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1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1267篇
  727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500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年来,基于人工核酸酶TALEN或CRISPR-Cas9的遗传编辑技术表现出高效、快捷和靶向性修饰等特点,已迅速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在经典的遗传学模式动物线虫中,这两项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生殖腺基因敲除、条件性基因敲除、定点突变以及单拷贝基因插入等。将介绍这方面研究进展,并展望这两项技术在线虫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43.
实验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阐述了作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生化分离技术实验中的原料选取、处理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所作的改进尝试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44.
农田生态系统中昆虫与寄主植物的食物营养关系错综复杂,利用田间直接观察法、肠道内含物形态学分析、同位素标记等方法都难于全面解析,常造成营养关系的缺失。近年来,DNA分子追踪技术迅速发展,利用一段较短的DNA序列能有效鉴别植食性昆虫取食寄主植物的种类,为这一领域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全面介绍了3种DNA分子追踪技术——诊断PCR技术、克隆测序技术和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其中诊断PCR技术包括单一PCR技术和多重PCR技术,适用于目标昆虫与已知寄主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分析;克隆测序技术能够在寄主植物种类未知的前提下,解析目标昆虫完整的寄主植物种类信息;下一代测序技术实现了短时间内对混合样品的测序,加之昆虫与植物DNA条形码序列数据库大量扩增,有效地提高寄主植物的鉴别能力。诊断PCR技术和克隆测序技术已在追踪地下害虫的取食行为、植食性昆虫取食范围及其在寄主植物间的转移与选择习性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且进展明显。综合考虑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本文提出将DNA分子追踪技术与同位素标记等其他方法相结合的研究策略,以便系统解析农田生态系统中昆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相似文献   
45.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1,(9):1654-1654
共同的画卷封面设计说明自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拉开了人造生命的序幕,2010年,可谓是人造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本刊2011年封面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人造生命技术的蓬勃发展:①封面背景以第三代测序技术即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实时DNA测序技术的研制成功为契机(图中,偏下),这为人造生命及人类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②封面图案以2010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的体外受精技术(即试管婴儿),最强壮晶胚的筛选技术,人工卵巢及人类卵细胞的培育技术为主体(图上,右,中,左),这些不仅为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福音,同  相似文献   
46.
森林病虫害一直是影响森林健康的直接杀手,对森林的危害十分巨大,关乎到我国的国际民生。为了更好地发展森林资源,建设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没有森林我们将失去最重要的天然保障,而且水资源,空气都会相继枯竭,没有森林资源我们人类和动物都无法生存。因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营林技术好好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为建设美好家园做贡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7.
蝗虫是世界性大害虫,危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确保粮食作物安全,充分运用微生物技术治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最佳选择。微生物以及植保研究人员认为研发生物防治蝗虫制剂大有可为。如绿僵菌(Memrrhizium sp.)治蝗制剂在许多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等已实现商品化,进行大量生产和应用。在澳大利亚,每年防治蝗虫近25000公顷,治蝗效力达到90%~95%。实践证明,“以菌治虫”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8.
《生物技术产业》2006,(4):102-104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中国国际分析、生化技术、诊断和实验室博览会暨Analytica China2006国际研讨会将于2006年9月19日~21日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这一亚洲的国际级展览盛会,将吸引来自全球的参展商聚集到中国上海。  相似文献   
49.
生物制药新技术是我国知识经济的重要产物。生物制药产业在我国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生物制药新技术的应用已经给医疗产业带来的新的发展。生物制药技术属于一种高新技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政府大力开展生物制药工程的研究和开发。生物制药技术为医疗业和制药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生物制药技术依托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制药新技术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技术增长点。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生物制药新技术内涵,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0.
脑内微透析采样技术及其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一种新的在体化学采样技术,脑内微透析引起了神经科学家的关注。它与迅速发展起来的高灵敏度的微量分析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体内细胞外环境中化学物质变化的动态监测,从而在神经科学领域获得应用。本系统地介绍了这一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扼要地介绍了一这一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新进展,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经验,对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