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评价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联用对60株环丙沙星均为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60株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联合效应.结果 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联合用药后,其FICI分布:FIC≤0.5为20.0%,0.5 <FIC≤1为66.7%,1<FIC≤2为13.3%,FIC>2为0.结论 体外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联用对6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主要为相加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氯虫苯甲酰胺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稻田中,虫苯甲酰胺是以鳞翅目幼虫为主要防治对象的新型杀虫剂,而褐飞虱 是该药剂的重要非靶标害虫.本文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虫苯甲酰胺对其非靶标害虫褐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虫苯甲酰胺对褐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26.85和35.53 mg·L-1;以虫苯甲酰胺亚致死浓度LC10和LC25分别处理褐飞虱3龄若虫后,对当代褐飞虱雌虫寿命无显著影响,但LC25剂量处理后,当代褐飞虱雌虫产卵量显著降低45.6粒.亚致死剂量处理褐飞虱3龄若虫后,显著影响F1代褐飞虱的产卵量和雌虫寿命,雌虫产卵量分别减少43.5和72.9粒,雌虫寿命分别缩短1.35和2.87 d;两个剂量处理后F1代的各虫态发育历期均有所延长;施药后各项种群参数也发生了变化,种群内禀增长率rm分别降低12.8%和23.5%,净增殖率R0分别降低37.4%和68.7%,而世代平均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均延长.表明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褐飞虱种群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地喹铵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对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神经胶质瘤患者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喹铵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紫杉醇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IL-6、Th17细胞水平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地喹铵联合紫杉醇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神经胶质瘤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6及Th17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4.
为了研究虫苯甲酰胺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毒杀作用及解毒机制,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2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LC_(10)、LC_(20)与LC_(50),并研究这2种农药的亚致死剂量(LC_(20))对幼虫的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细胞色素P450(CYP450)3种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维盐对3龄幼虫的毒力更高,48 h时LC_(10)、LC_(20)、LC_(50)分别为0.005、0.007、0.013 mg/L。2种农药处理72 h内,幼虫的3种酶活力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虫苯甲酰胺对CarE活力表现先诱导后抑制的作用,在24 h时CarE活力最大(36.75 U/mg);甲维盐对CarE活力表现先抑制后诱导的作用,在72 h时CarE活力最大(42.44 U/mg)。2种农药对GST活性在72 h内的变化一致,均呈现"诱导-抑制-诱导"的规律。虫苯甲酰胺处理后CYP450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甲维盐处理36 h、48 h、72 h幼虫体内CYP450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5.
为揭示盐胁迫下氮素对西瓜根系的调节机制和提供西瓜毒害调控理论依据,以西瓜为供试作物,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0,0.1,0.15,0.2,0.25 g/kg)对盐胁迫下西瓜根系的影响,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施氮量下根系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相比,施氮0.15 g/kg处理可使西瓜根系生物量、干物质累积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分别显著提高58.83%、20.83%、98.33%、70.37%和29.44%,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40.30%,同时使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分枝数分别显著增加103.42%、46.41%、64.44%、87.80%,总根体积和总根系直径分别减少23.05%和40.15%。(2)在本试验盐胁迫条件下,施氮0.14~0.17 g/kg时西瓜具有较理想的根系构型和较高的根系活力。(3)根系分枝数、根系活力、总根体积、根尖数可作为盐胁迫下氮素对西瓜根系生长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各施氮水平对盐胁迫的缓解效果表现为0.15 g/kg>0.20 g/kg>0.10 g/kg>0.25 g/kg。可见,在盐胁迫下,适量施氮有助于西瓜建立良好的根系构型,提高根系渗透物质含量,降低细胞渗透势,减少根系丙二醛含量,维持较强的根系活力,增加根系生物量和干物质,缓解高浓度盐对西瓜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6.
