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3篇
  免费   541篇
  国内免费   270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434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536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222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报告用巨细胞病毒(CMV)抗原致敏的冻干绵羊红细胞(简称冻干血球)做间接血凝试验。用5%正常兔血清和10%蔗糖磷酸盐缓冲液作保护剂,将巨细胞病毒抗原致敏的绵羊红细胞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制成了冻干血球。经反复检测发现,用含百万分之一Tween20、2%正常兔血清的磷酸缓冲液稀释冻干血球,可消除冻干过程中产生的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所建立的方法重复性较好,特异性与ELISA相同,敏感性比CF高。  相似文献   
22.
MacELISA、RPHI和IFAT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IgM捕获ELISA(MacELISA)、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特异性抗体的结果。MacELISA对急性期血清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与RPHI对总抗体的阳性检出率相近,两法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IFAT检测IgG抗体的阳性率则较低。总抗体滴度(RPHI)与IgG抗体滴度(IFAT)相关(r=0.542,P<0.01),而与IgM抗体滴度(MacELISA)无明显相关(r<0.1)。但进一步研究发现,3日内血清IgM抗体滴度与总抗体滴度(RPHI)存在相关关系(r=0.701,P<0.01),表明IgM抗体可能也与发病初期RPHI的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有关。本工作表明,MacELISA作为一种早期诊断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RPHI操作简便、快速、敏感性高,但存在一定的非特异性。研究还发现,流行区临床诊断为EHF的病人,IFAT(IgG)和RPHI检测均阳性,而MacELISA(IgM)阴性,提示用RPHI进行血清学诊断时,检查双份血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3.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是测定HIV-1抗体的新方法。本研究将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与ELISA法、蛋白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做了比较,观察本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共检测了195份来自法国和非洲象牙海岸的血清,凡是蛋白印迹法阳性的血清,明胶颗粒凝试验都是阳性。这表明本方法是特异和敏感的,方法简便,不需特殊仪器,省时,可用于HIV-1抗体的筛选,但多数蛋白印迹法可疑的血清,明胶颗粒试验均阴性。因此,对蛋白印迹法测出的可疑者应该用数种方法进行追踪检测。  相似文献   
24.
 本文报告膜蛋白溶脱剂溶脱大鼠脑M胆碱受体的结果,其中0.5%CHAPS,0.35%洋地黄皂苷和10%甘油的混合液效果较好,可溶脱30%的受体,并得到22%有活性的受体。溶脱的受体有较好的稳定性,与膜结合受体有同样的配体结合特异性,可饱和性及可逆性。平衡结合及动力学研究表明溶脱受体和膜结合受体对[~3H]QNB有类似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25.
笔者于1985—1989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及长白山采集异毛环毛蚓及壮伟环毛蚓标本数百条。据查:这两种蚯蚓均分布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城,北方未见报告。现在东北地区发现,对于研究蚯蚓地理分布及动物区系,将有重要价值。 (一)特征描述  相似文献   
26.
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锦堂  郭顺星 《真菌学报》1992,11(2):142-145
  相似文献   
27.
蜜环菌索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顺星  徐锦堂 《真菌学报》1992,11(4):308-313
  相似文献   
28.
猪苓菌核的营养来源及其与蜜环菌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29.
诸葛菜叶柄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科  罗鹏 《生物工程学报》1992,8(2):174-177
本文首次报道用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试管苗叶牺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了植株。用于原生质体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Nitsch培养基,附加1OOmg/L丝氨酸,800mg/L谷氨酰胺和13%的蔗糖,激素成分为0.5mg/L BA,0.5mg/L NAA和lmg/L2,4一D(或0.5mg/L BA和2mg/L 2,4-D)。原生质体的培养密度为2×105/ml。培葬7天的原生质体分裂频率约为40%。在附加O.05mg/L NAA和3mg/L BA的MS分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可分化出大量的芽和苗,分化频率为100%。  相似文献   
30.
木薯良种——“南植188”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锋  甘赞琼  韦霄  黄正福   《广西植物》1992,12(3):250-253
本文报道木薯良种——“南植188”引种试验结果。在桂林地区种植“南植188”品种表现长势好,结薯早且多,薯肥大等丰产性能。产量明显高于本地品种,淀粉含量高,纤维素和氢氰酸含量低,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高产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