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鹅观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及日本和朝鲜等地,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种内变异类型丰富,一些居群间存在明显的生殖隔离。本研究利用人工杂交、形态学、繁育学及染色体组分析方法对来自四川雅安、四川宜宾新文、四川宜宾翠屏山、青海、新疆、浙江及山东的7个鹅观草居群进行了遗传分化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居群在株高、穗长、外稃长等表型性状存在差异,各居群间杂种F1表型性状普遍优于两亲本居群,但是颖宽个别性状劣于亲本。(2)各居群间杂种F1染色体配对水平总体较高,但也存在差异;二价体数目变异范围为19.77~20.91,单价体数目变异范围为0.18~2.46,还有低频率的三价体、四价体出现。(3)杂种F1的育性为78.9%~89.67%,自然结实率43.05%~77.98%,其中浙江与四川宜宾翠屏山居群的杂种F1的自然结实率最低(43.05%)。以上结果表明,7个鹅观草居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且与各居群的地理分布呈正相关;四川宜宾与浙江居群之间存在一定的生殖隔离,遗传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82.
用RPAD分子标记探讨鹅观草属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4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鹅观草属(Rogegneria C.Koch)26个物种进行PCR扩增,28个引物能产生多态带。在NTSYS程序中,对16个引物扩增的186条扩增产物,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建立了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1)物种间遗传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StY和StYH基因组的物种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并各有在一定程度的分化,这种分化是地理位置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83.
为深入理解半寄生植物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生存策略,对西南典型半寄生植物毛叶钝果寄生(Taxillusnigrans)的生物量分配模式和异速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以长度(L)或基径(BD)为自变量的个体生物量(TB)回归模型:TB=0.0027L2.3077,TB=134.99BD3.334,TB=4.35L+8.34BD–183.85。结果表明,毛叶钝果寄生在幼龄和非幼龄阶段的生物量分配占比分别为叶>茎>吸器和茎>叶>吸器。在幼龄阶段,毛叶钝果寄生吸器和植冠(叶、茎和果实)间呈等速生长关系;在非幼龄阶段,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不完全符合异速分配理论,叶与吸器间的异速生长指数(1.01)显著高于异速分配理论的假设值(0.75)(P<0.001),而茎与吸器间呈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P=0.001)。毛叶钝果寄生独特的生物量分配模式以及异速生长特征有利于其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相似文献   
84.
鹅观草属部分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过去叶表皮实验的基础上 ,本文从鹅观草属不同组、系中新增解剖了 1 6个有代表性的种。根据这些种叶片反映的表皮微形态特征 ,进一步证实了鹅观草属共族分属以及属下类群划分的正确性 ,揭示了属中各主要类群的演化水平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最后表明 :鹅观草属的半颖组最原始 ,在系统发育中它可能既派生了较进化的小颖组和大颖组 ,又派生了最进化的长颖组 ;在大颖组中 ,齿草系较原始 ,纤毛草系较进化 ,宽叶草系最进化 ,纤毛草系和宽叶草系可能相继起生于齿草系。并且 ,鹅观草属的这种进化关系同过去细胞学和形态学提供的证据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85.
鹅观草属部分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过去叶表皮实验的基础上,本从鹅观草属不同组、系中新增解剖了16个有代表性的种。根据这些种叶片反映的表皮微形态特征,进一步证实了鹅观草属共族分属以及属下类群划分的正确性,揭示了属中各主要类群的演化水平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最后表明:鹅观草属的半颖组最原始,在系统发育中它可能既派生了较进化的小颖组和大颖组,又派生了最进化的长颖组;在大颖组中,齿草系较原始,纤毛草系较进化,宽叶草系最进化,纤毛草系  相似文献   
86.
杨艳萍  陈佩度 《遗传》2009,31(3):290-296
通过胚拯救, 成功获得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2n=6x=42, SSHHYY)和普通小麦中国春Triticum aesti-vum (2n=6x=42, AABBDD)的正反交属间杂种F1, 并对这些杂种F1及其BC1的形态学、减数分裂配对行为、育性和赤霉病抗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鹅观草×中国春)F1和(中国春×鹅观草)F1的形态介于双亲之间。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分别为40.33I + 0.78II + 0.03III和40.40I + 0.79II 。杂种F1高度雄性不育, 用中国春花粉与其回交可获得BC1代种子。(鹅观草×中国春) F1×中国春BC1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主要分布在55~63之间, 单价体较多, 植株高度不育; (中国春×鹅观草)F1×中国春BC1植株染色体数目也主要分布在55~63之间, 但其中部分植株拥有整套小麦染色体且能正常配对、分离, 可形成部分可育花粉粒, 能收到少量自交结实种子。在 (鹅观草×中国春)F1中有1株穗型趋向中国春, 其染色体数目为2n=63, 经染色体分子原位杂交(GISH)检测, 含有42条小麦染色体和21条鹅观草染色体。该杂种F1在减数分裂中期I平均每个花粉母细胞有26.40I+18.30II, 但植株高度雄性不育, 用中国春花粉回交能收到BC1种子。(鹅观草×中国春) F1 (2n=63)×中国春BC1的染色体数目主要分布在40~59之间, 其中的外源染色体已经逐渐减少, 虽然该BC1的穗型已接近中国春, 但仍然高度不育。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 所有杂种F1及大部分BC1对赤霉病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87.
本变种与原变种var.purdomii的区别在于叶片较大,长4~11cm,宽2~55cm,上面疏生淡黄色长柔毛,边缘密生青白色和淡黄色缘毛,柔毛和缘毛易脱落;叶柄较长(长1~3cm);总花梗较长(长达18cm)。河南:嵩县,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玉皇顶,海拔2100m,1993年7月4日,张益民、吴立宏93088(模式标本Typus存于河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室;同号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乡,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扫帚场,海拔1600m,1989年7月28日,张益民、温德臣89006。根据调查,本新变种常生于山之阴坡和湿度较大的地方。叶普遍较大,革质化程度稍低。生长状态叶上…  相似文献   
88.
栽培于厦门地区的民间药用植物毛叶芋兰的物候期为:5月上旬幼叶和花序从地下块茎或根状茎顶端生出,5月下旬新叶展开。花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花经授粉后约15天果熟并开裂,生花植株的新叶在花果期过后生出。枯叶期10月初至12月末。  相似文献   
89.
蔡联炳 《植物研究》1994,14(4):338-342
本文发表了鹅观草属二新种:玉树鹅观草Roegneria yushuensis L.B.Cai和毛穗鹅现草Roegneria trichospicula L.B.Cai。  相似文献   
90.
八个四倍体鹅观草属物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厚扬  周永红  张海琴  邓小锋  曹刚   《广西植物》2006,26(4):360-365
对8个鹅观草属物种的核型进行了研究。核型公式如下:纤穗鹅观草2n=4x=28=20m+8sm(2sat);紫穗鹅观草2n=4x=28=22m(2sat)+6sm;假花鳞草2n=4x=28=24m(2sat)+4sm;肃草2n=4x=28=22m+6sm(2sat);小颖鹅观草2n=4x=28=22m+6sm(2sat);纤瘦鹅观草2n=4x=28=24m(4sat)+4sm;变颖鹅观草2n=4x=28=20m+8sm(2sat);毛花鹅观草2n=4x=28=24m(2sat)+4sm。它们的核型属1A或2A型。其中后5个物种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