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摘要 目的: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的关系及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接诊的126例内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2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脂质过氧化特异性产物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对氧磷酶-1(PON-1)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评分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AUC评价氧化应激指标对中重度囊肿粘连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8-iso-PGF2α、R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ON-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在126例内异症患者中,中重度组血清8-iso-PGF2α、ROS水平均高于微轻度组,PON-1水平低于微轻度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内异症患者血清8-iso-PGF2α、ROS水平均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PON-1水平与r-AF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8-iso-PGF2α、ROS和PON-1均是内异症患者发生中重度囊肿粘连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8-iso-PGF2α、ROS联合PON-1预测内异症患者发生中重度囊肿粘连的AUC为0.912。结论:内异症患者血清8-iso-PGF2α、ROS水平均明显升高,PON-1水平明显降低,三者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预测中重度囊肿粘连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下角质形成细胞内m6A甲基化修饰酶YTHDC1异常对促炎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检测氧化应激下角质形成细胞中YTHDC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siRNA转染至角质形成细胞以干涉YTHDC1表达,随后继续给予300 μM过氧化氢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检测角质形成细胞中促炎因子IL-1β蛋白和mRNA表达,进一步通过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分泌,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水平。结果:1)过氧化氢刺激后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中YTHDC1表达水平较未处理组明显升高;2)干涉YTHDC1可以显著降低HaCaT细胞中IL-1β表达和上清中分泌;3)干涉YTHDC1后IL-1β mRNA稳定性下降,并且细胞存活率下降。结论:氧化应激下角质形成细胞中m6A甲基化修饰酶YTHDC1表达水平升高,通过提高mRNA稳定性促进IL-1β表达,可能是外界环境应激引起各种免疫性皮肤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3.
摘要 目的:探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D)、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与性激素和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7例POI患者(POI组),另选取同期54名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缪勒管激素(AMH)]、氧化应激[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25-OH-VD、DBP、SIRT1水平。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POI患者血清25-OH-VD、DBP、SIRT1与性激素、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25-OH-VD、DBP、SIRT1与POI的关系。结果:POI组FSH、LH、MDA、DBP水平高于对照组,E2、AMH、SOD、GSH-Px、25-OH-VD、SIR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POI患者血清25-OH-VD、SIRT1与FSH、LH、MDA呈负相关,与E2、AMH、SOD、GSH-Px呈正相关(P<0.05);血清DBP与FSH、LH、MDA呈正相关,与E2、AMH、SOD、GSH-Px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25-OH-VD(OR=0.825,95%CI:0.741~0.919)、SIRT1(OR=0.872,95%CI:0.810~0.938)是POI发生的保护因素,DBP(OR=1.173,95%CI:1.074~1.282)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POI患者血清25-OH-VD、SIRT1水平下调,DBP水平上调,与性激素和氧化应激相关,可能成为POI的辅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小鼠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挖掘炙甘草汤治疗IPF的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吡菲尼酮组和炙甘草汤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气管滴注博莱霉素(5 mg/kg)方法复制IPF小鼠模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吡菲尼酮组和炙甘草汤组小鼠分别灌胃吡菲尼酮(50 mg/kg)和炙甘草汤(25.4 g/kg),各组均连续给药4周后取材,记录各组小鼠的死亡情况,计算各组肺系数;观察肺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检测α-SMA、COL1A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炙甘草汤组小鼠死亡数减少,肺系数显著降低(P<0.01),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面积大量减少,肺泡结构逐渐修复,HYP、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性(P<0.05)和GSH-Px活性(P<0.01)显著增强;α-SMA、COL1A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炙甘草汤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减少细胞质基质沉积,从而减缓IPF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55.
为探究低氧胁迫和恢复对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黄优1号”肠道组织的影响, 研究运用酶活测定、HE染色、qRT-PCR、TUNEL检测及16S rRNA测序技术等方法, 分析低氧胁迫[(1.0±0.1) mg/L]和恢复下[(7.0±0.5) mg/L]该鱼肠道氧化应激指标、组织结构形态、细胞凋亡及微生物组成变化。结果显示: (1)在低氧胁迫下肠道中抗氧化酶活性(SOD、CAT、GSH-Px)、能量代谢酶活性(LDH)、丙二醛(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升高, 恢复溶氧后氧化应激反应也比较剧烈。(2)低氧胁迫阶段, 肠道组织受损现象逐渐加剧, 杯状细胞肿胀、黏膜层被侵蚀, 恢复溶氧24h后, 缺氧引起的生理变化并未得到明显改善。(3)肠道组织细胞凋亡程度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而加剧, 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9和p53)的表达量显著升高, bcl-2基因的表达量则减少。(4)低氧胁迫阶段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降低, 低氧胁迫72h的处理组中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47.8%)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0.6%)的丰度最为优势, 恢复溶氧后肠道菌群数量有所增加; KEGG功能预测显示, 多数肠道微生物与代谢通路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解析低氧和恢复下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肠道组织内环境稳态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2(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melastatin 2, TRPM2)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Ca2+通透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通常表达于正常细胞胞膜和溶酶体膜上,并在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的离子调节作用。但近年发现,TRPM2也在多种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舌/喉鳞状细胞癌,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和T细胞白血病)中高表达,能通过调节细胞线粒体功能和自噬促进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能量而促进其生存能力,通过调节抗氧化物水平增强细胞对氧化刺激的耐受力而表现出化疗抵抗作用。同时,在肿瘤细胞膜上该通道大量激活又对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此外,TRPM2能通过激活多种不同的分子的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总之,根据肿瘤的不同,TRPM2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机制也不同,甚至具有复杂的双重作用。所以,对TRPM2的生化及分子机制的研究必将使我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本文将从TRPM2蛋白质的结构,生理功能及肿瘤机制等不同角度系统阐述TRPM2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57.
