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研究了污染沉积物泥浆液、固两相五酚(PCP)厌氧生物降解.结果表明,投加10g·kg-1厌氧颗粒污泥,经31d处理泥浆液、固两相PCP降解率达98.9%,平均降解速率达到80mg·kg-1·d-1,对照处理平均降解速率仅为4.4mg·kg-1·d-1,颗粒污泥生物强化作用明显.作为泥浆修复过程的调控因子,有机溶剂、共基质和表面活性剂对PCP降解效应不同,投加乙醇,可提高PCP解吸和降解速率,4d内两相PCP降解速率达到54.3mg·kg-1·d-1;而投加共基质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二醇丁醚后,液、固两相PCP降解均出现迟滞,两者均不同程度地抑制PCP降解.  相似文献   
72.
不同抗药性品系甜菜夜蛾呼吸速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敏感品系(SS)及高效氟氰菊酯选育的抗性品系(RR)和近等基因系-抗性品系(NILs-RR)幼虫为试虫,在25±1℃,相对湿度70%,光照强度3 000 lx,光周期14L∶10D的条件下测定了3~5龄幼虫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的同龄期甜菜夜蛾幼虫在不受药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差异不显著,因此抗性水平的提高并未相应引起甜菜夜蛾本底呼吸速率的变化。高效氟氰菊酯处理幼虫后,各品系的呼吸速率均随剂量的提高而相应提高,以各品系相应LC20和LC50剂量处理后的呼吸速率,NILS-RR明显高于RR,两者又明显高于SS品系。两个抗性品系呼吸速率峰期均出现在药后5 h,而敏感品系出现在药后2 h;敏感品系保持较高呼吸速率的时间短,而抗性品系维持高水平呼吸速率的时间长,分别于药后15 h和24 h恢复到正常水平,这表明用药后抗性品系呼吸速率的提高幅度与代谢解毒能力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3.
低毒化学杀虫剂氟氰菊酯与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混配,通过其对美洲斑潜蝇室内毒力实验,测定共毒系数CTC为161~232,处于明显增效范围内。据此确定最佳配比,配制此增效混剂2%渗透型可湿性粉剂。在北京、山东两地防治美洲斑潜蝇幼虫的田间试验表明药效优良,制剂用量50 g/667m2药后3、7、11天两地区校正防效分别为85.26%~90.76%和86.74%~94.02%,制剂用量25g/667m2两地区相应防效分别为75.28%~85.17%、79.96%~88.68%。该增效混剂防治斑潜蝇速效性和持效性皆佳,成本有所下降,使用可湿粉与乳油相比较,可减少投放入环境的化学品数量,以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4.
刘永杰  沈晋良 《昆虫学报》2003,46(5):567-572
比较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抗氟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繁殖和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抗性品系幼虫发育历期延长、蛹重减轻、化蛹率和产卵量降低,抗性品系的适合度为0.61,抗性品系在繁殖和生长发育上存在明显的生存劣势。用两品系3龄幼虫分别测定胡椒基丁醚(PBO)、增效磷SV1)、脱叶磷(DEF)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对氟氰菊酯的增效作用,抗性品系增效倍数与敏感品系增效倍数之比分别为14.1、14.8、2.3和2.3倍,胡椒基丁醚和增效磷对氟氰菊酯增效作用最明显,表明多功能氧化酶参与了甜菜夜蛾对氟氰菊酯的抗性。抗性品系3龄幼虫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05倍和0.91倍, 抗性品系5龄幼虫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为敏感品系的1.05倍,两品系间3种酶的活性差异不显著,表明甜菜夜蛾对氟氰菊酯的抗性与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酶活性无关。用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线分析法研究甜菜夜蛾对氟氰菊酯的抗性遗传规律,表明甜菜夜蛾对氟氰菊酯的抗性为常染色体遗传、多基因控制;正、反交后代的显性度分别为0.61和0.43,抗性遗传为不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75.
研究对鱼类、蚤类及藻类的急性及亚致死毒性,从急性试验结果看,的性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亚致死毒性研究了对大型蚤的生殖,白鲢幼鱼的鳃组织学,血液学的变化,白鲢幼鱼的迥避反应及对鲤鱼吸收的影响等,结果说明,对水生生物的亚致死死效应不尽相同,不同的生物种,不同的生理指标,的亚致死效率与温度的关系也不同,反映出这种毒性效应的复杂性,两者之间并没有固定的相关关系。在亚致死效应中大型蚤的生殖及白链的血液指标对最为敏感,据此作者对我国保护水生生物的的水质标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6.