【背景】醇脱氢酶AdhS能催化不对称还原反应制备(R)-2--1-苯乙醇,但由于自身再生辅酶NADH的能力不足,需要辅酶再生酶协助其再生NADH。谷氨酸脱氢酶能以谷氨酸为底物,再生辅酶NAD(P)H,具有辅酶再生酶的潜力。【目的】克隆表达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A,构建谷氨酸脱氢酶GdhA与醇脱氢酶AdhS的大肠杆菌共表达体系,提高AdhS制备(R)-2--1-苯乙醇的转化效率。【方法】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68中克隆基因gdhA,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表达,分析辅酶再生活力;再与醇脱氢酶AdhS共表达,优化表达条件;分析不同辅酶再生方案对制备(R)-2--1-苯乙醇的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谷氨酸脱氢酶GdhA再生NADH的比活力为694 U/g。经GdhA与AdhS的共表达及表达条件优化后,制备(R)-2--1-苯乙醇的转化效率达465 U/L。经比较,GdhA协助再生辅酶NADH,可使AdhS制备(R)-2--1-苯乙醇的转化效率提高到约3倍。【结论】谷氨酸脱氢酶GdhA为NADH高效再生酶,与醇脱氢酶AdhS共表达可显著提高AdhS制备(R)-2--1-苯乙醇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有效防治蛀干害虫小线角木蠹蛾,本研究采用皮透与13种农药分别组配,利用树干喷雾法,筛选防治小线角木蠹蛾的最佳组配剂.结果表明,防治当年孵化的小幼虫,皮透与15%氟·吡虫啉悬浮剂(SC)配比为2∶1的1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95.94%;防治跨年度的大幼虫,皮透与15%氟·吡虫啉SC配比为2∶1的3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到90.13%.结果发现采用皮透与15%氟·吡虫啉SC配比为2∶1的30倍液能够有效控制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本研究为小线角木蠹蛾等蛀干害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探索出了新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08.
镇达  陈茂彬 《微生物学报》2008,35(3):0358-0362
代硝基芳香烃是一类环境中难以降解的有毒污染物。一株高效分解4-硝基苯的假单胞菌分离于4-硝基苯污染土壤, 可以完全降解4-硝基苯, 并以之为C源、N源生长。为阐明其降解4-硝基苯的代谢途径, 通过对以底物生长的降解菌的酶学分析, 检测到其还原降解的两个关键酶即初始酶硝基还原酶和苯环开环酶2-氨基-5-酚1, 6-双加氧酶的活性; 结合其它检测如培养液中降解产物分析、相关底物生长实验结果, 确定了其降解途径是通过部分还原途径。  相似文献   
109.
西藏高原天然长芒草地丛枝菌根真菌接种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晓布  盖京苹  钱成  冯固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1):2121-2126
采用草地均匀打孔方法,就草地土壤未消毒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长芒草(Stipa bungeana)的侵染效应以及对植物生长、吸磷效率、土壤微生物区系等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接种处理、不接种处理的菌根效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多数接种处理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密度、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显著提高,但对丛枝丰度的影响相对较低.2)接种后AM真菌孢子密度对菌根侵染率具有极显著影响(r=0.7679**);随菌根侵染率的增加,植株总干物重和吸磷总量均呈极显著提高,r值分别为0.7556**、0.8018**.3)与植株地上部相比,接种AM真菌对提高根系干物重、根系吸磷量和含磷量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4)多数接种处理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一定程度的提高,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则不甚明显.5)各接种处理对寄主植物的综合侵染效应在总体上呈Glomus mosseae+G. intraradices+Scutellospora calospora>G. mosseae+G. aggregatum>Glomus sp.>G. mosseae>G. mosseae+ G. etunicatum+G. intraradices+S. erythropa>G. geosporum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0.
以序批式气提生物反应器(SABR)为平台,研究了苯胺和苯胺类有毒有机废水处理过程好氧污泥颗粒化。结果表明,通过缩短污泥沉降时间、逐步提升目标污染物进水负荷,反应器连续运行3个月,最终在污泥沉降时间5min、COD负荷1.0~3.6kg/(m3.d)、苯胺和苯胺负荷1kg/(m3.d)条件下实现污泥颗粒化,COD、苯胺和苯胺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99.9%以上;获得的成熟好氧颗粒粒径在0.45~2.5mm,SOUR稳定在150mgDO/(gVSS·h)以上,颗粒污泥EPS中PN含量为28.0±1.9mg/gVSS,PN/PS比值为6.5mg/mg,苯胺类比降解速率达0.18g/(g·d);应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分析了稳定运行的颗粒化反应器内好氧污泥微生物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好氧颗粒内主要细菌分属β-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及Flavobacteria等类群,优势菌为Pseudomonas sp.、Flavobacterium sp.;与已获得的降解苯胺好氧颗粒相比,苯胺存在下培养获得的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