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MCI、ODS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纯化手段,对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2)、槲皮素(quercetin)(3)、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4)、克利米可辛A(cleomiscosin A)(5)、克利米可辛C(cleomiscosin C)(6)、三十烷酸(triacontanoic acid)(7)、叶绿醇(phytol)(8)、十八碳二烯酸单甘油酯(glycerol-1-linoleate)(9)、亚油酸甘油三酯(trilinolein)(10)、熊果酸(ursolicacid)(11)、蕨内酰胺(pterolactam)(12)、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3)。其中化合物4~12均为首次从黄秋葵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32.
桂林岩溶试验场不同地貌部位黄荆蒸腾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桂林岩溶试验场5月份不同地貌部位(洼地、坡地和垭口)黄荆的蒸腾作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黄荆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因不同地貌部位而有所不同。垭口表现为单峰型,在中午12∶30时左右出现峰值,没有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洼地和坡地虽然都表现为双峰型,但坡地确实有午休现象,而洼地则与光照强度瞬间减弱有关。以日平均蒸腾速率进行比较,3个地貌部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垭口>洼地>坡地。3个地貌部位黄荆蒸腾速率的差异与不同地貌部位的水热条件、土层厚度及接受光照的时间不同有关。对黄荆蒸腾速率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了逐步回归和最优子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黄荆蒸腾速率的主导因子是气孔导度、大气相对湿度和叶面温度,其中气孔导度的影响最大,且影响程度随地貌部位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33.
目的:研究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对H_2O_2造模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凋亡相关基因和信号转导通路调控,探讨其对HUVEC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H_2O_2构建HUVEC凋亡模型,运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1-2表达,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F-kB表达情况。结果: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可以减少H_2O_2造模的HUVEC的凋亡,促进Bc1-2的表达,并能降低NF-kB的表达。结论: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可以通过NF-kB路径,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1-2的表达,从而起到抗HUVEC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4.
目的:探讨HB(一种促凝血草药的简称)提取条件的优选,及其氯仿萃取纯化后水相提取物的体内、外促凝血作用。方法:以家兔、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组、云南白药对照组和HB氯仿萃取水相提取物组。观察家兔体外凝血时间;及给药10d后大鼠的血生化指标,如凝血酶原(PT)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时间、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凝血酶(TT)时间、血小板计数(PLT)。结果:HB水提最优工艺条件是:提取水量10倍,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体外促凝效果的观察:家兔的四种方法体外凝血时间明显短于空白及云南白药对照组(P〈0.01),且凝血时间缩短70%以上。体内促凝作用观察:各用药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及云南白药组(p〈0.01);高(5,10,20mg/kg)剂量组PT时间均显著短于空白组(p〈0.01),与云南白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剂量组APTT、FIB、TT较空白及云南白药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氯仿萃取纯化后水相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内、外促凝血作用,而其能使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是其主要止血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35.
通过采用多种柱层析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波棱瓜子乙酸乙酯部位,研究藏药波棱瓜子Herpetospermumcaudigerum(Wall.)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同时结合理化性质、TLC、1H NMR和MS等分析测试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藏药波棱瓜子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7个酚性成分,分别为Herpetol(1)、Herpetolide A(2)、(9R)-9-hydroxylariciresinol(3)、Evofolin-B(4)、Kaempferol 3,7-O-α-L-dirhamnoside(5)、Herpetin(6)、Herpetrione(7)。其中,化合物3、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选用白色念珠菌、耻垢分歧杆菌、新型隐球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对以上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化合物6、7对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MIC分别为10. 5、9. 2μm。  相似文献   
236.
首次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怀姜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为怀姜的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怀姜的70%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及相关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怀姜中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muurola-4,11-diene(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Z)-neral acetal-[6]-gingerdiol(3)、6-姜酚(4)、6-姜烯酚(5)、8-姜烯酚(6)、10-姜烯酚(7)、10-姜酚(8)、6-paradol(9)、dihydroferulic acid ethyl ester(10)、(3R,5S)-3,5-diacet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decane(11)、p-hydroxybenzaldehyde(12)。化合物1、2、10、12为首次从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12均为首次从怀姜中分离得到。对从怀姜中分离出的化合物1、3、6、7、9、11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化合物3、6、9、11对LPS诱导的RAW 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中NO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7.
脂肪沉积决定于脂肪酸合成、转运和分解代谢的动态平衡。为比较猪(Sus scrofa domesticus)不同脂肪部位脂质代谢差异和不同性别间的差别,筛选与脂肪沉积能力显著关联的相关酶基因,本研究检测大白猪(Large White pigs)脂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含量,皮下脂肪、腹部脂肪和肾周脂肪组织间脂肪酸合成酶基因ACC,脂肪酸转运酶基因CPT1A和CD36,以及脂肪酸分解酶基因HSL和LPL的转录表达水平,分析目标基因与血清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比较在不同脂肪组织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和肌内脂肪含量在不同性别大白猪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大白猪公猪腹部脂肪中ACC基因表达量与甘油三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皮下脂肪中HSL基因表达量与甘油三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大白猪母猪腹部脂肪中ACC基因表达量与甘油三酯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实时定量PCR结...  相似文献   
238.
本文在有无饱和酚、氯仿的情况下,利用银染法对家蚕AFLP分析产物进行检测,结果饱和酚和氯仿能明显地引起凝胶的撕裂。饱和酚、氯仿的涂布试验又显示这两种物质均无结合硅烷(bind-silane)的结合作用,表明饱和酚、氯仿(含1/25异戊醇)影响了结合硅烷的正常作用的发挥,从而影响银染DNA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239.
目的:探究陕西秦巴山区药用观赏植物资源,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在线数据库,对陕西秦巴山区45个县(区)的药用观赏植物进行了编目和分布统计,并对其科属种组成、药用部位、观赏特性、园林用途、受威胁状况、多样性分布格局及保护空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0科,500属,906种,多为草本植物;从药用部位上看,全草(株)类药用植物最多;从观赏特性来看,观花类植物最多;从园林用途来看,地被类植物最多;基于县域尺度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分布格局呈现出从东北向西南递增的变化趋势,太白县和眉县是分布热点县,西部和东南部药用观赏植物大多处于保护空缺状态;在垂直分布上,物种丰富度呈现出随海拔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格局。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陕西秦巴山区药用观赏植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以及未来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0.
浙江省丽水地区厚朴害虫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厚朴害虫以前献报道不多。本名录报道笔对丽水地区厚朴害虫调查的成果。共记录害虫144种.每种均列出中名、学名、采集期、采集地、为害部位及程度。并列出有关23种害虫的90多种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