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9篇
  免费   835篇
  国内免费   2640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摘要 目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持续增长,并发症致死率高,疾病无法根治需长期用药维持,所以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十分重要。故本研究探究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不同疾病进程中血清和组织代谢谱的变化,筛选密切相关的小分子代谢产物,为2型糖尿病早诊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极杆时间飞行质谱(UPLC-QTOF/MS)技术,以8,12,16周龄三个不同阶段db/db小鼠及其对照的血清和组织为研究对象,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利用MarkerView提取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MI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OPLS-DA建模分析,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结合t检验筛选出特异性的差异代谢物,联合二元逻辑回归建立诊断模型。结果:随着病程发展,显示出更多代谢紊乱。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酪氨酸(Tyrosine)和亮氨酸(Leucine)三个代谢物在T2DM模型db/db小鼠及其野生对照组血清和组织中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倍数明显且与随疾病进程呈现正负相关性。经过二元逻辑回归建立联合诊断模型,三种代谢物组合的诊断模型为Logit[P=T2DM]=-6.052*[ EPA]+5.837*[ Tyrosine]+1.985*[ Leucine]-14.092。根据此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8,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98.1%。结论:EPA,Tyrosine和Leucine可被认为是最典型的T2DM标志物,值得进一步探讨,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2.
摘要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I)的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诊的134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治疗,观察组给予艾拉莫德片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缓解率、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骨密度、血清B-ALP、CTX-I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P<0.05);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挂氨酸肽抗体(抗-CCP)表达和DAS28评分分别为(23.53±2.77)mm/h、(11.73±2.30)mg/L、(17.45±3.08)U/L、(43.22±7.17)RU/mL、(2.74±0.3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7±5.04)mm/h、(19.11±2.12)mg/L、(24.47±2.59)U/L、(55.23±7.44)RU/mL、(3.2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密度、血清B-ALP分别为(0.83±0.05)g/cm3、(117.02±15.65)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77±0.04)g/cm3、(101.19±9.59)U/L,观察组CTX-I为(0.36±0.04)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0.47±0.0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44%和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骨密度、血清B-ALP、CTX-I的表达,提高临床缓解率,安全性好,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13.
自我复制型mRNA是一种灵活的疫苗平台,该平台的开发基于甲病毒表达载体,其中复制必需基因得以完整保留,而结构蛋白基因则被来自病原的抗原基因替换。由于避免了病原培养、毒力返强和现存免疫的干扰,使其成为疫苗快速设计的理想平台。大量研究数据显示,此类疫苗可应用在人、小鼠、兔、猪、禽甚至鱼类体内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去,自我复制mRNA疫苗的研究采用重组单载体的模式,基因组骨架来源于辛德毕斯病毒、塞姆利基森林病毒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现在,反式复制型RNA和核酸修饰的反式复制型RNA作为下一代技术平台被寄予厚望。对基于甲病毒表达载体的mRNA疫苗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重点介绍针对以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和寨卡病毒等为代表的自我复制型mRNA疫苗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该技术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14.
传统中药可治疗肺炎。新型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外部囊膜上的S蛋白是决定病毒毒力的关键因素及主要抗原。本研究利用SARS-CoV-2病毒的S蛋白和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肺炎模型,初步探索了蛹虫草菌粉对肺炎模型的促炎性因子、单核/巨噬细胞和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以及纤维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蛹虫草菌粉可降低SARS-CoV-2病毒的S蛋白组和LPS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6和IL-10的表达,并降低肺组织、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的比例,降低外周血和脾脏中MDSC的数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蛹虫草还可降低SARS-CoV-2病毒的S蛋白组和LPS组小鼠肺组织羟基脯氨酸的表达和成纤维细胞的分布,进而减轻小鼠的肺纤维化水平。qRT-PCR实验发现蛹虫草菌粉处理不仅可以降低SARS-CoV-2病毒的S蛋白组小鼠肺组织中TGF-β R1水平,还降低SARS-CoV-2病毒的S蛋白组和LPS组肺组织中smad2的表达。因此认为蛹虫草菌粉可缓解SARS-CoV-2病毒的S蛋白和LPS诱导的肺部炎症和纤维化症状,且纤维化缓解作用可能与TGF-β R1/smad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15.
