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7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资源阈值对植物的影响是恢复生态学的重要议题.通过近似模拟岷江干旱河谷自然干旱条件下水、氮和磷的阈值,设计析因实验,研究了一个生长季节内小马鞍羊蹄甲幼苗生长、生物生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和存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水(40%田间持水量)、高磷(24 mg P·kg-1)和低氮(100 mg N·kg-1)处理分别促进了幼苗生长,增加了生物生产量,提高了存活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氮磷交互作用显著,水分和养分交互作用不明显.高氮(240 mg N·kg-1)有强烈的负效应,高磷可以增大根面积、根长和根生物量,提高对氮和磷的吸收,缓解高氮的抑制作用.养分利用效率和幼苗根茎比呈显著正相关,并保持相对稳定.高水、高磷和低氮耦合有效地促进了幼苗的生长,而低水、低磷和高氮耦合则明显抑制了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682.
从能值效益角度研究互花米草生态工程资源配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晟途  钦佩  万树文 《生态学报》2000,20(6):1045-1049
应用能值分析的方法 ,分别对江苏省射阳河口的 3种治理方法 :海滨潮间带盐沼湿地 (方案 A)、互花米草湿地 (方案B)和互花米草生态工程 (方案 C)进行能值计算和评价。计算结果为能值投放 A:2 .84 E 1 2 sej/a· m2 ;B:3.67E 1 1 sej/a1· m2 ;C:8.94 E 1 1 sej/a·m2 ;能值产出 A:5.78E 0 9sej/a· m2 ;B:3.4 4E 1 1 sej/a· m2 ;C:3.4 6E 1 2 sej/a·m2。从主要能值指标看 ,A的持续性需以人类活动的不断投入来维持 ,B和 C较 A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C的能值产出更大。以能值为单位 ,考察资源的最佳配置点 ,B的自然资源对资本和服务的边际技术替代率较大 ,其 MRTS=MP2 /MP1较大说明 B的人类经济活动所投入占的比例较小 ,增加少量的资本和服务投入可取得更大的边际产出。  相似文献   
683.
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G×E)对数量性状的影响常常掩盖了遗传因子引起的性状变化. 在盐胁迫环境与非胁迫环境下分别调查了水稻(Oriza sativa L.) 5个重要的农艺性状, 总共检测到24个QTL, 分布在除第9, 11号染色体外的各染色体上. 盐胁迫环境中检出了9个QTL: 千粒重1个; 抽穗期2个; 株高1个; 每穗粒数2个; 有效分蘖3个, 占总数的37.5%; 非胁迫环境中则检出了17个QTL: 千粒重5个; 抽穗期6个; 株高3个; 每穗粒数2个; 有效分蘖1个, 占总数的70.8%; 有两个QTL在两种环境中都检测到, 占总数的8.3%, 它们分别是位于第4染色体上控制抽穗期的QTL和位于第6染色体上控制每穗粒数的QTL. 此外, 还检测出3个包含多个QTL的区间, 它们分别位于第1, 4和8染色体上, 其中第1染色体上RG612分子标记附近检出两个QTL, 在盐胁迫环境与非胁迫环境中分别控制有效分蘖和抽穗期这两个重要的农艺性状, 其加性效应均由来源于JX17的等位基因提供; 第4染色体上的C975-RG449区间检测到2个QTL, qrHD-4c在非协迫环境中控制抽穗期, qrGPP-4s则在胁迫环境中控制每穗粒数; 第8染色体上的RG885-GA408区间检测到3个QTL, 在非胁迫环境下分别控制抽穗期、千粒重、株高3个性状, 在胁迫环境下则未能检测到. 通过对水稻在盐胁迫环境与非胁迫环境下的QTL对比研究, 发现水稻第8染色体上几个控制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QTL明显受盐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4.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下籼粳杂交稻穗部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除了主穗粒数的加性与环境互作和二次枝梗数的显性与环境互作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均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其中均以显性效应为主,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对枝梗性状的影响较为明显.遗传率分析表明,各性状的普通广义遗传率最大,互作遗传率也有一定作用.杂种优势预测表明,除了一次、二次枝梗数外,其他性状均表现正向的杂种优势,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只影响杂种优势表达的程度,而不改变其方向.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IR66158-37、IR65600-85、明恢63和R6694个亲本可以明显改良杂交后代多数穗部性状,且环境影响程度较小,可作为优良亲本列于育种计划中.  相似文献   
685.
