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8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通过设置在黄土高原黑垆土区的长期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作物产量与土壤碳氮的互馈关系.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配施(NP)、秸秆与氮磷配施(SNP)、施有机肥(M)和有机肥与氮磷配施(MNP)6个处理.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长期平衡施用化肥、单施有机肥、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显著增加了作物产量及其稳定性, NP、SNP、M、MNP处理玉米和小麦产量分别增加92%、97%、93%、141%和147%、164%、139%、214%.NP处理玉米和小麦年均产量与当地常规施肥作物产量相当且稳定,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施肥量为N 90 kg·hm-2、P2O5 75 kg·hm-2能够满足作物需要.秸秆还田与隔年施磷相配合的SNP处理与NP处理作物产量相似,且可减少磷肥施用量50%.平衡施用化肥、有机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均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而施用化肥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明显,综合所有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固存率在15%~41%.SNP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投入量增加1 t·hm-2,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0.06 g·kg-1,而CK、N、NP、M和MNP处理的增幅在0.12~0.15 g·kg-1.玉米和小麦产量都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玉米产量随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小麦产量随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稳,拐点出现在6.8 g·kg-1.长期平衡施用化肥、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及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可显著增加黄土高原黑垆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作物产量和根茬还田量,根茬还田量的增加又进一步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形成了相互促进的互馈关系.  相似文献   
622.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在蛋白质质量控制体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当未折叠和错误折叠蛋白质在ER中累积,会导致所谓"ER应激",进而启动未折叠蛋白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以恢复蛋白质稳态.如果ER应激不能得到缓解,UPR也会启动凋亡途径,清除累...  相似文献   
623.
624.
活性氧及膜脂过氧化在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85,自引:4,他引:81  
介绍了植物-病原物互作中活性氧的产生与积累、活性氧清除系统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发生;植物-病原物非亲和性互作与亲和性互作之间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活性氧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并对以上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25.
废黄河口盐沼土硫酸盐还原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江苏省北部废黄河口滩面盐沼土中的硫酸盐还原速率。两年内,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了两块试验地的硫酸盐还原速率。结果表明,它们均有较高的还原速率。积分得大米草地和互花米草地年总还原值分别为77.75mol SO_4~(2-)·m~(-2)和110.3mol SO_4~(2-)·m~(-2)。硫酸盐还原速率高可能有3个原因:①米草地下部分向上层提供大量有机物;②SO_4~(2-)可由渗透潮水补充,不会因SO_4~(2-)亏损而影响还原率;③硫化物浓度保持在低于引起毒害的水平。硫酸盐还原主要终产物是FeS_2。FeS_2作为被还原的临时贮存库,其浓度有季节性变化。此外,还讨论了硫酸盐还原在有机碳矿化中的作用及在盐沼生态系统中能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6.
关于棉花核基因雄性不育系洞A遗传的新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田 《遗传》1992,14(1):41-42
棉花雄性不育系洞A近二十年来一直彼认为受一对隐性核不育基因控制。最近黄观武等发现的临 时保持系MB及杂合不育系MA,其荃因型及遗传特征很难用原有假说解释。作者对此提出了两对核 基因互作的假说,可以较好地说明原假说难以说明的一些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627.
互花米草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生长和溶质的积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花米草在NaCl营养液中能够大量积累Na~+和Cl~-,并对K~+、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积累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抑制了Ca~(2+)、Mg~(2+)和Pi的吸收。幼苗积累Na~+和Cl~-作为主要渗透剂。Na~+/K~+比值随着培养基NaCl浓度增大而提高。根部无机离子的总量明显高于地上部。NaCl明显降低幼苗地上部的渗透势,其变化随培养基渗透势的下降而降低。在NaCl营养液中培养的幼苗鲜重和含水置下降,但对于重影响不大,鲜重/干重比值随培养基NaCl浓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628.
植食者取食诱导植物产生互益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广  尤民生 《生态学杂志》1998,17(6):33-39,27
传统上仅在两级营养水平上研究植物对植食者的防御。也就是说,仅在天敌与植食者或植食者与植物水平上进行研究。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越来越清楚地显示植物可以直接影响天敌植食者。研究表明,植食者诱导的植物信号物质可以诱集天敌消灭害虫,当植物被放在这种相互联系中考...  相似文献   
629.
褐飞虱与白背飞虱若虫间的互作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罩笼试验方法,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若虫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两种飞虱若虫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褐飞虱或白背飞虱的羽化、性别、翅型、雌虫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特性的表现都受到来自异种飞虱存在的影响.随褐飞虱比例的增加,白背飞虱的上述反应愈趋明显;反之,随白背飞虱比例的增加,褐飞虱则少有这种变化.种间密度制约效应远大于种内密度制约效应,表明两种飞虱诸种生物学特性对种间作用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630.
寄主植物与昆虫在长期协同进化中形成了复杂的防御和反防御机制。本文系统综述了寄主植物与刺吸式昆虫互作防御的过程与机制。刺吸式昆虫利用特化的口针,吸食寄主植物组织汁液时,植物通过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受体感知昆虫取食信号,并经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信号通路、植物激素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转录因子调控、Rop/Rac GTPase信号通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通路等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植物免疫。为了阻止害虫进一步取食,寄主植物形成了增强的物理屏障,并诱导产生次生代谢物、抗营养酶类、抗消化酶类和胼胝质沉积及释放挥发物等多种防御机制。在与寄主植物“博弈”的过程中,刺吸式昆虫往往会利用其取食时分泌的唾液成分,靶向植物靶标蛋白,通过破坏宿主植物的物理屏障,或抑制宿主植物的抗性信号转导,或抑制宿主次生代谢物的毒害作用,或通过跨界RNA和水平基因转移等方式抑制植物的防御反应,从而达到继续取食为害的目的。此外,基于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模式,结合寄主植物与刺吸式昆虫互作研究进展,总结了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