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210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氮磷对污水净化中藻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室内模拟生物净化槽中比较研究了氮磷对污水中藻类叶绿素含量和污水净化的影响。污水中磷含量均为7mg/L左右,氮含量分别为77.4、44.4、24.8和13.5mg/L,结果发现TN/TP=77.4/7.01mg/L组,污水经7d净化,藻类叶绿素含量最高,污水净化效果较好。四个实验组比较,叶绿素含量随TN/TP比例的上升而上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2.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平梯田改土培肥增产技术措施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平梯田改土培肥增产技术措施体系刘东海赵廷宁(宁夏西吉县农业局756200)(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100083)赵国杰(宁夏西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756200)TechniquesofSoilImprovementandYieldIn...  相似文献   
43.
产L-色氨酸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了利用细菌直接发酵糖质原料生物合成L-色氢酸的研究结果。以谷氨酸产生菌北京棒状杆菌AS1.299为出发菌株,采用亚硝基胍多次诱变获得了几株产生L-色氨酸的菌株,其中。CG5突变株属于精氨酸和尿嘧啶缺陷型并具有对5MT,6FT,4FP的抗药性。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而不需添加任何前体物的培养基中,直接发酵五天,产酸能达8g/l。发酵终了用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发酵液,所得纯品经红外光谱,比旋光度,生物测定及纸上层析鉴定为L-色氨酸  相似文献   
44.
本文调查大巴山区人、畜、禽感染酵米面黄杆菌抗体水平,这种抗体的产生与所吃粮食的新鲜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该抗体对酵米面黄杆菌不具有保护作用。引起人,畜、禽致病的直接因素是——毒黄素,影响该毒素产生的因素主要是菌株、基质、温度、时间和血清型别有关,这恰与流行病学调查吃熟食品发生食物中毒是完全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45.
大鼠侧脑室注射精氨酸加压素对针刺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为指标,测定动物的痛阈。由侧脑室注射精氮酸加压素(AVP)后,大鼠痛阈升高33.6%~68.5%,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加强,痛阈提高202.4%~302.7%。脑室注射抗精氨酸加压素血清,动物痛阈虽无明显变化,但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削弱,痛阈仅增加41.6%~71.0%。注射抗β-内啡肽血清和抗强啡肽A血清并不阻断AVP增强针刺镇痛效应。本工作的结果提示,脑内AVP参与针刺镇痛,这种作用与脑内内源性β-内啡肽和强啡肽的关系不甚密切。  相似文献   
46.
以Lineweave-Burk plot双倒数作图法测得该酶对底物S-腺苷酰甲硫氨酸(SAM)的K_m=7.69×10~(-6)mol/L,在1mmol/LS-腺苷酰高半胱氨酸(SAH)存在下,Ki=7.33×10~(-4)mol/L,两条直线相交于纵轴,证明SAH是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该酶最适pH为7.8,对热不稳定。同时还测定了该酶对不同DNA底物的专一性及盐浓度、代谢相关物’两价阳离子、某些酸根等对该酶调节性质的影响。以碘代乙酰胺修饰该酶的SH基’及用二硫苏糖醇(DTT)和巯基乙醇(MSH)保护该酶SH基所作的实验表明SH基是该酶活性中心所必需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证明该酶所甲基化的碱基为刘氏小球菌(M·L、DNA)分子中的胞嘧啶,且求得甲基化30min后所得甲基化水平为2.39%。同时也证明当用该酶将λDNA甲基化后,可使BamHI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甲基化后的λDNA丧失切割作用。  相似文献   
47.
经甘氨酸溶液浸叶处理的黄瓜幼苗光下对NO_3~-的吸收和还原明显受到促进,地上部氨态氮积累增加,硝态氮减少,而根部硝态氮和氨态氮均增加。  相似文献   
48.