比较了丁唑和咪唑对叶绿体能量转换各步骤反应的效应,丁唑抑制光合基础的和偶联的电子传递,化铵可部分解除偶联的电子传递的抑制;咪唑促进基础电子传递。两者均抑制光合磷酸化、9-氨基吖啶荧光猝灭和膜上腺三磷酶活性。丁唑抑制质子吸收,促进游离腺三磷酶活;咪唑促进质子吸收,也促进游离腺三磷酶的活性。由此提出,丁唑具有能量传递抑制剂的特征,咪唑似解联剂。  相似文献   
77.
大鼠脑内5-羟色胺在应激性溃疡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红  张席锦 《生理学报》1985,37(5):416-424
通过神经化学和神经药理学的方法,在大鼠观察了冷冻加束缚应激性溃疡的形成过程中,脑内5-羟色胺(5-HT)的作用。结果如下:1.在应激过程中,脑内5-HT 及其主要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明显升高,特别是5-HIAA 的含量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持续上升,说明5-HT 的代谢加快。2.脑内5-HT 或5-HIAA 含量在应激45min 时与溃疡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而在应激180min 时则与溃疡指数呈明显的正相关。3.侧脑室注射5-HT或其前体5-羟色氨酸(5-HTP),对应激性溃疡的形成呈双重作用,小剂量时减轻而大剂量时加重溃疡的形成。4.腹腔注射5-HT 合成阻断剂对苯丙氨酸(pCPA)可降低大鼠脑内5-HT 和5-HIAA 含量,使应激60min 鼠的溃疡形成加重,而使应激180min 鼠的溃疡形成减轻。以上结果提示,在大鼠的冷冻加束缚应激性溃疡的形成过程中,脑内5-HT 起着一定的作用,它很可能在应激早期减轻而在应激晚期加重溃疡的形成。  相似文献   
78.
【背景】季铵盐类消毒剂特别是苯扎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C)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导致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对BC的敏感性下降。外排泵是介导Lm对BC耐受的主要机制。【目的】调查Mdr L外排泵在Lm对BC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mdr L基因缺失株。比较野生株EGD-e和突变株Δmdr L在对BC的耐受性、亚致死浓度BC(2μg/m L)胁迫下的生长情况以及致死浓度BC(16μg/m L)下的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构建mdr L基因缺失株Δmdr L及回复突变株CΔmdr L。mdr L的缺失不影响菌株对BC的最小抑菌浓度。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在亚致死浓度BC作用下的生长迟滞期延长、平均最大生长率和平均最大光密度值均降低。当BC浓度为4μg/m L时,梯度稀释后的野生株和突变株在平板上的生长显现出明显的差异。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在致死浓度BC作用下的存活率降低2个log值。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显示,加入BC后,突变株的细胞明显变细长。此外,野生株和突变株对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的积累和外排无明显差异。【结论】Mdr L外排泵介导Lm对BC的耐受,但是与Lm对EB的外排无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米库铵分别复合七氟醚、丙泊酚用于全麻手术的肌松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对米库铵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诱导期单次静注米库铵,肌松开始恢复时开始泵注,手术结束前约20 min停药。记录诱导起效时间、无反应期,停止泵注米库铵后TOF比值恢复至25%、50%、75%、90%时间、恢复指数,维持期米库铵平均泵注速度、平均追加次数。结果:S组有2例、P组有1例出现轻度皮肤潮红,P组有1例插管时出现轻度呛咳,血压、心率未见明显异常,插管条件均满意。两组诱导起效时间、无反应期、恢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停药后TOF比值恢复至25%、50%、75%、90%时间S组长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组维持期米库铵平均泵注速度、平均追加次数小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库铵用于全麻诱导及维持,肌松满意,恢复迅速,安全性值得肯定。与丙泊酚相比,七氟醚对米库铵的需要量大约可以减少20%~30%,丙泊酚对米库铵剂量的具体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地喹铵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对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神经胶质瘤患者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喹铵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紫杉醇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地喹铵联合紫杉醇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神经胶质瘤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6及Th17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