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篇
  3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大鼠颈动脉再狭窄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探讨再狭窄的发生规律及病理机制.方法:模拟临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过程,造成大鼠颈动脉扩张及血管内膜的损伤,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观测术后不同时相点内膜、中膜的增生以及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血管内皮修复情况.结果:新生内膜于术后28天增厚达高峰,增生的血管内膜细胞中以α-Atin染色细胞为主,提示血管内膜的增生大多来自中膜的平滑肌细胞.损伤动脉壁细胞增殖,中膜增厚在14时达到高峰与术后即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35天中膜面积与术后第一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回缩管腔明显变窄.血管外弹力板周径和内弹力板周径在手术后当天有明显增加,与对侧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随后开始出现收缩性重构并在第14-28天达到高峰.手术后35天与对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内膜剥脱后血管内膜第14天即可以见到部分再内皮化,28天血管内膜基本完全再内皮化.结论:损伤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为血管的收缩性重构和内膜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62.
黎道洪 《四川动物》2008,27(3):340-343
本文以1龄洞穴鲤鱼和1龄地表鲤鱼为例对比研究洞穴动物的适应性特征,主要根据可量性状(外形、骨骼和内脏)及可数性状(鳍和鳞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从总体看洞穴鲤鱼的体形比地表鲤鱼小,生长速度缓慢,季节生长不明显,主要影响因子是洞穴内食物贫乏和水温较低(15℃左右);在可数性状中,洞穴鲤鱼的臀鳍条、围尾柄鳞和鳃耙有增多趋势,即增加了感觉细胞的附着基底;为适应洞穴水流域的狭窄通道,洞穴鲤鱼的体长相对地表鲤鱼而言有延长现象.此外,还对洞穴动物的概念及其它适应性特征作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63.
黄芪对左肾静脉狭窄大鼠肾组织TGF-β1和PAI-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对左肾静脉狭窄大鼠肾组织胶原含量及促纤维化因子表达的影响,为临床药物治疗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芪治疗组。采用左肾静脉不全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左肾静脉狭窄模型,用黄芪进行干预,于治疗6周后处死动物。取肾组织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测TGF-β1和PAI-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左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较假手术组增多,TGF-β1和PAI-1的表达增加。黄芪治疗可较少羟脯氨酸含量,减少TGF-β1和PAI-1表达。结论左肾静脉狭窄大鼠可出现肾组织纤维化,黄芪可通过减少TGF-β1和PAI-1的表达来减轻肾组织纤维化损伤。  相似文献   
164.
摘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结合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病变所致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10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为胆总管炎性或肿瘤性狭窄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增强、多b值(200、400、600、800、1000 s/mm2)DWI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测量其多b值DWI下的ADC值,分析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影像表现,比较CT增强、多b值DWI单独及结合对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06例患者中胆总管炎性狭窄共43例,肿瘤性狭窄患者共63例。当b值分别为200、400、600、800、1000 s/mm2时,胆总管肿瘤性病变ADC值均显著低于胆总管炎性狭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增加,其ADC值均减小。当b值分别取200、400、600、800、1000 s/mm2时,对应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74、0.705、0.715、0.781、0.726,b值为800 s/mm2时诊断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效能最佳。CT增强结合多b值DWI对比CT增强或多b值DWI对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诊断效能最佳。结论:当多b值DWI取800 s/mm2时,CT增强结合多b值DWI可以显著提高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5.
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K-MB、FIB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11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n=81)、对照组(n=35;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4组:Ⅰ组(0~7分) 8例,Ⅱ组(8~25分) 15例,Ⅲ组(26~46分) 30例及Ⅳ组(46分) 28例。测定各组血清CK-MB、FIB水平,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年龄、体重、身高、舒张压、收缩压、脉压、心律、吸烟率、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急性心肌梗死各组间Gensini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和Ⅰ、Ⅱ、Ⅲ、Ⅳ组之间血清CK-MB、FIB水平具有差异性,且有统计学意义(F=8.164, p0.017; F=6.351, p0.028)。对照组血清CK-MB与FIB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r=0.13, p=0.35; r=0.19, p=0.2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K-MB与FIB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r=0.66, p0.001; r=0.77, p0.001)。我们初步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K-MB和FIB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血流动力学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因脑梗死且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100 mg·d-1口服,实验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氯吡格雷75 mg·d-1口服,共21 d。比较两组患者血Hcy、UA、血小板(PLT)、血流动力学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Hcy、UA及血小板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cy、UA及血小板水平较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伴有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7.
168.
目的为以猪气管黏膜上皮为细胞模型的研究奠定物质基础,进一步探讨猪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体外传统培养和气液界面培养技术,从而使2种培养技术优势互补。方法对猪气管上皮分离、纯化、培养和传代,并探索上皮细胞最佳冻存复苏条件;复苏后的气管上皮细胞进行气液界面培养,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观察细胞纤毛生发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鉴定上皮细胞。结果4步纯化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气管上皮细胞。使用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液和DMSO的体积分数为50%、40%和10%的冻存体系保存的气管上皮,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平均可达89%。优化后的传统方式培养的上皮细胞可连续传代到第8代,但从第2代开始便观察不到纤毛,转换成气液界面连续培养2代后重新生发纤毛,细胞存活期延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细胞为上皮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2种猪气管上皮细胞培养技术,并找到适宜的气管上皮细胞冻存条件,节省了不断原代取材的成本和时间,并成功实现传统培养细胞冻存复苏后很快适应气液界面的培养并恢复细胞的天然结构,为猪气管黏膜上皮相关研究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69.
经调理酵母多糖(OPZ)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可松弛豚鼠离体气管肌条,上清液中PGE_1增加,表明PGE_1是肺泡巨噬细胞松弛气管肌条的介质之一。经OPZ激活的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与豚鼠血小板作用后,其松弛效应被逆转为收缩效应,提示可能由于肺泡巨噬细胞分泌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小板,使释放收缩介质所致。肺泡巨噬细胞借助所分泌的介质经常性地调节气道阻力,对肺通气具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70.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特征、延迟诊断因素及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167例疑似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167例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25.10±21.51)月。按照患儿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异物组(n=140)和非异物组(n=27)。按照患儿入院时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确诊时间是否在24 h内将患儿分为延迟诊断组(n=100)和早期诊断组(n=40)。并依据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所有患儿分为并发症组(n=122)和未发生并发症组(n=18)。采用x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亚组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异物组和无异物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后就诊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异物组和无异物组患儿的物滞留部位、CRP、PCT、首诊时影像学检查、患儿居住地、异物吸入史差异显著(P<0.05);以患儿是否发生延迟诊断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首诊时影像学检查、患儿居住地、异物吸入史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患儿是否发生并发症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首诊时影像学检查、患儿居住地、是否延迟诊断及异物吸入史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存在较明显的年龄特征,延迟诊断和并发症受年龄、异物吸入史和影像学检查等复杂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