本研究对中国滇西北地区淡水木腐真菌进行了调查,在云南省的苍山、怒江和澜沧江采集到3个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ITS、LSU、SSU、TEF1-α和RPB2)描述了新种——苍山长喙孢Rostriconidium cangshanense。苍山长喙孢的特征是菌体形态与营养菌丝不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者松散成束,光滑或粗糙;产孢细胞多芽、深褐色、具有黑色驼峰状的分生孢子脱落痕;分生孢子梭形至倒棒状、长喙状,6-8个横隔,有明显油滴状细胞内含物,有时具顶端粘膜鞘。露兜长喙孢Rostriconidium pandanicola报道为世界淡水环境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216.
摘要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AIS患者9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给予谷红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0%(42/50),对照组为60.42%(2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为4.17%(2/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AIS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并发症较轻。  相似文献   
217.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A组47例(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和B组43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情况、围术期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B组的优良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失血量少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均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其中闭合复位在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减少术中失血量方面更具备优势。  相似文献   
218.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大鼠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给大鼠连续21 d灌胃戊酸雌二醇的方法制备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制备成功后,按随机法再均分成模型组、阳性组和治疗组,其中阳性组和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灌胃7 d。计算各组大鼠的子宫系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 E2)和孕酮(progestone,P)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两个蛋白(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P水平比空白组显著性减少(P<0.05),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P-9和VEGF表达量比空白组均显著性升高(P<0.05)。给药后,治疗组和阳性组大鼠血清中的P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P-9和VEGF 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与阳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子宫内膜 MMP-9 和VEGF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219.
增温、施肥与种内竞争的交互作用对云杉根系属性的影响 物种竞争、气温和土壤养分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地区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虽然已开展了大量关于物种竞争、气温、施肥单因素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研究,但关于这三者的交互作用对根系生长的影响还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测量根系属性(细根长、根表面积、比根长、比表面积、根尖数、根系分支数等)、根生物量,以及根系养分吸收,研究施肥和增温对物种竞争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施肥、增温与物种竞争的交互作用对云杉(Picea asperata)生长的影响机制以及所采取的适应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增温、施肥和竞争均提高了细根的氮、钾浓度,但并未影响细根生物量和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和根分支数等根系特征。然而,无论是增温、施肥,或是它们的联合作用,与物种竞争进行交互时,均增加了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根系分支数和养分吸收。此外,施肥降低了根比表面积、比根长和单位面积的根尖数和根分支数,增温和竞争的交互作用使根比表面积、比根长下降,其他参数不受温度和竞争的影响。该结果表明,云杉在物种竞争、气候变暖、施肥及其交互作用下保持着保守的营养策略。该研究加强了对树木应对全球变化的生理和生态适应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20.
中国南亚热带土壤易分解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体对造林的响应 造林被认为可以提高土壤碳稳定性并促进土壤碳累积。然而,实验结果差异很大,造林在提高土壤碳稳定性方面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因此,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土壤碳库对造林如何响应目前尚不清楚。基于此,本文对亚热带地区的尾叶桉林(Eucalyptus urophylla)、厚荚相思林(Acacia crassicarpa)、 红锥林(Castanopsis hystrix)、10树种混交林和自然恢复草坡等5种不同林型的土壤碳组分进行了研究,评估其不同土层(0–10、10–20、20–40 和40–60 cm)中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容易被高锰酸钾氧化的有机碳ROC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及土壤团聚体相关的碳对造林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造林(与自然恢复草坡比较)和林型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壤ROC浓度,而自然恢复草坡土壤的DOC浓度在4个土层中均最高。0–10 cm土层中各径级的土壤团聚体其碳(C)浓度均是红锥林最高。此外,在任一土层中,林型对不同径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是土壤深度显著改变土壤团聚体的分布,0–20 cm土层主要为>0.25 mm粒径的团聚体,20–60 cm土层则是0.053–2 mm粒径的团聚体占主导。这些结果显示造林和林型影响土壤DOC 和团聚体C,而且它们相比于ROC对造林的响应更为敏感。研究发现,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林降低了土壤DOC浓度,暗示它可能会减少土壤C的淋溶损失。此外,红锥林能够通过物理保护提高表土层中土壤碳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关注土壤碳汇功能时的中国南亚热带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