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3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41.
以磷脂含量为指标对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 Thouin) Koehne〕籽毛油水化脱胶过程中脱胶剂种类、脱胶剂添加量、脱胶时间、加水量和脱胶温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脱胶时间、加水量和脱胶温度进行L9(33)正交实验;以酸价为指标对碱炼脱酸过程中的碱液(NaOH溶液)浓度、碱炼温度和超碱用量进行单因素实验和L9(33)正交实验;并比较了毛油、脱胶油、脱酸油和精炼油的主要理化指标变化。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木瓜籽毛油水化脱胶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脱胶剂种类(包括柠檬酸、草酸和蒸馏水)、脱胶剂添加量(质量分数0.1%~0.5%)、脱胶时间(10~70 min)、加水量(质量分数1%~6%)和脱胶温度(65℃~85℃),毛油中的磷脂含量均有明显差异;而碱炼脱酸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碱液浓度(质量分数6%~14%)、碱炼温度(40℃~80℃)和超碱用量(质量分数0.15%~0.40%),毛油酸价也有明显变化。总体上看,木瓜籽毛油水化脱胶的适宜条件为添加质量分数0.2%柠檬酸为脱胶剂、脱胶温度75℃、加水量为质量分数4%、脱胶时间50 min;碱炼脱酸的适宜条件为碱液浓度为质量分数12%、碱炼温度80℃、超碱用量为质量分数0.30%。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毛油相比,脱胶油、脱酸油和精炼油的碘值略升高但差异不明显、过氧化值明显升高、磷脂含量和皂化值均明显下降,而脱酸油和精炼油的酸价也明显下降。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脱胶、脱酸、水洗干燥一系列过程后获得的木瓜籽精炼油的理化指标基本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4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的红色毛癣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方法根据红色毛癣菌保守区域-真菌核糖体DNA(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上游:ITS19865'GAC ACC AAG AAA AAA TTC TCT GAA GA3',下游:ITS24415'GTC CTG AGG GCG CTG AA3'为引物对45株红色毛癣菌、5株须癣毛癣菌和1株紫色毛癣菌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观察产物电泳带型的差异。结果 45株红色毛癣菌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5株须癣毛癣菌和1株紫色毛癣菌均无目的片段扩增出。结论红色毛癣菌可用特异引物PCR方法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报道病程30余年、由紫色毛癣菌感染所致成人黑点癣1例。方法对头发及鳞屑标本进行多次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鉴定为紫色毛癣菌。体外药敏试验该菌对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敏感。结论本病例证实为紫色毛癣菌感染导致黑点癣,患者经口服伊曲康唑和局部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域红色毛癣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方法对来源于我国不同地域(江苏南京,山东济南,广东广州)的32株红色毛癣菌临床分离株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红色毛癣菌种内差异明显,根据遗传相似性分成三大聚类群,与地域差异及取材部位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表型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方法可用于红色毛癣菌的DNA分型,其DNA带型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性,与菌株表型有一定关系,与地域差异、侵犯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998~2008年16例ROCM患者的病历资料。用HE、PAS和GMS染色显示组织病变特点及真菌的形态特征,对1例石蜡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4例(87.5%)有基础疾病,2例(12.5%)无特殊病史。死亡5例(31.3%),3例死于ROCM,2例死于原发病。CT示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16例,MRI示眶内(15例)和颅内(5例)异常信号影。真菌培养7例阳性(43.8%)。组织病理:16例均见组织凝固性坏死、真菌性血管炎及肉芽肿,骨质破坏9例,外周神经纤维坏死7例。特殊染色菌丝形态均符合毛霉目真菌;透射电镜见菌丝形态不规则,菌壁电子密度高。结论 ROCM主要见于糖尿病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者,亦见于无基础疾病者。常见致病菌为根霉和毛霉。在病变组织中找到符合毛霉目真菌形态特点的菌丝可确诊。对临床症状、影像学、真菌培养及病理学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6.
目的用PCR技术比较分离自同一家庭红色毛癣菌病患者的菌株差异性,分析家庭内多发的红色毛癣菌病的致病菌株是家内相互感染,还是家外感染。方法以家庭内多发的皮肤癣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致病菌株并以传统方法鉴定菌种。再分别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巢式PCR特异扩增红色毛癣菌的串联重复亚元件(TRSS:TRS-1/TRS-2)产生的指纹图谱分析种内株间有无差异性。结果纳入实验的16株菌分离自8个家庭,用形态学等方法及种特异引物均鉴定为红色毛癣菌。RAPD显示4个家庭内的菌株间有差异性,TRS-1区PCR指纹图谱显示5个家庭内菌株有株间差异,TRS-2区能鉴定出2个家庭内菌株间有差异。综合各方法共区分出6个家庭内的菌株间有带型差异。结论该研究提示家庭内多发红色毛癣菌病从家外途径感染率高于家内感染。TRS-1区PCR指纹图谱对红色毛癣菌的菌株区分度高于RAPD,更适于红色毛癣菌株间分型。结合多种分子分型方法可最大限度发现不同菌株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7.
本文通过PrloQuest Medical Library和中国学术期刊教据库,对降血糖中药有效成分等设置关键词检索,综述了1994年以来国内外降血糖中药有效成分及研究现状.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生物碱、黄酮、皂苷、萜及含硫化合物等六大类,虽然各类中药成分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理迥异,但其研究进展,为降血糖的分子中药研究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降血糖中药有效成分是重要的降血糖中药分子,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些中药分子的中药药性和组方配伍规律,对于创制高效低毒的降血糖分子中药,推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片在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8只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mg/kg·d阿托伐他汀片组与15 mg/kg·d阿托伐他汀片组,每组6只,采用RP-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0mg/kg·d组与15 mg/kg·d组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AUC0~t/μ g·L-1·h为(619.58±215.45)与(1138.34±422.32)、AUC0~∞/μ g·L-1·h为(655.68±242.83)与(1216.57±353.64)、Cmax/μ g·L-1为(455.81±168.52)和(896.53±168.5.8)、MRT0~t/h为(3.68±0.75)与(5.73±0.56)、MRT0~∞/h为(3.83±0.91)与(5.25±0.48)、Tmax/h为(2.51±0.82)与(3.68±0.33)、T1/2/h为(4.22±0.55)与(9.51±0.67).结论:RP-HPLC法适用于阿托伐他汀片动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9.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本文对近年来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新型制备方法:薄膜接触器法、超声-挤压过滤法、微通道法、纳米反应嚣法的制备原理,方法及特点进行了讨论,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0.
目的:研究至真方对大肠癌耐药细胞株HCT-8/VCR的逆转作用及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iMTT法测定至真方含药血清对HCT-8/VCR细胞株的逆转作用,并以流式细胞术测定P-gP的表达.结果:经至真方含药血清作用72h后,HCT-8/VCR细胞株对化疗的耐药性显著下降,对长春新碱逆转指数为0.937±0.093,其逆转倍数大于13.6倍,与维拉帕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CT-8/VCR细胞的P-gp表达显著高于HCT-8(P<0.01),经至真方含药血清作用后p-gP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至真方可以逆转人大肠癌耐药细胞株HCT-8/VCR的多药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P-g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