全球变化因子(如增温和氮沉降)可能会影响生物入侵,但是这些因子如何影响入侵物种的表现并进一步调节入侵物种与本地竞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本文通过为期五个月的温室实验,研究了增温(开顶式增温箱,+0.62°C)和氮添加(4.2 g N m−2)对入侵物种北美 车前(Plantago virginica)原产地和入侵地种群与本地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竞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增温及其与氮添加处理(W × N) 的相互作用下,P. virginica的入侵种群(PV-In)和原产地种群(PV-Na)在与本地竞争者P. asiatica竞争时具有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其中,PV-Na在与P. asiatica竞争时增加了地下生物量,而PV-In增加了地上生物量。我们还发现,P. virginica对增温和氮添加比P. asiatica的反应更强 烈。增温显著降低了P. virginica的竞争能力,这表明P. virginica比P. asiatica对增温的响应更为敏感。同样,在竞争条件下,氮添加及 其和增温交互作用减少了PV-In地下生物量,但增加了PV-Na地上和总生物量。这些发现表明,P. virginica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生物量分配 策略,PV-In展示出更具弹性的竞争能力以适应环境变化(特别是增温)。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我们预测气候变化下的植物入侵并制定相应的 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9.
为揭示金属冶炼废渣堆场生态修复多年后,废渣-植物-凋落物系统中养分循环和系统维持机制。该研究以实现生态修复6 a的黔西北铅锌冶炼废渣堆场上土荆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芦竹(Arundo donax)、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五种优势修复植物为对象,分析它们的主要营养器官(细根、粗根、茎/干、枝、叶片)、地表凋落物、植被下方表层废渣(0~10 cm)中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不同营养器官间C、N、P的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C平均含量在两种草本植物中为茎>叶片>根>凋落物,在三种乔木中为干>枝>细根>粗根>叶片>凋落物; N和P的分布在草本植物中分别为叶片>凋落物>根>茎和叶片>根>凋落物>茎,在三种乔木中均为叶片>细根>凋落物>粗根>枝>干。五种植物中,柳杉各营养器官及凋落物中C含量均高于其他植物,N、P含量呈相反的规律; 刺槐中N含量最高。C:N和C:P在五种植物营养器官与凋落物中的变化规律跟N、P的分布相反,说明C:N和C:P分别主要受N和P含量影响。相关性分析指出,草本植物的N:P受N和P共同影响,三种乔木的N:P主要由N的分布决定,同时受到枝和叶片中P含量影响。五种植物中,仅豆科类刺槐的叶片N:P大于16,在系统中生长受P限制,其他植物生长均受N限制,说明刺槐更能适应贫瘠的废渣环境,建议在修复贫瘠的废渣堆场时优先选择豆科类植物作为先锋植物,改善基质养分条件。植被下方表层废渣中C、N、P含量基本都低于植物各营养器官及凋落物,不同修复植物下方对应的表层废渣中C、N、P含量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修复下的废渣中C、N、P含量低于乔木修复下的含量。废渣-植物-凋落物体系中N、P、N: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植物细根和凋落物中N、P含量与废渣中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50.
胡文杰  梁秋菊  和昱含  孙见凡 《广西植物》2020,40(11):1531-1539
为探究全球氮沉降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扩张的作用机制,该文通过受控模拟试验,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为对象,研究了三种氮水平(N0、N5和N12)下五种不同入侵程度(种内及种间竞争)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叶浸提液对本地植物莴苣(Lactuca sativ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N0、N5和N12处理下的不同入侵程度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叶浸提液均显著抑制莴苣的萌发和生长,其中N5土壤入侵初期(S1A3)处理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最显著,其发芽速度指数、发芽活力指数、根长、株高和叶长比对照分别降低了61%、79%、84%、68%和13%,此时凋落叶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0.48 mg·g-1和1.50 mg·g-1。(2)相同氮添加下,入侵程度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有显著影响,随着入侵程度的增加,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显著减弱,入侵初期(S1A3)凋落叶化感作用显著高于入侵后期(S3A1)。(3)相同入侵程度下,氮添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有显著影响,N5处理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比N0或N12处理显著增加。(4)氮添加与入侵程度有交互作用,两者共同作用显著影响了莴苣种子的综合化感作用。综上结果表明,氮沉降可能会增强入侵初期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叶对本地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进一步促进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为进一步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化感作用及生态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