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9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Wei GH  Liu DP  Liang CC 《Cell research》2005,15(4):292-300
The eukaryotic genome is organized into functionally and structurally distinct domains, representing regulatory units for gene expression and chromosome behavior. DNA sequences that mark the border between adjacent domains are the insulators or boundary elements, which are required in maintenance of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 domains. Some insulators need others enable to play insulation activity. Chromatin domains are defined by distinct sets of post-translationally modified histones.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these histone modifications are also involved in establishment of sharp chromatin boundarie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spreading of distinct domains. Additionally, in some loci, the high-order chromatin structures for long-range looping interactions also have boundary activities, suggesting a correlation between insulators and chromatin loop domains. In this review, we will discuss recent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chromatin domain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902.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次生灌丛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物量是整个生态系统运行的能量基础和营养物质来源。用直接收获法,对延安康家屹崂沟小流域5个次生灌丛群落类型和2个人工灌丛样地地上部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生物量黄刺玫>杂灌>虎榛子>柠条(阴坡)>沙棘>狼牙刺>柠条(阳坡);灌木树种组成复杂的、群落盖度较大的类型生物量较大;各类型灌丛生物量在小流域空间分布上阴坡>阳坡,阴坡坡下>坡中>坡上;阳坡灌丛中的草本植物生物量比阴坡高,而灌木生物量较低。所调查的5个次生灌丛群落类型地上部生物量和生产力呈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Y=3.1995+0.1939X,净生产力随生物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903.
以MS、LS、B5、N6、H、Nitsch、White、1/2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0.5mg/L NAA和0.5mg/L BA,分析不同类型培养基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并以B5培养基进行光照条件、碳源、蔗糖浓度试验。结果表明:B5培养基不仅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也有利于总黄酮的形成,而1/2MS培养基有利于绿原酸的积累;12h/d光照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及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黑暗不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却抑制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形成;3种碳源中,愈伤组织的增长量、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均以蔗糖为碳源时最高,葡萄糖最低;蔗糖浓度在10~50g/L范围内绿原酸的含量随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40g/L时愈伤组织的增长量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04.
昆虫共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与昆虫的共生是一种普遍现象,昆虫种类繁多,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也多种多样。昆虫共生菌是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本文对自2008年以来已报道的177个昆虫共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61.6%的化合物为新天然产物(生物碱类新化合物最多),其中,约75%的新化合物来源于昆虫共生真菌,25%来源于细菌;醌酮类化合物是昆虫共生菌源天然产物的主要结构类型,占23.2%;47.5%的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菌、除草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且化合物中的主要活性类型是抗菌和抗肿瘤活性,活性范围覆盖面最广的结构类型是生物碱类。以上结果表明昆虫共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先导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且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类型。本文以天然产物的结构分类为切入点,结合其研究菌株来源、生物活性等进行综述,旨在为充分挖掘昆虫共生菌次级代谢产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05.
植物病原真菌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代谢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用纸片法检测多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adiposa)发酵提取物对13种致病细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潜在抗菌活性化合物的热、酸碱和光稳定性进行检测,同时应用OSMAC策略寻找多脂长喙壳菌产抗菌化合物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多脂长喙壳菌提取物对革兰阳性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缓慢芽胞杆菌(Bacillus lentus)、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具有抗菌活性,MIC分别为6.25、3.125和1.562 5 mg/m L,抗菌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耐热、耐酸碱和耐辐射性,培养基种类、培养时间和接种量会影响多脂长喙壳菌抗菌化合物的产生,为多脂长喙壳菌抗菌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6.
蒜头果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抑制人类致病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支叶  华梅  原晓龙  邱坚  郑科  王毅 《广西植物》2018,38(7):903-910
蒜头果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稀有树种,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蒜头果树皮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化合物,该研究对来自蒜头果的植物内生真菌(白黄笋顶孢霉、哈茨木霉、大棘黑团孢、枝状枝孢菌、斑污拟盘多毛孢、赭绿青霉、淡紫紫孢菌、朱黄青霉、Xenoacremonium recifei、Xylaria feejeensis)进行液体培养,10 d后回收培养液并用乙酸乙酯萃取获得初提物,采用抑菌圈法检测蒜头果内生真菌初提物抑菌活性,同时测定了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白黄笋顶孢霉、大棘黑团孢、枝状枝孢菌、斑污拟盘多毛孢、赭绿青霉、淡紫紫孢菌均有抑菌活性,大棘黑团孢、斑污拟盘多毛孢、淡紫紫孢菌的初提物均对缓慢芽孢杆菌、无乳链球菌和藤黄微球菌有明显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在1.562 5~6.25 mg·m L~(-1)之间。这说明蒜头果树皮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活性,各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907.
东北地区的次生落叶阔叶林一般是由阔叶红松林干扰后形成的,这一群落类型在长白山林区具有广泛的分布.为了解东北次生落叶阔叶林的组成、结构与稳定程度,按照CTFS样地建设标准,于2005年在吉林磨盘山建立了一块5.76 hm2 (240 m×240 m)的长期监测样地.本研究以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为对象,分析了物种组成、径级结构、主要树种的存活曲线及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 DBH≥1 cm的木本植物共有39种13368株,隶属于19科31属.重要值≥1的物种有12种,群落树种组成复杂,表现出明显的阔叶混交杂木林特征.种间多度相差较大,稀有种和偶见种的比例分别为23.1%和43.6%.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呈倒“J”型,表示群落的生长状态稳定、正常.6个主要树种中花曲柳、蒙古栎、色木槭和怀槐径级结构也呈倒“J”型,胡桃楸近于正态分布,春榆为“L”型分布.结合6个主要树种的存活曲线发现,花曲柳、蒙古栎、色木槭和怀槐为稳定种群,胡桃楸为衰退种群,春榆为增长种群.利用改进M-Godron法对群落的稳定性分析表明,该群落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08.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6):653
以吉林蛟河次生针阔混交林42 hm 2固定监测样地中209个幼苗监测站内的乔木幼苗为研究对象, 基于2016和2017年幼苗调查数据, 探究幼苗物种组成、数量动态等特征, 并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幼苗密度与生物邻体及其生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该样地内所有幼苗监测站共调查到幼苗4 245株, 分属10科12属18种, 新生幼苗的数量在物种和调查年份间均有明显差异, 其中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和紫椴(Tilia amurensis)幼苗表现出大量出生和死亡的动态特征。(2)群落水平上, 幼苗密度与局域同种成体胸高断面积之和、土壤全磷和有效钾等养分含量显著正相关, 适宜大树生长的生境同样适宜幼苗的生长。(3)水曲柳幼苗密度的影响因素与群落水平一致, 红松(Pinus koraiensis)存在明显的生境偏好, 在湿度较小、土壤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较低的生境中密度更高。相对于多年生幼苗, 同种成年邻体对当年生幼苗密度影响更加显著。该研究证实了扩散限制和生境过滤共同影响幼苗密度格局, 生物邻体和生境异质性的相对重要性随幼苗物种种类和年龄级变化。  相似文献   
909.
张松  张丽  戴赟  俞佩芳 《生物学通报》2007,42(1):51-52,F0003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非常经典的基础实验,其实验原理是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2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就是半透膜,只要原生  相似文献   
910.
植物花粉壁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植物花粉壁形成机制及其细胞生物学功能和与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