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9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鉴定HepG2细胞膜蛋白识别HBV包膜蛋白preS1区的位点.通过删除突变的方法构建preS1的不同区域片段与GST融合的重组表达质粒,将表达质粒转入E.coli BL21菌株中原核表达,以生物素标记HepG2细胞膜蛋白,pull down试验分析HepG2细胞膜蛋白识别preS1的位点.结果表明,21~33位氨基酸是HepG2细胞膜蛋白识别preS1的主要位点.通过对HepG2细胞膜蛋白与preS1结合的位点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preS1在HBV早期感染中的作用和HBV包膜蛋白受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2.
学生自主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样才能使一个普通的实验变得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笔者认为:领悟编者设计意图。因地、因时制宜地对教材相关实验进行改进。提升原有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是提高学生实验成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3.
王更强 《生命世界》2009,(11):100-102
1.当前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对我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调查,本人发现当前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与教师、学生有关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教师分不清实验的性质是探究还是验证,教学目标不明确;  相似文献   
174.
高爽 《生命世界》2009,(4):103-104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将学生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75.
176.
生态系统管理的多目标体系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采用“生态系统管理”这种基于生态系统原理的综合方法管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生态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动态性及不确定性特点使得“生态系统管理”难以形成明确的定义和方法体系,系统的多重尺度和目标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近20年兴起的系统工程主要针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研究,实现系统的总体优化。多目标决策和决策支持系统是系统工程的常用技术方法,生态系统管理是“基于目标”的管理模式。本文概述了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和要素,从构建管理体系的角度着重阐述了生态系统管理目标体系的结构、构建过程及目标间的相互关系,针对生态系统的复杂特性探讨了多目标决策方法和决策支持系统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以期能够对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实际操作性的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体系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7.
S-RNase在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反应中起关键作用,HV区段被认为是雌蕊与花粉间特异识别的关键部位。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蔷薇科植物的S-RNase序列分析,并对HV区段一级结构邻近区和空间邻近区作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发现HV区C端的一段氨基酸序列符合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的特征;HVP区也是一个多态性区段,可能参与分子识别过程。因此,蔷薇科植物中,S-RNase与花粉S基因产物的作用方式可能为S-RNase的HVC区与花粉S基因产物先非特异性结合,再以HV区和HVP区进行分子间特异识别。  相似文献   
178.
纯种犬在15个STR基因座上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指导纯种犬的繁育及建立一套简便的犬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方法。方法:通过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及PAGE检测的方法,分析了88头纯种犬在15个STR基因座上的遗传学多态性。结果:15个STR基因座的累积非父排除率(CPE)和累积个体识别率(TDP)分别为0.999678和0.999999999997,而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07和0.640。12个STR基因座(PEZ1、PEZ2、PEZ3、PEZ5、PEZ6、PEZ8、PEZ12、FHC2010、FHC2054、FHC2087UbF、HC2132、FHC2611)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H)大于0.5,它们的TDP和CPE值分别为0.999999999963和0.999334,能有效用于犬的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结论:这15个STR基因座可以用于指导犬的繁育,其中12个STR基因座能有效用于犬的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  相似文献   
179.
群居性动物的幼仔对亲本的识别有利于获得最大化的亲本抚育。雄性棕色田鼠对幼仔具有较高水平的父本投资,那么幼仔在断乳前是否能够识别父鼠并形成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呢?本研究通过双向选择测试、社会互作测试以及CPP 测试探讨了这一问题。双向选择结果显示,与陌生雄鼠相比,出生后14 d 和21 d 的幼仔对父鼠访问的持续时间及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社会互作结果表明,14 d幼仔对父鼠的跟随行为较陌生雄鼠多,但探究行为及亲密行为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21 d 幼仔对父鼠的探究行为较少、跟随行为和亲密行为较多(P < 0.05)。CPP 结果表明,在连续4 d (出生后13 ~ 16 d;19 ~ 22 d)的父鼠强化后,第17 d 和第23 d 的幼仔不能形成对父鼠的位置偏爱(P > 0.05)。这些结果说明断乳前的棕色田鼠幼仔已能够识别父鼠和陌生雄鼠,但不能形成对父鼠的位置偏爱。  相似文献   
180.
桔小实蝇幼体及成虫残体DNA条形码识别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蝇类害虫多为国内外检疫对象, 其鉴定识别方法主要依据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而传统的形态学识别法对口岸经常截获的幼体及残缺的虫体, 则无能为力。本研究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幼体(卵、 幼虫、 蛹)以及成虫残体(足、 翅、 头部、 胸部、 腹部)为对象, 利用 DNA 条形码技术, 构建实蝇类害虫快速鉴定技术体系, 并以其他4种常见实蝇(包括番石榴实蝇B. correcta、 瓜实蝇B. cucurbitae、 南亚果实蝇B. tau、 柑桔大实蝇B. minax)为对象对该技术体系进行应用验证。结果显示, 桔小实蝇幼体以及成虫残体的碱基序列与数据库中靶标种COⅠ基因碱基序列的一致性为99.51%~99.84%, 其他4种实蝇相应序列与数据库中靶标种COⅠ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100%, 100%, 99.81%~99.83%和100%; 以邻接法(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靶标种实蝇均与数据库中对应种实蝇聚为一支, 且置信度均为100%。以K2-P模型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得出, 5种实蝇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597~0.2363, 平均为0.1693; 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0041, 平均为0.0019。这些结果表明, 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识别技术完全可用于口岸截获的实蝇类害虫幼体及残体的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