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四川南充崖沙燕的洞巢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20 0 3年 2~ 6月 ,通过观察法对崖沙燕福建亚种的洞巢进行了考察。崖沙燕巢多筑于水边沙质硬土悬壁的沙土与黄壤交错的沙土层 ,且主要选择在沙土顶部与黄壤交界的部位啄洞营巢 ,喜利用旧巢洞。巢洞呈椭圆形、坑道状 ,多单洞道 ,洞末端扩大成椭球形巢室 ,具巢的洞深 ( 64 3 8± 1 1 73 )cm(n =5 0 )。巢室内外温度差异大 ,而巢室内昼夜温度稳定。繁殖力高、体型大的个体占据中心区深洞繁殖 ,巢多呈半圆状。窝卵数 ( 3 89± 0 92 )枚 (n =3 6) ;多数巢内有一枚卵未孵出 ( 63 3 %) ,孵化率 83 0 4%。  相似文献   
72.
2009年6~9月,在山西省隰县开展了中华鼢鼠Eospalax fontanieri Milne-Edwards的生态学研究.根据实际生境状况建立了10个变量,按系统取样法以每隔25 m取一个样方,共设置384个样方,并对发现的192个正在被利用的鼢鼠洞址予以取样.研究表明,中华鼢鼠的洞址明显选择花生地和马铃薯地,回避玉米地和果林,随机选择大豆、番薯、萝卜、洋葱、西瓜、黍和荒草地;选择人为干扰大的阳坡,回避几乎无人为干扰的阴坡;且中华鼢鼠选择的洞址离公路较近,灌木密度和盖度小.因此,为了控制其危害,改造生境条件使之不适于中华鼢鼠的生存,应在离公路较近的农耕地种植根系营养差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或者直接改造成果林、育材林等,并适当密植.  相似文献   
73.
次级洞巢鸟对次生林天然树洞的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海涛  高玮 《动物学研究》2002,23(2):136-140
1996年 3~ 7月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阔叶混交林中的 5种次级洞巢鸟的巢位选择进行了研究 ,所涉及的 5种次级洞巢鸟为大山雀 (Parusmajor)、沼泽山雀 (Paruspalustris)、普通 (Sittaeuropacea)、白眉姬 (Ficedulazanthopygia)、灰椋鸟 (Sturnuscineraceus)。研究表明 :5种次级洞巢鸟在位巢选择中 ,对洞口横径、洞口纵径、洞内径、洞深和洞口方向的选择具有共性。利用的洞口 ,方向在 180°~ 2 2 5°和 315°~ 36 0°分布最少 ;而未利用的洞口 ,方向在这 2个区间的分布恰好相反。利用和未利用的巢洞特征因子差异显著。人为堵塞后又打开的巢洞会迅速被再利用 ,结果说明次生林中天然树洞资源成为次级洞巢鸟巢位选择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4.
湖南桃源洞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南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地处湘东边陲,罗霄山脉中段,与江西井冈山毗邻。通过植物区系调查研究表明,全区有种子植物153科、620属、1270种(包括变种),占湖南省全部种子植物种的31.9%,其中木本植物93科、285属、748种,为湖南木本植物种的33.9%,新分布记录12种、3变种。地理成分中,热带成分306属、温带成分269属、分别为本区种子植物总属的53.2%和46.8%,表明本区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区系性质。植物区系基本属华东区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华中和华南区系的影响也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75.
在广西西北部凤山县莽莽的石灰岩群山中,有一个神秘的岩洞,当地人把它叫做“扬子洞”。从外表看它似乎与其它的石灰岩山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然而近20年来这里却吸引了许多植物学家前来考察,先后在这个山洞中发现了8个植物新种。节毛耳蕨(Polystichumarticulati-pilosum),鳞毛蕨科草本,植株高6—12厘米,其叶柄、叶轴及羽片两面密生棕色长节毛,在耳蕨属中极为罕见。密叶蛛毛苣苔(Paraboea velutina),苦苣苔科矮小亚灌木。茎高约7厘米,从基部分枝,叶螺旋状排列,密集,聚伞花序成对腋生,具2—4花,花冠白色,长约5毫米。蒴果直,不弯曲。该种在蛛…  相似文献   
76.
