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3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73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82.
刘杏忠  路炳声 《菌物学报》1993,12(Z1):65-69
在对新疆及海南岛的捕食线虫真菌的调查中发现2个真菌与已报道的孤孢属的真菌不同,确定为新种——长梗孤孢菌(Monacrosporium longiphorum Liu et Lu sp. nov.)和小舟形孤孢菌(Monacrosporium microscaphoides Liu et Lu sp. nov.)。长梗孤孢菌主要特征为分生孢子梗较长,448-660 μm,分生孢子3-4个分隔,39-65(54) × 13-22(18) μm。小舟形孤孢菌主要特征为孢子较小,0-3个分隔,以2个分隔为主,23-39(29) × 8-15.5(12)μm。在老的培养物中可见球形串生的厚垣孢子。  相似文献   
83.
从73个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不同专化型菌株上获得684个硝酸盐营养突变株(nit mutant)。作相关氮源利用试验及亚硝酸反应后,鉴定出一新硝酸盐营养突变类型:亚硝酸盐还原酶结构基因类型,命名为nit8,占总突变株的6.7%。同时被鉴别的还有nit1、nit3和Nit M三种突变类型,它们分别占突变株总数的81.0%,3.8%和8.5%。此外,首次引入一种亚硝酸反应在这类研究中的应用,还提出了互补指数概念与公式来表示nit突变株营养体之间亲和的能力。  相似文献   
84.
郭英兰 《菌物学报》1993,12(Z1):91-102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西部,为河北省第一高峰。变化悬殊的地形,使其由低谷到亚高山草甸呈明显独特的垂直植被类型分布带,山势陡峻,谷路隘险,具有华北地区罕见的森林植被及丰富的植物资源。狭谷陡峰,葳蒐险奇的地形地貌,又形成了多变的气候特征,因此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真菌资源。作者1990年8月在该地区考察期间,共采集涉及林木、农作物、花卉、蔬菜等植物病害标本240份。本文报道小五台山的丝孢菌(Hyphomycetes)14属40种,其中有二个新种:(木来)木菌绒孢(Mycovellosiella coni Y.L.Guo, sp. nov.),五味子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schisandrae Y.L. Guo, sp. nov.)和7个中国新记录种:沼泽尾孢(Cercospora paludicola Speg.),白面子菌绒孢[Mycovellosiella ariae(Fuckel) U. Braun],薯蓣菌绒孢[Mycovellosiella dioscorae(Vassiljevski) Pons & Sutton],当归柱隔孢(Ramularia angelicae v. Hohnel),白芷柱隔孢[Ramularia heraclei(Oud.)Sacc.),莴苣柱隔孢(Ramularia lactucosa Lamb. & Fautr.)和虎耳草柱隔孢(Ramularia saxifragae Syd.)。(木来)来木菌绒孢(Mycovellosiella coni Y.L. Guo, sp. nov.)生于山茱萸科(Cornaceae)华尔特氏掠子木(Cornus walteri Wanger.)叶上。子实体生于叶背面。次生菌丝体表生。无子座。分生孢子梗1-3根从气孔伸出或作为侧枝单生于表生菌丝上,近无色,分枝,曲膝状,1-2个隔膜,5.0-50.0 × 2.5-4.0 μm。分生孢子圆柱形,无色,链生并具枝链,0-4个隔膜,6.5-45.0 × 2.0-4.0 μm。在山茱萸科尚无菌绒孢属的报道,且该菌与已报道的尾孢属菌形态特征也不同,故定为新种。五味子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schisandrae Y.L. Guo, sp. nov.)生于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nz.) Baill.]叶上,子实体生于叶背面。菌丝体内生。具子座。分生孢子梗紧密簇生,浅青黄褐色,不分枝,曲膝状,1-5个隔膜,20.0-75.0 (-95.0) × 4.0-5.0 μm。分生孢子圆柱形,近无色,链生并具枝链,1-4个隔膜,15.0-40.0 × 3.0-4.0 μm。五味子科既无尾孢菌属也无色链隔孢属的报道。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和图,新记录种进行了简要描述。研究的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85.
符国瑷   《广西植物》1993,(2):108-109
<正> 植株密丛生,秆直立,先端稍下垂,高3.5—6.5米,径0.5—2.5厘米,第四节间秆材厚通常0.7—0.9厘米,节间圆柱形,极伸长,长达33.5厘米,基部数节的节内与节下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箨环下部初时密被褐色刺毛,最后变无毛或近无毛;节明显,箨环甚隆起,节环微隆起。秆箨脱落性,背部贴生近宿存的黑色刺毛,有时具紫红色斑块。顶端略呈斜截形或“山”字形,箨耳矩圆形,近相等,边缘具小刚毛,箨舌中部高约2.0毫米,中央凸起,两端渐窄至1毫米,边缘具不规则锯齿或稍成小裂片,箨片直立,脱落,窄三角形,两面无  相似文献   
86.
