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3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389篇 |
专业分类
7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种间相互作用是影响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的关键因子,其形式、强度和机制可能随着生长发育的过程而发生改变。种子萌发是植物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种群分布和群落结构。野外种子萌发过程受到邻近同种或异种种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但对于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内、种间相互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仍十分有限。该研究通过培养皿萌发实验探讨了种子密度(每皿80粒、每皿160粒)及比例(单种、3:1混种、2:2混种、1:3混种)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海三棱藨草(Scirpus×mariqueter)、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子萌发率、平均萌发时间的影响,并采用相对邻株效应(RNE)评估了这3个物种的种内、种间相互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密度对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芦苇种子的萌发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互花米草混种时,芦苇种子在占比最低(25%)处理下的平均萌发时间显著长于单种及其他混种比例处理。3种植物种子的竞争能力没有明确的等级关系,存在非传递性竞争,萌发时海三棱藨草相对互花米草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互花米草相对芦苇具有一定优势,而芦苇的竞争能... 相似文献
552.
水稻苗期根系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系不仅是水稻吸水吸肥和支持地上部的重要器官 ,同时也是许多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合成器官 ,发达的根系是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基础〔1,2〕。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杂交水稻之所以高产稳产 ,其生理基础之一就是其根系发达 ,吸肥吸水能力强 ,生理代谢旺盛 〔3,4〕。由于对根系的观测很烦琐 ,因此在过去的育种实践中很少将其列入育种计划。今天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使得育种学家能较简便地对根系性状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改良〔5,6〕。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水稻… 相似文献
553.
基于功能一致性预测冠心病致病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疾病致病机理和改进临床治疗,基于功能一致性挖掘潜在的疾病致病基因.方法:本文基于功能一致性基因的共定位特性,结合蛋白质互作网络拓扑结构,获取疾病候选基因集,并通过GO及KEGG功能富集分析方法进一步筛选,预测出新的致病基因.结果:挖掘得到的59个冠心病致病基因通过文献证实绝大部分基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着联系.结论:本方法具有可行性,研究者能够在此基础上很好地进行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54.
植物分枝是决定其形态建成的重要因素,是由叶腋内的腋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该过程受光照、营养及内源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CP(TEOSINTE BRANCHED1,CYCLOIDEA,PC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BRC1/TB1可响应并整合多种信号来调控植物的分枝。该文总结了BRC1/TB1对光照、营养及不同激素的响应特征,及其在调控植物分枝过程中发挥的核心作用等研究成果,并重点对BRC1/TB1基因上下游调控网络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且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后续分枝调控方面的研究提供信息,也为今后创制符合人们期望的优良种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5.
556.
互花米草被引入后迅速生长蔓延,已成为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主要入侵物种,极大影响了河口湿地沉积物表层重金属元素分布格局。本研究选取不同入侵年限(3、5、7、10、15和20年)的互花米草湿地以及芦苇湿地、盐地碱蓬湿地、柽柳湿地和光滩湿地,采集表层沉积物并测定Ca、Fe、Mg、Mn、Zn、Ni、Pb、Cr、Cd、Cu和Li元素含量,采用富集系数及地累积指数法对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分析互花米草入侵对元素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入侵时间推进,互花米草湿地表层沉积物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要大于本土植被覆盖湿地表层沉积物含量。本土植物所在湿地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要高于互花米草入侵湿地沉积物重金属含量。(2)Ca处于中度富集状态,而Cd可能造成本地区中度污染。(3)重金属元素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尤其是Fe、Mn元素与Mg、Zn、Cu元素相关性较大,互花米草湿地中的大多数元素变化主要受岩石圈基岩风化和泥沙搬运沉积影响。 相似文献
557.
小麦/蚕豆间作作物生长曲线的模拟及种间互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与间作产量优势的形成密切相关,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种间互作动态.本研究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运用Logistic分析模拟了不同种植模式(小麦单作、蚕豆单作和小麦/蚕豆间作)和不同磷水平下[P0,施磷量(P2O5)为0 kg·hm-2(对照);P1,施磷量(P2O5)为45 kg·hm-2;P2,施磷量(P2O5)为90 kg·hm-2]单间作小麦、蚕豆的生长模型,分析了作物种间互作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小麦/蚕豆间作使小麦产量提高了10.5%~18.6%,蚕豆产量却降低了4.8%~12.3%,但间作系统仍具有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ER)和相对拥挤系数(K)分别为1.01~1.15 和1.12~3.20.小麦和蚕豆的产量及关键生长参数均受磷水平调控,但LER和K并不受磷水平影响.与单作相比,间作小麦的最大生长速率(Rmax)和最初生长速率(r)分别提高21.8%~38.7%和20.7%~38.9%,但间作对蚕豆的关键生长参数无影响.在小麦、蚕豆的生长初期,不同磷水平下,单间作作物的生长曲线无差异;间作群体以种间竞争为主,无间作生物量优势(LER<1,K<1).当蚕豆达到最大生长速率(Tmax)后,间作显著提高了小麦的生长速率,降低了小麦的种内竞争压力,表现出间作生物量和产量优势(LER>1,K>1).总之,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小麦、蚕豆的相互作用不同,间作提高了中后期小麦的生长速率,为间作优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8.
细胞动态过程的研究表明,细胞在动态过程中会发生状态变化,主要由细胞内部的基因表达情况控制.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基因表达数据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获得细胞真实的基因表达信息.然而,现有大多数研究方法需要使用除基因表达以外其他的信息,带来了额外的复杂度和不确定性.此外,普遍存在的"缺失值"事件更是影响了对细胞动态发... 相似文献
559.
560.
间套作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节水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合国内外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地表水向土壤水的转化效率、农田水分的有效性、植物冠层结构、灌溉用水量和作物产量等方面,论述了间套作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节水机理.结果表明:间套作能够促进植物根系对农田水分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增加根层土壤的贮水量;间套作一方面减小棵间蒸发、抑制无效蒸腾,另一方面优化作物系统的源-库关系,创造出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为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利用和高产打好基础,在不增加农田灌溉水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