何琬  吴燕如 《动物学研究》1985,6(2):185-187
本文记述云南省产棒腹蜂属Rhopalomelissa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部分副模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棒腹蜂 Rhopalomelissa (Trichorhopalomelissa) yunnanensis Wu et He,新种。 体长4—6毫米,黑褐色;腹部棒状。头扁平,宽大于长;复眼内侧稍凹入;上颚细长,具二齿,基半部深褐色,端半部黄褐色;颅顶后缘稍圆;额区中央具一明显纵脊;触角黑褐色,鞭状,长稍超过后胸,第一节最长,等于第三、四两节总长,第二节近球形,其余各节几等长;唇基及颜侧区密被褐黄色毛;侧单眼距稍短于复眼至单眼距离;胸部黑色;前胸、中胸背板、小盾片、后盾片被金黄色短毛,后盾片毛较密,小盾片上者混有少量金黄色长毛;颅顶后缘被少量金黄色毛;腹部黑褐色,第一、二及第三  相似文献   
77.
大沙鼠洞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张忠兵  张春福 《兽类学报》1997,17(4):303-305
大沙鼠洞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STUDYONSPATIALPATTERNSOFHOLEGROUPSOFRHOMBOMYSOPIMUS大沙鼠(Rhombomysopimus)是亚洲中部荒漠以及荒漠草原的典型栖居者。中亚国家和蒙古国的学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78.
以18SrRNA基因作为真核生物分子标记,应用PCR-DGGE、定量PCR和测序方法,分析福建省漳平市奇和洞遗址文化堆积层真核生物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文化堆积层真核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又有所重叠,现代层与其它历史时期形成的堆积层的相似度仅44%,Shannon-Weaver(H)指数随着堆积层形成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与pH、铬(Cr)呈负相关,与总氮正相关;均匀度指数(E)与pH、铬(Cr)和铜(Cu)皆呈负相关;现代层以原生动物三足虫、丝足虫、鞭毛虫、台湾簇虫和真菌接合菌、毛孢子菌、轮枝菌等为主;清代到明代堆积层,以薄囊藓、梨蒴藓、壶藓、丛藓及蚌壳蕨类生物为主;7 500—14 000年前堆积层,也含有与清代和明代层相似的壶藓和薄囊藓类生物;7 500—17 000年前堆积层,皆含有三角褐藻、羽纹藻层和蚌壳蕨类生物。清代层中的18SrRNA基因含量最高,其次是明代层,而15 000—17 000年前形成的堆积层含量最低。18SrRNA基因含量与Cr、Cu皆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真核生物对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堆积层的适应性不同,为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堆积层真核生物多样性演变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性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为生物考古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9.
中华竹鼠的洞穴结构及其生境利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徒步不定宽样线法对片口自然保护区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的生境选择和洞穴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设置4条样线148个20 m×20 m样方,并对61个有中华竹鼠新鲜土堆的洞穴进行了解剖观察与测量,采用Vanderloeg和Scaiva选择指数对生境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洞系结构由土丘、洞口、取食道、避难所、窝及厕所组成,每个结构都与中华竹鼠的习性及生存活动相适应;中华竹鼠喜欢选择东南坡向、坡度适中(25~45°)、上层乔木郁闭度大于25%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竹子密度适中(20~40株/m~2)、竹子较粗(基径大于10 mm)、距水源较近且远离人为活动干扰的箭竹林中筑巢.  相似文献   
80.
安徽芜湖金盆洞为新近发现的一处旧石器遗址,2002—2004年间两度发掘,除了人工制品外,另发掘出众多的哺乳动物化石。本文系统研究了其中的食肉类,经鉴定共计9属11种,即Nyctereutescf.N.sinensis、Canis variabilis、Arctonyx collaris rostratus、?Melessp.、Mustela sibirica、Mustelidae gen.et sp.indet、Ursusthibetanus kokeni、Ursus arctos、Pachycrocuta brevirostris sinensis、Panthera tigris和Pantherasp.。食肉类化石数量不多,但种类颇丰,对于探讨和分析遗址的地质年代具有重要意义。短吻硕鬣狗中国亚种的存在排除了晚更新世的可能,对比表明它与安徽和县龙潭洞动物群最为接近,可能稍晚于后者,应为中更新世中晚期。金盆洞主要由北方类型的动物构成,变异狼是长江以南地区的首次发现,黄鼬在南方同样十分少见,这表明金盆洞当时的气候较现今偏冷。与龙潭洞动物群相比,喜湿润的动物稀少,显然金盆洞的气候偏干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