金属硫蛋白的表达调控及其与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硫蛋白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金属结合蛋白,它属于机体抗氧化系统的一部分.在氧化应激导致的细胞病理改变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金属硫蛋白可由多种因子诱导产生,而且它与金属锌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平衡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研究紫檀芪调节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紫檀芪低剂量组(30 mg/kg)、紫檀芪高剂量组(60 mg/kg)、紫檀芪(60 mg/kg)+N-(4-(2,3-二氢-1-(2''-甲基苯甲酰)-1H-吲哚-5-基)-5-甲基-2-噻唑基)-1,3-苯并二氧唑-5-乙酰胺(ML385)(30 mg/kg)组,每组12只。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大鼠以高脂饲料饲养诱导NAFLD模型,对照组大鼠以普通饲料饲养,各组连续喂养12周。以紫檀芪和ML385分组处理14 d后(对照组以等剂量生理盐水处理),检测各组大鼠脂代谢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肝指数、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6、IL-10、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凋亡相关蛋白及Keap-1/Nrf2/HO-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SOD及CAT水平、肝组织Nrf2、HO-1、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G、TC及FFA水平、肝指数、ALT及AST水平、血清IL-17、IL-6、MDA水平、肝细胞凋亡率、肝组织Keap-1及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紫檀芪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0、SOD及CAT水平、肝组织Nrf2、HO-1、Bcl-2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TG、TC及FFA水平、肝指数、ALT及AST水平、血清IL-17、IL-6、MDA水平、肝细胞凋亡率、肝组织Keap-1、Bax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紫檀芪低剂量组相比,紫檀芪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0、SOD及CAT水平、肝组织Nrf2、HO-1、Bcl-2表达水平升高(P<0.05),TG、TC及FFA水平、肝指数、ALT及AST水平、血清IL-17、IL-6、MDA水平、肝细胞凋亡率、肝组织Keap-1及Bax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紫檀芪高剂量组相比,紫檀芪+ML385组大鼠血清IL-10、SOD及CAT水平、肝组织Nrf2、HO-1、Bcl-2表达水平降低(P<0.05),TG、TC及FFA水平、肝指数、ALT及AST水平、血清IL-17、IL-6、MDA水平、肝细胞凋亡率、肝组织Bax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紫檀芪可能通过激活Keap-1/Nrf2/HO-1信号通路,改善NAFLD大鼠脂代谢水平,调节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9.
谷胱甘肽(GSH)是细胞内主要的抗氧剂和氧化还原、细胞信号调节器,它能还原过氧化氢、清除活性氧(ROS)和含氮自由基使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不管细胞内是否存在ROS氧化细胞蛋白,谷胱甘肽均能诱导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转变,进一步使信号传导功能及转录因子分子功能发生改变。大量实验表明,ROS和GSH在多条细胞信号调节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阐述了Fas、TNF-α和NF-κB信号通路及线粒体凋亡途径及GSH在这些通路中的作用。尤其是线粒体GSH耗竭能诱导线粒体内ROS显著增加,从而损害细胞生物能量和诱导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启。根据线粒体损害程度,NF-κB信号通路可被抑制,肝细胞也可能经历不同的死亡模式(凋亡或坏死)并对刺激细胞死亡信号(如TNF-α)也更敏感。这些过程涉及许多肝脏疾病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60.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疱疹病毒中最大也是最常见的一种,HCMV感染危害性大,亚洲与非洲地区的人群感染率高,目前临床仍缺乏专属性强的治疗药物。在其治疗过程中,抗病毒药物长期应用导致耐药问题存在,而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与病毒耐药发生率关系密切,因此HCMV防治过程中,抗病毒抗氧化协同治疗势在必行。洁罗维注射液(阿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Ⅱ)是一种"抗病毒+抗氧化+营养支持"三重作用机制的新型复方抗病毒输液,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耐药性,有利于临床诸多科室HCMV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