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烤烟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对滤减UV-B辐射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通过覆盖不同的透明薄膜滤减UV-B辐射处理方式,并应用多元统计的岭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100%(CK)、75%(A)、50% (B)、35%(C)自然UV-B辐射处理下烤烟成熟初期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与50 cm和150 cm高度UV-B辐射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净光合速率,不同高度的UV-B辐射对A、B、C处理的抑制强度都是A>C>B;3个处理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受UV-B辐射抑制强度为B>C>A;在A、C处理条件下,影响烟叶净光合速率变化的主要是气孔因素,而B处理条件下却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可见,'K326'烤烟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对不同的UV-B辐射强度响应区间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2.
乙酰化修饰是由乙酰基转移酶、去乙酰化酶介导的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其中,乙酰基转移酶将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团转移至底物蛋白的氨基酸残基,而乙酰基团的去除由去乙酰化酶完成。乙酰化修饰参与许多基本生物学过程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在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病原菌,如引起非典型性肺炎的嗜肺军团菌,可以通过分泌具有乙酰基转移酶活性的效应蛋白靶向宿主细胞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质因子,干扰宿主细胞信号通路及免疫反应。本文主要从嗜肺军团菌的致病机制、乙酰化修饰及乙酰化修饰在病原体致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突出已知的乙酰化毒力蛋白的例子,并讨论它们如何影响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为理解乙酰化修饰在嗜肺军团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广西草蛉区系研究:脉翅目:草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广西草岭11属22种,其中有1种新:曲梁玛草蛉Malladacamptotropussp.nov.;  相似文献   
104.
从太原市郊晋阳湖水分离到一株细菌,命名为Jin-1。其形态染色性、营养需要、生长特性、生化反应性、DNA和蛋白质分析结果均符合嗜肺军团菌鉴定要求。该株在IgM介导的两种凝集反应中与嗜肺军团菌14个血清群(型)标准株抗原普遍交叉,在IgG介导的IFA、ELISA、dot-ELISA中则呈现嗜肺军团菌血清群5特异性。鉴定Jin-1为抗原结构较标准株复杂的嗜肺军团菌5型。种、型鉴定结果已为CDC证实。在种内型间抗原交叉范围如此广泛的嗜肺军团菌尚未见于以往文献。因此认为Jin-1的交叉性抗原可能属于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相似文献   
105.
军团的微生态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6.
带岭新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哲  张志宏 《昆虫知识》1992,29(5):279-281
带岭新松叶蜂是辽宁海城地区危害油松的主要害虫,1年1代,少数2年1代。记述了该虫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天敌情况。在室内进行了5种农药防治试验,在野外用氧化乐果等防治,杀虫效果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7.
军团菌致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暂子  张吉辉 《微生物与感染》1992,15(5):213-215,231
  相似文献   
108.
长城系串岭沟组球形疑源类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天津蓟县古元古代长城系串岭沟组页岩中保存有丰富的球形疑源类化石。本文对这一微化石组合进行了光学生物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以往一些被作为属征的结构,如,膜壳壁的厚薄、网状纹饰和褶皱等,很可能是生物降解和成岩作用的结果。因此,以前描述的10个不同属的球形疑源类的系统分类有待于重新研究和厘定,也许把它们都归入光面球藻属Leiosphaeridia更合适。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球形疑源类壁的超微结构一致,都分为三层,中间层为电子密度低的较厚层,内层和外层为电子密度高的较薄层。这一特征与现生绿藻非常类似而与蓝藻包鞘明显不同,表明串岭沟组的球形疑源类可能与绿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9.
110.
马宁  彭菲  裴树文 《人类学学报》2010,29(2):123-131
池坝岭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境内, 是三峡库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2007年对该遗址进行首次抢救性发掘, 分A、B两区, 揭露面积514m2, 共出土石制品213件。其中A区面积500 m2, 出土石制品200件, 有9件可以拼合为4个拼合组, 拼合率为4.5%。对拼合标本的研究显示, 古人类以就地取材于河漫滩上丰富的河卵石为原料, 采用硬锤锤击法进行剥片, 碰砧法也被使用; 拼合组为石核+石核和石核+石片类型, 剥片程度较低。拼合组标本的出现表明A区标本虽然制作后被快速埋藏, 但在后期受到外界营力作用的作用下脱离原生层位, 改造或者扰动作用不大, 为近距离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