苦粉孢牛肝菌可与黄山松形成外生菌根。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被苦粉孢牛肝菌菌丝作用前后的黄山岩石,研究了苦粉孢牛肝菌菌丝及其发酵液对黄山岩石的风化作用。结果表明,黄山岩石表面有明显的菌丝作用痕迹,如菌丝隧道及松散的岩石结构。含岩石的发酵液中多糖含量显著高于不含岩石的发酵液,多糖含量最高为对照组的1.44倍;含岩石与不含岩石的发酵液中有机酸(乳酸、乙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电子能谱扫描表明:苦粉孢牛肝菌菌丝发酵液作用黄山岩石后,岩石表面的Al、Si、K、Fe原子百分比分别从8.2、16.62、3.49、7.43降至0.38、1.75、0.1、0.03;接种苦粉孢牛肝菌活菌的发酵液中各离子含量也显著高于接种苦粉孢牛肝菌灭活菌种的发酵液(对照组),Fe3+、K+、Siws、Ca2+、Al3+、Pws浓度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39.95、8.37、15.97、12.53、13.71、10倍。结果揭示苦粉孢牛肝菌菌丝及其发酵液可...  相似文献   
87.
寡毛实蝇属三新种:(双翅目:实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的3新种,即广西实蝇Dacus(Zeugodacus)guangxianus、近黑颜实蝇D.(Zeugodacus)parater和那大实蝇D.(Asiadacus)nadanus,是1982-1985年在南方各地果园中用诱蝇酮(cue-lure)诱获的,寄主不明。所有模式标本均存放于北京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在此谨向提供标本的同志致谢。  相似文献   
88.
研究玉米秸秆及其生物质炭输入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化学组分和碳降解功能基因(cbhI)丰度与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可为亚热带毛竹林土壤增汇减排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亚热带毛竹林为对象,设置对照(0 t C·hm-2)、玉米秸秆(5 t C·hm-2)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5 t C·hm-2)3个处理,开展为期1年的野外控制试验,在试验处理后的第3和12个月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利用13C-固态核磁共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有机碳化学组分和cbhI功能微生物的数量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玉米秸秆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中烷氧碳含量,降低了芳香碳含量,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玉米秸秆处理增加了cbhI功能基因丰度和青霉属、顶囊壳属、小皮伞属等优势菌种的相对丰度,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则降低了这些基因的丰度。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cbhI优势菌种的相对丰度与烷氧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芳香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玉米秸秆处理通过改变土壤烷氧碳含量,而...  相似文献   
89.
聚类分析树状图上Alternarla与其相似属Ulocladium、Stemphylium的种明确地分为三个表观群。36个OTU's,23个链格孢属的种,进一步形成四个清晰的亚表观群,恰与椐分生孢子喙的特征而划分的组,即无喙组、假喙组、真喙组和锥状真喙组相吻合。本试验系统中,相似属间、种间和种内的相似性值是在具体试验条件下确定的。其意义在于通过对大量有用分类信息的综合比较分析,以相似性值的形式,为不同等级单位分类地位的确定提供相应定量化的标准,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一个分类单位.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将Alternariamali Roberts作为细链格孢的一个分化型,即Alternarin tenuis C.G.Nees f.sp.,mali。  相似文献   
90.
一年多以前,我们报道了一种引致人类原发性皮肤毛霉病的病原真菌Rm6并定名为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 Zheng & G.-q. Chen)。最近我们又发现了它的另外一个变种Rm7。它是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王端礼教授分离的,原编菌号4873。Rm7的病人和Rm6的情况很相近。她也是一个女病人,来自农村,患的同样是原发性皮肤病而没有患有其他的毛霉病或其他疾病,她的病也没有传染给她的家人。不同的是,她来自我国北部的河北省而不是南部的江苏省;她的病史更长,达16年之久;她的病部在脸上而不是在手上,并造成进食困难。Rm7和Rm6的培养物相似,也是亮黄色,但比较低矮。它与Rm6一样是非高温真菌,最适、最高、最低温度同样分别是24-30, 38,和9℃形态上的亲缘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两者都有匍匐菌丝和较发达的假根;孢子枝也是假轴分枝;孢子囊壁也是缓慢消解;有很不规则形状的囊轴;有明显的囊领;都有大量厚垣孢子。Rm7与Rm6的主要区别在于:(1)假根只从匍匐菌丝和气生菌丝上长出而不从孢子枝、孢子囊或囊轴等各处长出;(2)孢子枝可连续分枝达7次之多;(3)孢子枝在分枝处往往有一个隔膜;(4)往往在10天以上的培养物中才出现不规则形状的囊轴;(5)从未见有囊托;(6)孢囊孢子形状较规则,较短而不超过11 μm;(7)孢子囊和囊轴均较小,直径相应不超过70及30 μm.因此,我们将Rm7鉴定为Rm6的一个变种,并定名为较规则多变根毛霉新变种(Rhizomucor variabilis var. regularior Zheng & G.-q. Chen var.nov.)。这样,在根毛霉属内可以承认的共计5种6分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