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记述的介形类化石采自塔里木盆地北部柯坪地区大湾沟剖面坎岭组,共计8属14种。其中包括2新种和3未定种。Thrallella.Octonaria,Predarwinula三属为本介形类组合最为重要且最具特色的分子。据此推测,坎岭组时代为晚奥陶世中期(Caradocian)。  相似文献   
72.
记载广东大雾岭自然保护区蜻蜓目昆虫2亚目11科26属49种,包括差翅亚目6科16属28种,束翅亚目5科10属21种.其中,沃尔内春蜓Nepogomphus walli(Fraser,1924)、大黄赤蜻Sympetrum uniforme Selys,1883、赤斑异痣 Ischnura mildredae Fraser,1927、红腹丽扇 Calicnemis erythwomelas Selys,189l为广东新记录.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73.
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群落演替与结构特征演化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28  
森林群落演替机制的研究对于加速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不同演替阶段3种演替森林群落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与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子午岭林区群落自然进展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以及个体密度均呈降低趋势。该区森林群落以地面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而高位芽植物比例较低。各演替阶段群落的空间成层现象明显,并发育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群落各层主要优势种的水平分布均表现为均匀连续分布状态,而多数非优势种则为零星分布特征。(3)茶条械在该地区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建议作为人工造林树种考虑。  相似文献   
74.
云南白草岭鼠形小兽群落结构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云南白草岭鼠形小兽群落结构,垂直分布及动物区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小兽21种1028只,隶属于啮齿目(Rodenria)鼠科(Muridae)10种,仓鼠科(Cricetidae)2种,松鼠科(Sciuridae)2种;食虫目(Insectivora)Juqin科(Soricdae)6种,鼹科(Talpidae)1种。其中东洋界15种,占71.43%,古北界4种,占19.04%,广布种2种,占9.53%,各个垂直带鼠形小兽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Ⅰ,云南松林及山坡耕作地带(2000-2650m)1.3814;Ⅱ。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带(2650-3150m)1.6126;Ⅲ.苍山冷杉林带(3150-3500m)1.3488;Ⅳ。亚高山灌丛草甸带(3500-3657m)1.5085。云南白草岭优势种主要由齐氏姬鼠(Aopdemus chevieri)、中华姬鼠(A.draco)、大耳姬鼠(A.latronum)、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和昭通绒鼠(E.olitor)5种组成。  相似文献   
75.
Evergreen sclerophyllous oaks (the E.S. oaks, Quercus section Heterobalanus) are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the local ecosystem in the eastern Himalaya and the Hengduan Mountains, southwest China. In this study, we document the climatic envelope of the seven E.S. oak species and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limate and their distribution. This was done using a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MRA) of nine climatic indices. The main climatic envelope of the E.S. oaks were: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warmest month (MTW)= 12.0-19.5℃, warmth index (WI) = 33.2-88.9℃ month, annual biotemperature (BT)=-6.9- -0.3 ℃, coldness index (CI)=-30.4- -10.1 ℃ month,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coldest month (MTC)=-3.7-3.0℃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AP)=701-897 mm at the lower limits; and MTW=8.3-16.1℃, WI=15.7-59.1℃ month, BT=3.6-8.9℃, CI=-55.4-19.3℃ month, MTC=8.3-16.1 ℃ and AP=610-811 mm at the upper limits. The climatic range of the E.S. oaks is wide and includes two climatic zones, the cool-temperature zone and the subpolar zone. The PCA and MRA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hermal climate plays a major role and precipitation plays a secondary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large-scale distribution of the E.S. oaks, except Quercus monimotricha. In thermal regimes, BT and/or MTW are most important for both lower and upper limits of the E.S. oaks. Furthermor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pper distribution limits of the E.S. oaks are less determined by low temperatures and their duration (CI) than by other factors.  相似文献   
76.
在对海南岛南端与北端沿海低山丘陵植物区系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两个地区植物物种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地物种组成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琼南有种子植物876种,隶属于112科484属,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兼有一定的温带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且海南特有成分较高,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琼北有种子植物934种,隶属于141科580属,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类型为主,同时有一定的温带成分,海南特有成分较高;两地植物区系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多样、优势成分明显、热带性质较强等。  相似文献   
77.
纵向岭谷区不同景观类型的服务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001年纵向岭谷区的遥感影像,将研究区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体、城镇、冰川7个一级景观类型,根据气候带、植被及地貌划分了26个二级景观类型,并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成果,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纵向岭谷区各景观类型的服务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总服务价值为5 302.35×108 yuan·a-1,占中国总服务价值的9.47%;在研究区提供的年服务价值中,土壤形成与保护的服务价值所占比例最高,占18.50%,其次是气体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服务价值;受景观类型分布广度和单位面积服务强度的综合影响,占研究区总面积66.11%的森林景观对区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贡献率达85.34%,其次为草地和农田景观.  相似文献   
78.
泛素化是真核细胞特有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调节真核细胞内多种重要生理过程,例如蛋白质稳态、细胞周期、免疫反应、DNA修复以及囊泡转运等。鉴于泛素化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病原菌在与宿主细胞的长期进化过程中衍生出一系列针对宿主泛素化过程的效应蛋白质,调控宿主体内泛素化过程,从而构建有利于病原菌自身生长繁殖的内环境。嗜肺军团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是军团菌肺炎的致病菌,能够引起发热和肺部感染,重型病死率高达15%~30%。Dot/Icm Ⅳ型分泌系统是嗜肺军团菌侵染过程中最主要的毒力系统。在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嗜肺军团菌利用该分泌系统,分泌超过330种效应蛋白质,协助细菌在宿主胞内生存、增殖和逃逸。多种嗜肺军团菌效应蛋白质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对宿主泛素化过程进行调控。近年的研究发现,多种效应蛋白质可以介导不同于真核生物经典泛素化的新型泛素化过程。本文介绍了嗜肺军团菌效应蛋白质介导的新型泛素化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理解泛素化过程在嗜肺军团菌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9.
嗜肺军团菌在自然环境和人工供水系统中普遍存在,能够在阿米巴原虫和其他原生动物体内繁殖,所引起的军团菌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但在自然环境中,嗜肺军团菌的生存和繁殖受到多菌种生物膜形成和繁殖的影响,一些军团菌病的暴发与生物膜的存在相关。因此,阻止自然环境和人工水系统中生物膜的形成显然已成为降低水污染的有效策略之一。根据近年来的报道分别对影响嗜肺军团菌生物膜形成的生化因子和嗜肺军团菌的毒力因子,以及其他生物物种在嗜肺军团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于2012年10—12月在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方法调查了梅花鹿和野猪的生境选择。结果表明:梅花鹿秋季频繁在高海拔(365.5 m±141.7 m)、坡度平缓(17.80°±12.68°)、阳坡、上坡位空间活动,选择高度为0.81 m±0.36 m的灌丛或草丛,灌木高度较高(4.70 m±1.68 m)、密度较小(7.56棵±4.55棵)的生境活动,对乔木直径、郁闭度和覆盖度3个生态因子表现为随机选择;野猪则选择灌林木生境,对其余的生态因子表现为随机选择。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坡度、海拔和灌木密度3个变量导致了梅花鹿与野猪之间的生境分离(Wilk'sλ=0.801,x2=24.89,df=3,P<0.001),判别函数方程:F=0.653×坡度-0.546×海拔+0.840×灌木密度+0.144,正确判别率达8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