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0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124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草菇进行菌株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明杰  赵绍惠 《真菌学报》1996,15(2):129-134
利用AP-PCR和RAPD技术对三个草菇菌株进行鉴别,其结果与用草菇菌株V34基因文库中的中等重复序列为探针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对编码核糖体5.8SrRNA的DNA(rDNA)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长主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结果相一致。这一结果显示出用这四种方法对草菇菌株进行鉴别具有相似的效果。同时用这四种方法构建的分子生物学标记显示出这三个菌株  相似文献   
52.
通过普通小麦与滨麦、簇毛麦及山羊草属7个种杂交幼胚培养,获得8个体细胞胚性无性系(8个组合10个胚)及大量试管苗。愈伤组织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65.79%和26.32%。形态学及细胞学鉴定结果,均为真杂种。不同染色体组及同一染色体组不同基因型的幼胚,在组织培养中有明显差异。非部体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但当染色体数目严重偏离双单倍体数目的,其全能性即丧失。胚状体的发育具有与合子胚极相似的典型结  相似文献   
53.
ABA和NAA联合使用能有效地诱导水稻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向胚性发展。通过液体浅层培养由原生质体得到的愈伤组织,在含ABA和NAA的N_6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可以诱导原来呈非胚性状态的愈伤组织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并在含ZT的N_6分化陪养基上产生绿点。通过对这两种愈伤组织的生化分析,表明二者在游离氨基酸、DNA、RNA、核酸及蛋白质含量等方面,特别是SDS-PAGE谱带存在明显的差异,其细胞的形态与结构也有显著差别,其中经ABA NAA诱导后的愈伤组织其细胞形态与结构特征与来源于种胚的胚性愈伤组织基本类似,所分析的生化指标也大多数相近。结果表明,ABA和NAA联合使用得当,能促进形成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54.
普通小麦×东方旱麦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6x=42,AABBDD)为母本,以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为父本,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属间远缘杂种F1,其平均结实率为0.08%。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对杂种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胚性无性系的建立、植株再生、壮苗培养等,最终获得了生长正常的杂种F1植株。同时,通过对杂种幼胚愈伤组织、根尖细胞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该杂种为真杂种,即2n=5x=35(预期染色体数)的杂种细胞占主体;另外,因组培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故也有少量2n=28-34染色体数的细胞。以上杂种的获得为将旱麦草优异基因向小麦的转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C1—抑制物缺乏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1-抑制物(C1-INH)是含478个氨基酸的单链糖蛋白,为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主要调节因子,C1-INH与靶酶相互作用时,反应中心关键的P1和P11位点为Arg^444-Thr445,C1-INH遗传性和获得性缺乏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其分子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其它多种疾病包括系统性红班狼疮(SLE),遗传性C4缺乏症等也与C1-INH缺乏或功能障碍有关,IFN-γ,TNF<L-6,M-CSF,糖皮质激素有增强C1-INH基因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在人类及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II类在基因区域内,人们新发现4个位置靠近的基因涉及MHC I类分子所结合的内源性免疫原肽段的加工和提呈,LMP-2和MLP-7基因产物与细胞内构成蛋白酶复合体的某些亚基具有很大的同源性,可能与降解产生内源性免疫原肽段有关,而TAP-1及TAP-2基因编码产物形成的异二聚体蛋白复合物在内质网上构成穿膜通道,负责将加工好的内源性免疫原肽段转运入内质网,与MHC I类分子相互作用,本就这两种4个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与功能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57.
IL-13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因子,由Th2细胞产生,人IL-13(hIL-13)的分子量为17kd(糖量化)和12.4kD( 非糖基化);鼠IL-13(mIL-13)的分子量为14kD;二者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8%,hIL-13和mIL-13的基因定位于人第5号染色体和鼠第11号染色体上,并与IL-4基因紧密连锁,二者的cDNA同源性为66%,重组IL-13(γIL-13)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刺激前髓样细胞增殖,诱导单核细胞表达MHC II类抗原和CD23,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Ig,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HIV-1的复制,抗肿瘤等,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认识IL-13在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调节免疫应答方面的作用,并为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bcl—2基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cl-2是在滤泡型淋巴瘤中是先发现的与t(14;18)染色体易位相关的一种癌基因,最近研究表明bcl-2对细胞凋亡具有调控作用,并与T细胞发育,B细胞分化以及淋巴瘤的发生,发展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59.
热激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费云标  黄涛 《植物学通报》1995,12(1):1-5,13
热激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费云标,黄涛,舒念红,江勇(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ADVANCESOFMOLECULARBIOLOGYONHEATSHOCKPROTEINS¥FeiYun-biao;HuangTao;ShuNian-...  相似文献   
60.
魏良民 《生物技术》1995,5(5):26-29
以海岛棉无菌苗的胚根、下胚轴和子叶作外植体,对这3种器官在离体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胚轴作外植体效果最好,愈伤组织生长块、质地好,有芽的分化,进而可再生出植株。胚根效果很差,愈伤组织产生很少而且很易褐化死亡。子叶效果不好,愈伤组织少、生长慢无分化。外源激素中2.4-D与KT配合使用效果好,愈伤组织可以分化。无菌苗生长状态及培养基中非激素成分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