麦棉套作复合根系群体对棉株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盆栽麦棉套作条件下,于2003~2004年设置麦棉自然根系(麦棉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麦棉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麦棉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麦棉根系处理,运用小麦叶片15N富积标记法和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麦棉复合根系群体对棉花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麦棉套作群体中,既存在麦棉共处期小麦对棉花根区氮素的竞争,又存在小麦根区及其所吸收氮素向棉花的转移.棉花根系吸收的15N肥料大多分配到地上部,根系分配的量较少,且麦棉自然根系处理地上部的15N标记肥料氮的吸收率(NUR)最大,纱网隔根处理次之,塑膜隔根处理最少.在麦棉共处期,麦棉自然根系处理棉花的植株从15N标记肥料中吸收的氮占其全氮的百分率(Ndff)和NUR均低于隔根处理.至棉花初花期(小麦已收获,秸秆原位埋入土壤中),麦棉自然根系处理棉花吸收的氮素主要来源于化学肥料而非秸秆降解物.棉株不同器官所分配的15N标记肥料比例不同,棉花生殖器官中15N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器官.麦棉自然根系处理棉株生物量也高于隔根处理.  相似文献   
686.
687.
赤霉素作用机理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赤霉素(gibberellins或gibberellic acid,GA)作为植物生长的必需激素之一,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如:种子萌发,下胚轴的伸长,叶片的生长和植物开花时间等。近年来随着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关赤霉素生物合成及其调控,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以及赤霉素与其他激素和环境因子的互作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赤霉素生物合成的生物学途径及其调控研究;GA信号转导通道的研究进展,特别是DELLA蛋白阻遏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和GA解除阻遏作用(derepress)的分子模型;GA受体研究的新进展;探讨GA与其它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在应答环境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8.
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Zhan M  Cao CG  Jiang Y  Wang JP  Yue LX  Cai ML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2010-201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鸭复合种养(RD)、间歇灌溉(RW)、常规淹水灌溉(CK)3种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态有机碳(R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稻作模式下土壤DOC、MBC在水稻拔节-齐穗阶段含量最高;ROC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变化平稳,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MBC受水稻生育期的影响最大;DOC受水稻生育期和稻作模式的影响均较大;而ROC主要受稻作模式的影响.与CK相比,RD能显著提高土壤DOC和ROC及其有效率;而RW极显著降低了DOC及其有效率,明显提高了ROC及其有效率.3处理间MBC及微生物熵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89.
朱明珠  高磊  李霞  刘志成 《中国科学C辑》2008,38(12):1184-1190
蛋白质很少孤立得发挥作用,往往通过网络中彼此互作来共同行使功能.因此分析药物靶蛋白在生物学网络中的性质将十分有助于从信息学角度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但目前尚无研究对药物靶蛋白在人类蛋白质互作网络中的拓扑特性给与具体的分析和描述.本文首先将药物靶蛋白映射到人类蛋白质互作网络中,进而分析了药物作用靶蛋白在互作网络中的5种拓扑指标,并与互作网络中全蛋白质组集合及非药物靶点集合的拓扑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药物靶蛋白之间具有更高的连通性,信息能够得到更快得传递.基于这些拓扑特征,将互作网络中的所有蛋白进行排序.发现排序在前100位的蛋白中有48个是Drugbank中记录的药物靶点,另外的52个蛋白中有9个蛋白已在TTD,Matador等数据库中被记录为药物靶点,还有部分蛋白通过文献检索被证实为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690.
稻鸭共作对稻田氮素变化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成芳  曹凑贵  展茗  汪金平 《生态学报》2008,28(5):2115-2115~212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土壤与田面水全N、无机N的动态变化及水稻吸N的规律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作稻田土壤、田面水全N含量略有提高,土壤、田面水NH 4含量和水稻含N量显著提高,而土壤、田面水NO-3含量无明显变化;(2)稻鸭共作极显著提高了水稻总吸N量,高于常规稻作17.8%;相关分析显示,水稻吸N量与NH 4含量呈一元二次方程式关系,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3)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作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细菌数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