塘和戚浦塘位于苏州市辖区,水生维管植物十分丰富.对其流域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共有水生植物99种,隶属于36科76属.同时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资源及群落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水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30.
蜘蛛的网和它的捕食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蜘蛛的网和捕食策略的进化是令人感兴趣的一个课题,本文对蛛网的类型和进化,以及蜘蛛的捕食策略及其演变化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