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9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61.
研究动物的行为反应是神经生理学的基础,采用神经系统较为简单的低等动物(如两栖类动物等)来研究视觉形成与背景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探讨一些与视觉反应有关的神经生理基础就成为入手之处.简单描述了研究蟾蜍视觉形成与背景关系的实验方法,通过使用示波器记录了蟾蜍视觉中枢(视顶盖)与所视目标之间的电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62.
汶川大地震滑坡体遥感识别及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利忠  崔胜辉  李新虎  尹锴  邱全毅 《生态学报》2008,28(12):5909-5916
利用遥感技术,提出了综合遥感指数、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的自动识别滑坡体的方法:先构建4个遥感指数(植被指数SAVI、水体指数MNDWI、建筑指数NDBI和云指数NDCI)合成新影像图,用SAVI指数阈值分割新影像图确定无植被区,最后对无植被区进行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区分滑坡体的方法。以TM/ETM+影像为数据源,应用此方法提取了地震重灾区——汶川县的滑坡体,分类精度达93%,进而研究了滑坡体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滑坡体面积随着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30~40°之间的滑坡体面积最大;地震共产生滑坡体206.5km^2,汶川-茂县,映秀-北川两大断裂带之间的区域受地震影响最大,成为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其中映秀镇15.9%的乡镇面积被滑坡体所掩埋;地震造成全县151.08km^2林地、16.13km^2草地和5.11km^2耕地丧失,崩塌的滑坡体填充的河流面积达3.45km^2;各类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损失22646万元,其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最大,占89.8%,虽然耕地价值损失所占比重不大,但滑坡灾害使人均耕地减少45.6m^2,加剧了该县耕地面积短缺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3.
李君  李建国 《生命的化学》2008,28(3):264-267
生物膜的融合是一个基本的生命过程,在生物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融合,两套独立的双层脂分子合二为一,完成一定的生物功能.膜融合分子机制的关键在于其主要成分融合蛋白.I、II类病毒融合蛋白形成"发夹",胞内囊泡与目标膜各提供的融合蛋白形成"类亮氨酸拉链".这些结构将独立的膜拉近,继而促使他们合为一体.细胞与细胞间融合蛋白的作用机制目前还未明确.在各种膜融合中,脂双层的变化可能是类似的,但介导融合的分子机制应该是不同的.目前,对于膜融合很多方面的理解还停留在假说阶段.理解了膜融合的过程和分子机制不仅极大地促进生物学的发展,而且为相关的疾病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4.
基因组上众多基因和非编码转录体按照特定的规律有序地表达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转录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步骤,转录因子结合在基因启动子序列中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启动基因的转录和控制基因的转录效率。分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对研究基因调控系统有着重要意义,生物信息学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研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文章综述了分析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典型流程,总结了主要的算法、软件和资源,并简要评述了目前非编码RNA转录调控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5.
粪便微卫星DNA在种群大小评估中的应用及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易受伤害或濒危物种的有效管理需要准确评估种群大小.传统的调查方法是直接计数和无线电跟踪,这些方法对于偏僻地区的珍稀动物来说是困难和低效率的.非损伤性DNA技术作为一种个体识别的工具打开了种群调查的新方法.本文以粪便微卫星技术为例,概述了其在种群大小评估中的应用,并且就如何获得准确种群大小的各个实验相关步骤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6.
《昆虫知识》2008,45(5)
一个复杂环境中视觉方向的确定,需要对环境中所存在的不同目标的位置有一个记忆,以防它们暂时到了视线之外。脊椎动物具有这种功能,被称为“空间工作记忆”,这是一种至少持续几秒钟的工作记忆形式。Neuser等人通过利用一种虚拟现实环境向走动的果蝇呈现虚拟目标发现,昆虫也具有  相似文献   
167.
噬菌体展示技术用于分子识别作用研究的优势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因表达筛选技术。本简要介绍了其用于分子识别作用研究相对于传统的酵母和其他双杂交技术的优势,及其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8.
古代DNA研究中污染的控制和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东亚 《人类学学报》2003,22(2):163-173
现代分子生物学中PCR技术的发展使得直接分析古代动植物和人类材料中的DNA成为可能,这为考古学、人类学和古生物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但由于PCR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和古代DNA含量的极其微量性,古代DNA研究也极易受现代DNA污染。如何甄别所获得的DNA是真实的古代DNA而不是污染的现代DNA是所有古代DNA研究工作者都要面临的挑战,污染的控制和识别也因此成为古代DNA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将着重讨论在古代DNA研究的各个步骤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污染控制和识别。  相似文献   
169.
生物学备考中知识性学习目标复习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能政 《生物学杂志》2009,26(5):92-94,17
在进行生物学知识性学习目标复习时,一要帮助学生建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体系;二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学基本事实,引导学生学会解释、推断、扩展,学会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生物图表等方式处理信息,将知识性目标与“实验和探究”复习结合起来,以及让学生学会寻找证据等几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理解;三要提高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0.
雌性根田鼠对血液气味的行为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尿液在动物的嗅觉通讯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液是尿液的根本来源,但对其嗅觉通讯功能的研究较少.因此以雌性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为研究对象,在行为选择箱中观察其对4种气味源的行为响应模式以判断能否识别不同血液气味.气味源分别为雌性根田鼠血液、雄性根田鼠血液、雄性Wistar大鼠血液和蒸馏水对照.结果表明:雌性根田鼠能够识别血液气味,且通过血液气味进行种间识别,但不能进行性别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