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70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51.
【目的】鉴定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结构信息。【方法】采用正己烷浸提的方法提取杨小舟蛾性成熟处女雌蛾性腺中的活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GC-EAD)技术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定位;性腺提取物与4-甲基-1,2,4-三唑啉-3,5-二酮(MTAD)进行微量化学反应,获得衍生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对性腺提取物及MTAD衍生物进行质谱特征离子分析。【结果】GC-EAD结果显示,杨小舟蛾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的一种成分有较好的反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能引起雄蛾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成分为十八碳的不饱和醛;MTAD衍生物的GC-MS结果显示,该活性成分的两个双键分别位于碳链的13和15位。【结论】本研究鉴定出杨小舟蛾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平面结构为13,15-十八碳二烯醛,但双键的立体构型有待合成标准化合物进一步鉴定。本研究为杨小舟蛾性信息素备选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方向,为信息素的结构确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2.
张杰  王超然  姚婷 《菌物学报》2019,38(4):545-559
环链棒束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且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相关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发酵条件、生物学特性及杀虫毒力的研究,对该菌发酵液中的化学物质研究甚少。本文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对环链棒束孢发酵液进行分级萃取,借助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鉴定分析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萃余物中的化学物质组成。共鉴定69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酚类、酯类、烷烃、烯烃、卤代烃和酮类非极性/弱极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等,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角鲨烯、环戊烯丙菊酯物质、瓜叶菊素Ⅰ等物质具有特殊的作用。发酵液提取物中还含有多种小分子化学物质,应结合多种色谱分离手段和波普学手段对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为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广泛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53.
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法快速、简单并同时检测红花籽中油酸与亚油酸成分含量的方法,用以直接鉴定红花籽亚油酸和油酸含量高低,为红花资源鉴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Outstand C18 HPLC Column 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85∶15),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 ℃。红花种子中亚油酸的理论塔板数为24 620,油酸的理论塔板数为25 842。结果亚油酸和油酸分别在0.110~2.205、0.872~17.444 g/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亚油酸加样回收率在99 %,油酸加样回收率达到100 %,亚油酸RSD 与油酸RSD均为0 %(n=3);亚油酸与油酸的质量分数分别是12.32 %,14.07 %,13.92 %和0.82 %,0.93 %,0.95%,RSD分别为1.22%,0.94%(n=3)。该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954.
摘要:【目的】从一株具有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信号分子淬灭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S6中扩增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N-acylhomoserine lactonase,AiiA)基因aiiASS6并异源表达,研究此信号降解酶的酶学特性。【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从B.subtilis SS6中克隆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aiiASS6,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此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菌株并提纯目的蛋白AiiASS6;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目的蛋白AiiASS6降解QS信号分子N-(3-Oxooctanoyl)-L-homoserine lactone (OOHL)的酶学特性。【结果】克隆得到基因片段,命名为 aiiASS6 (GenBank: KP125494),其编码一条含有297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用pET28(a)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iiASS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iiASS6的氨基酸序列含有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典型的“HXHXDH”基序和194 位的Tyr残基。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异源表达AiiASS6,用Ni柱纯化后,AiiASS6含量达2.76 mg/mL。HPLC检测结果表明AiiASS6对OOHL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及耐热性,Km和Vmax分别为0.998 mmol/L和22.3 U/mg,最适pH为7.6,最适温度范围为50-90℃;此酶在4℃保存3个月后其残余活性仍达到86%,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结论】从B.subtilis SS6中获得的QS淬灭酶AiiASS6表现出降解QS信号分子的高活性,其酶学特性表明它具有作为微生物制剂防控植物或水产养殖中基于QS调控的病原菌毒力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55.
[背景]苯酚废水作为一种毒性强、难降解的废水而备受关注.目前,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已经广泛用于苯酚废水的降解,MFC的产电效果和苯酚的降解效率与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群落有着密切关系.[目的]为了提高MFC的产电效果及对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需要对MFC中苯酚的降解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  相似文献   
956.
β-catening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其受BCR/ABLTL其下游信号通路调控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研究旨在探讨PI3K-AK聪号通路对慢粒急变期细胞的影响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采用P13K-AKT信号通路的靶向抑制剂LY294002作用于慢粒急变期K562细胞,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AKT(Thr308)的表达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0,20,40μmol/L的LY294002作用细胞24h后,抑制了K562细胞的增殖以及克隆形成能力。该效应呈浓度依赖的方式。3种浓度的LY294002处理细胞后,PI3K—AKT信号通路明显被抑制,pAKT(Thr308)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β-catenin的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但其蛋白水平依次减少;β-catenin的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综上所述,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可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57.
研究了一种用于MALDI-TOF MS分析中样品预处理毛细管亲和层析柱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硫酸和双氧水氧化法将羟基引入到石英毛细管内表面,进一步使用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毛细管进行修饰以将氨基偶联到毛细管内表面;采用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DE)将魔芋葡甘聚糖(KGM)进行活化,将活化后的KGM与毛细管上的氨基进行了偶联,在此基础上将模型蛋白(胰蛋白酶)偶联到毛细管内KGM,成功制备出毛细管亲和层析柱,考察了KGM和环氧基含量对模型蛋白偶联量及其样品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KGM分子量是影响毛细管层析柱上蛋白偶联量的关键因素,以胰蛋白酶抑制剂为目标物结合MALDI-TOF MS对亲和层析柱的分离效果进行了评价,证明了偶联胰蛋白酶的毛细管层析柱可有效实现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和浓缩。基于表面处理和KGM衍生的毛细管亲和层析柱制备技术具有可行性,并可用于MALDI-TOF MS分析的样品预处理。  相似文献   
958.
目的:前期酵母双杂交实验中,我们以转录因子ZNF24的SCAN结构域为诱饵,筛选到的一个阳性克隆为原癌基因c-Myc,在此进一步验证ZNF24与c-Myc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ZNF24与c-Myc分别构建到p GEX-4T-2和pc DNA3.1表达载体上,利用GST-pulldown技术体外验证两者表达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电泳鉴定与测序分析表明目的基因克隆正确,载体构建成功;用GST-pulldown技术检测到ZNF24与c-Myc相互作用的蛋白条带。结论:GST-pulldown实验进一步表明ZNF24与c-Myc的相互作用,为验证ZNF24与c-Myc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岙杨梅果实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同时使用MTT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的抑制活性。从丁岙杨梅果实挥发油中分离得到33个峰,鉴定出了其中的27个化合物,已鉴定的化合物占总组分的92.37%,其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0.80%)、邻苯二甲酸己烷-3-醇异丁醇酯(9.73%)、棕榈酸(26.55%)、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6.55%)、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4.23%)、β-谷甾醇(3.23%)等。丁岙杨梅果实挥发油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浓度为200μg/m L时,对肿瘤细胞MGC-803、MCF-7和A549体外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57.3%、42.0%和42.4%。丁岙杨梅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有机酸、酯、萜、酚、甾体、烷烃等,同时也对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表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0.
建立测定枸杞子中东莨菪内酯的HPLC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柴达木栽培和野生枸杞子的东莨菪内酯含量进行测定。以Diamonsil C18柱为分析柱,甲醇-0.05%磷酸溶液(35∶65)为流动相,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44 nm;研究发现,枸杞子中东莨菪内酯在0.026~1.040μg(R2=0.9996)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6.1%,RSD=2.0%。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枸杞子中东莨菪内酯的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柴达木栽培枸杞子具有很整齐的品质优良性,而野生枸杞子品质差异很大,适宜于选择性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