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0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短日照对休眠诱导期油桃花芽两条电子传递途径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DM  Zhang HS  Tan QP  Li L  Yu Q  Gao DS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2849-2854
以油桃品种“曙光”为试材,采用呼吸抑制剂法研究了短日照处理下花芽在休眠诱导期两条电子传递途径的发生和运行情况.结果表明:花芽总呼吸速率(Vt)和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呼吸速率(ρ'Vcyt)均呈双峰曲线变化,短日照可同步诱导两者的一次峰前移、二次峰后延,抑制ρ’Vcyt,但对Vt无显著影响.交替途径容量(Valt)和实际运行活性(ρValt)亦呈双峰曲线,两者基本同步变化,短日照可以显著诱导Valt和ρValt的前期高峰期提前,提高Valt和ρValt,对后期高峰期无明显作用.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呼吸速率下降和交替途径呼吸速率上升是油桃花芽休眠诱导期的重要特点.从两条电子传递途径的呼吸速率对总呼吸速率的贡献率来看,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仍是主要电子传递途径,交替途径起辅助与分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食用藻密度对发头裸腹潘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食用藻密度对发头裸腹溞的种群密度、雄体密度和卵鞍数均有显著影响.高食用藻密度组的发头裸腹潘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中、低食用藻密度组,其最大种群密度出现在20℃下的高食用藻密度组.在相同的温度下,发头裸腹溞的首次产幼溞数随食用藻密度的降低而减少,平均每个母潘首次产出的最大幼潘数出现在25℃下的高食用藻密度组.高食用藻密度组发头裸腹潘产生的雄体密度明显高于中、低食用藻密度组.发头裸腹溞的雄体密度与其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发头裸腹溞所产的卵鞍数随食用藻密度的下降而下降,且25℃下发头裸腹溞所产的卵鞍数明显高于其他温度组.与温度相比,食用藻密度对发头裸腹潘的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93.
细胞色素c在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在高等真核生物及低等真核生物酵母中已经比较清楚,但在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中的作用却没有相关报道.所以我们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测定了盘基网柄菌前柄细胞和前孢子细胞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及表达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4.
(原刊名《云南植物研究》)《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原刊名《云南植物研究》)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及中国植物学会承办的全国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经过30多年的努力,现已成为我国与植物科学研究相关的主要学术性期刊之一,已成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  相似文献   
995.
体外克隆化脓性链球菌5005的tsb基因,表达并纯化FtsB蛋白,并对其铁色素结合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首先通过PCR方法从基因组中扩增ftsb基因,将其连接到pGEX4T-1载体上,转入大肠杆菌DH5a中大量扩增,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载体转化到表达宿主大肠杆菌BL21进行表达,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利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表达产物,并对FtsB的铁色素结合特性进行研究,同时通过DEPC封闭组氨酸实验对其结合位点进行初步研究.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ftsb,获得分子量约33 kD的野生型FtsB蛋白,产率为30 mg/L.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FtsB和铁色素结合后在450 nm处出现紫外吸收峰,DEPC封闭组氨酸实验证明FtsB中组氨酸不参与铁色素的结合.对FtsB蛋白进行铁色素结合特性和结合位点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细菌中的铁色素转运机理及开发疫苗候选物和药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原刊名《云南植物研究》)《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原刊名《云南植物研究》)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及中国植物学会承办的全国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经过30多年的努力,现已成为我国与植物科学研究相关的主要学术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为明确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毒力,以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技术测定了这3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LC_(10))处理后48 h时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16个P450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Bt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LC_(10)值分别为0.931, 0.283和1 089.688 mg/L。2龄幼虫受LC_(10)氯虫苯甲酰胺胁迫后,13个P450基因(CYP4G75,CYP6AB12,CYP6B50,CYP321A7,CY321A8,CYP321A9,CYP321A10,CYP321B1,CYP337B5,CYP9A59,CYP9A58,CYP6AE44及CYP6AE43)表达上调,其中CYP6AE44表达量为对照的34.60倍;2龄幼虫受LC_(10)甲维盐胁迫后,11个P450基因(CYP4G75,CYP6AB12,CYP321A7,CY321A8,CYP321A9,CYP321A10,CYP321B1,CYP337B5,CYP9A58,CYP6AE44及CYP6AE43)表达上调,其中CYP321B1表达量为对照的28.70倍;2龄幼虫受LC_(10)Bt胁迫后,11个P450基因(CYP4G75,CYP6AB12,CYP6AN4,CYP321A7,CY321A8,CYP321A9,CYP321A10,CYP321B1,CYP337B5,CYP6AE44及CYP6AE43)表达上调,其中CYP6AE44表达量为对照的40.80倍。【结论】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多个P450基因受这3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后表达上调,其中CYP4G75,CYP6AB12,CYP321A7,CY321A8,CYP321A9,CYP321A10,CYP321B1,CYP321B5,CYP6AE44及CYP6AE43均能被这3种杀虫剂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998.
摘要 目的:对原发性胆管色素结石患者的胆管胆汁中大肠杆菌的各个亚型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进行对比,进而探究导致色素结石形成的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方法:选取原发性胆管色素结石患者70例,术中无菌条件下抽取胆管胆汁行细菌培养,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胆汁中培养出的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根据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与β-葡萄糖醛酸酶同底物4-硝基苯-β-D-葡萄糖苷(PNPG)反应的速率k呈正比,与反应体系的OD600值成反比,计算大肠杆菌各亚型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结果:共获得胆管胆汁标本70例,61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87.14%。共获得菌株73株,培养结果排名第1为大肠杆菌(34.25%),药敏试验敏感度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培南类、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前5位的药物分别是四环素、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对培养出的25株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共获得13种大肠杆菌血清型,位列前3位分别为O30、O24、O79,而O24血清型大肠杆菌其时间-吸光度值曲线斜率k值明显高于其它血清型,结合其OD600值,可得出其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较高。结论:原发性胆管色素结石的患者胆管胆汁中最常见细菌为大肠杆菌,血清型以O30、O24、O79为主,其中O24型血清型大肠杆菌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9.
西双版纳的神秘,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浓厚的民族文化,从地名就可窥豹一斑。在今西双版纳一带,汉以前无记载,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泐西双邦,即以傣泐人为主的12个部落联盟(邦)。1180年,傣族首领叭真建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