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黄山药两年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根龄、方式、施肥组合和施肥期4个因素中,根龄是影响出苗率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与出苗率和产量为反向关系;施肥组合是生长量的主要因素,其中以施N59.7、P119.7、K29.7kg/ha的生长最最高,施N28.9、P80.1、K89.1kg/ha的次之;栽培方式主要是影响薯蓣皂甙元呈,影响大小顺序为:育苗移载〉地膜覆盖〉露地栽培,施肥期只对生长量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以  相似文献   
62.
陈梦菁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1):1249-1251
从中国特有植物白穗花(Speiranthagardenii(Hook.)Baill.)根茎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甾体皂甙。经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22-甲氧基-(25R)-5β-呋喃甾烷-1β,3β,4β,5β,26-五羟基26-O-β-D-吡喃葡萄糖甙(Ⅰ)和22-甲氧基-(25R)-5β-呋喃甾烷-1β,2β,3β,4β,5β,26-六羟基26-O-β-D-吡喃葡萄糖甙(Ⅱ)。  相似文献   
63.
从升麻(CimicifugafoetidaL.)根茎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四环三萜皂甙和5个已知化合物,它们分别是12β-乙酰基升麻醇-3-O-β-D-木糖甙(1),升麻醇(2),25-O-乙酰基升麻醇(3),升麻醇3-O-β-D-升麻醇木糖甙(4),阿科特素(5),小升麻甙B(6)。其化学结构经光谱解析和化学方法鉴定。  相似文献   
64.
绞股蓝人参皂甙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其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光镜技术、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人参皂甙在绞股蓝营养器官中的积累分布状态以及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不同性别之间的绞股蓝总皂甙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绞股蓝人参皂甙主要分布在营养器官的同化组织及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厚角组织、表皮及周皮的栓内层也有少量分布,木质部和髓薄壁组织中无皂甙分布;叶中皂甙积累最多,茎次之,根最少。绞股蓝在营养生长期→花果期→枯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地上部分的皂甙含量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叶的含量高于茎,雄株的含量高于雌株。从而认为在9—10月的花果期采收绞股蓝的地上部分而保留地下茎和根,有利于药材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5.
探讨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COX-2和iNOS的蛋白水平及其相互作用,以及人参皂甙的防治作用.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负重游泳法制造气虚实验模型.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内皮损伤相关的COX-2和iNOS蛋白水平的变化,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探讨两者的相互作用,光镜和电镜分析血管内皮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COX-2和iNOS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并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与血管内皮的病理损伤相一致;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甙组COX-2和iNOS的蛋白含量降低,且两者的相互作用减弱.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COX-2和iNOS蛋白含量增高,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人参皂甙能够纠正这些异常,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以薯蓣皂甙元为原料,经过与氨基酸缩合,合成了6个新化合物,甘氨酸薯蓣皂甙元酯(1),DL-组氨酸薯蓣皂甙元酯醋酸盐(2),L-赖氨酸薯蓣皂甙元酯(3),N-L-赖氨酰基甘氨酸薯蓣皂甙元酯醋酸盐(4),N-L-精氨酰基甘氨酸薯蓣皂甙元酯醋酸盐(5),N-DL-组氨酰基甘氨酸薯蓣皂甙元酯醋酸盐(6),并对结构进行了鉴定。同时发现这6个化合物具有抗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作用。  相似文献   
67.
皂荚皂甙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以皂荚为原料,对传统有机溶剂提取与水提取和超临界CO2萃取三萜皂甙进行了比较,得出水最适合提取皂荚皂甙;水提工艺部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工艺,得出提取皂荚皂甙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68.
从弯蕊开口箭(Tupistra wattii Hook. f.)的新鲜根茎中分离出2个新的多羟基甾体皂甙元,分别命名为弯蕊皂甙元B (wattigenin B) (1) 和弯蕊皂甙元C (wattigenin C) (2), 同时分离到2个已知的甾体皂甙元--凯替皂甙元kitigenin (3)和铃兰皂甙元B (convallagenin B) (4).通过波谱解析鉴定了这4个皂甙元的结构,并测定了它们在体外对肿瘤细胞K562和A2780a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9.
通过人参皂甙Rg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膜蛋白(Fas)、膜蛋白配体(Fas—L)、胱天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甙Rg1的作用机制。本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人参皂甙R1 10、20、40mg.kg^-1组、尼莫地平1mg.kg^-1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h后观察海马CA1区,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g1 10、20、40 mg/kg,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2 h、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24h后Bcl-2、Bax的表达。结果人参皂甙Rg1组大鼠脑缺血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P〈0.05);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人参皂甙Rg1各组Bcl-2表达显著增高,Bax表达显著降低,Bcl-2/Bax比值显著上调(P〈0.05)。结论人参皂甙Rg1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促进脑组织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有关,且以高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