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8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076篇
  410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杨志宏  吴庆明  杨渺  邹红菲 《生态学报》2014,34(10):2617-2628
为探讨[树]麻雀的羽再生能力、能量预算对策和有效的散热调节方式,对3组(对照CF、去飞羽FF和去尾羽组TF)[树]麻雀(Passer montanus)进行4周驯养(Acclimation)。结果发现:[树]麻雀具有较强的羽再生能力和飞羽参与个体保温。羽再生[树]麻雀能量收支水平降低极显著(P﹤0.001),FF组和TF组比CF组减少依次为:摄入能19.77%和7.17%、消化能18.79%和6.47%、同化能18.73%和6.46%、粪能28.66%和13.35%、水代谢散热热能26.95%和7.43%、排泄次数33.71%和14.40%,增加依次为:消化率1.23%和0.78%、同化率1.35%和0.84%。个体能值水平,体重CF、TF和FF组(P﹤0.05)依次降低,体温组间变化不显著(P﹥0.05)。体内能量储备,血糖、肌糖原、体脂和水分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糖原含量、体脂重组间差异显著(P﹤0.05)。器官水平包括心脏、肾脏、腺胃、小肠、盲肠和总消化道长度及质量出现积极的响应。日代谢水量组间差异极显著(P﹤0.001)。组间日排泄次数最少平均为56.11次和最多可达96.34次/只。结果表明:羽再生[树]麻雀分别选择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能量收支水平,提高摄入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动用体内能量储备来获取摄入能量不足部分,降低器官总能耗的能量预算对策和不同的新羽(再生羽枚数:飞羽部分和尾羽全部)再生的能量投资对策。泄殖腔排出(粪尿混合物)水是鸟类特有的、迅速的和有效的散热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952.
湖泊水动力对水生植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动力作为湖泊水生植物恢复的关键限制性因子,其对水生植物的影响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从水动力作用下水生植物的分布、水生植物受力以及水生植物自身机械抗性3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当前的研究方法与结论。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在河流湖泊中的丰度、空间分布与水动力密切相关,各物种对水流胁迫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植物在水动力作用下的受力观测和研究主要依赖模拟试验,通过计算定量表征不同物理外型物种在水动力作用下的受力,明确了生物量和植物系数等影响受力的关键参数,为不同塑形物种受力的对比分析提供了研究方法;植物机械抗性主要基于测力装置观测,通过断裂应力、弯曲力等生物力学参数表征。在当前研究背景下,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在湖泊中的实际受力情况依然是研究难点,需要借助新的观测手段和研究方法来阐明植物在复杂的湖泊水动力环境下的实际受力特征。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水生植物在湖泊中的实际受力与植物自身机械抗性的耦合研究,这是开展水生植物响应湖泊水动力机理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3.
以相对无污染的刘家峡地区和重金属污染较重的白银地区为研究样点,以黄河流域广泛分布的花背蟾蜍Bufo raddei为研究对象,对比调查研究了两地花背蟾蜍成体的单次跳跃能力以及后肢骨骼肌组织中与运动密切相关的总ATP酶、Ca2+-ATP酶、AChE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相对无污染的刘家峡地区相比,白银地区花背蟾蜍成体的跳跃能力极显著降低,说明重金属污染对蟾蜍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使其减弱。白银地区蟾蜍骨骼肌中总ATP酶、Ca2+-ATP酶、AChE活性均呈升高趋势,分别达刘家峡地区的1.91、2.64和1.37倍,酶活性的升高可能与低浓度重金属诱导有关。导致花背蟾蜍跳跃能力下降的途径及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54.
海拔对全缘叶绿绒蒿植株性状和花特征的表型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海拔差异对植株性状、花特征表型选择的影响,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为研究材料,于盛花期内,测定不同海拔(4 452、4 081和3 681 m)种群中个体植株性状、花特征、单果结实数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估计不同海拔种群间植株性状、花特征所受的表型选择(选择差与选择梯度)。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升高,全缘叶绿绒蒿植株性状、花特征及单果结实数显著降低,海拔越高的种群中株高越矮、叶面积越小、花数越少、花越小、单果结实数越低。(2)不同海拔种群中各性状的表型选择存在差异,较低海拔(3 681 m)种群中花数、花大小具有显著的选择差和选择梯度,表现为花越多、花越大的个体雌性适合度越高;海拔较高(4 081 m)的种群中株高、叶面积及花数更容易受到选择,表现为植株越高、叶面积越大、花越多的个体雌性适合度越高;海拔最高(4 452 m)的种群中叶面积与花数的选择梯度接近显著。(3)植物性状分化伴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呈现出差异,较低海拔种群中花特征容易受到选择,而较高海拔种群中可能由于传粉者稀少、资源限制等因素使得株高、叶面积更容易受到选择。  相似文献   
955.
目的探讨频谱水对SPF级KM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75只雄性SPF级KM小鼠随机地分成3组,分别给予3种不同的实验处理,30 d后测定受试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肝糖原和血乳酸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负重游泳致死时间和肝糖原含量,A、B、C 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A组的血清尿素含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但B组和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在3个时间点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中乳酸含量,  相似文献   
956.
豹子花属及其近缘属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云南西北部怒江峡谷的豹子花属及其近缘的百合属、大百合属和贝母属的12个分类群为 材料,分析比较了这几个属的核形态特征。 12个分类群的体细胞静止期染色体形态相似,均属于复杂染色中心微粒型;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形态也相似,都属于中间型;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染色体着丝点端化值在79.9-82.2%之间;核型不对称程度一致;故这4个属的关系密切。对本地区的12个分类群来说,核型变异主要在于次缢痕位置的差别。豹子花属和百合属在它们的一对m或sm染色体近着丝点处具有次缢痕,并且豹子花属和高海拔处的百合属植物(如L.souliei)在其st或t染色体的短臂上缺乏次缢痕,表明豹子花属同百合属特别是同高海拔处的百合属植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57.
刘白贵  仝川  黄佳芳  谭季  李慧 《生态学杂志》2022,(11):2163-2170
建立异速生长方程是非破坏性植物地上生物量(AGB)估测的常用方法。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是闽、粤等沿海省份河口湿地中常见的大型挺水植物,然而关于其AGB的异速生长方程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年尺度逐月测定了闽江河口湿地短叶茳芏植物的株高、基径以及鲜重和干重。基于这些指标建立了不同精度和实用性的短叶茳芏单株绿色和立枯AGB(干重和鲜重)的异速生长方程。本文推荐的单株绿色植株干重和鲜重(g)AGB模型分别为y=exp(0.14x2+0.32x-4.28)和y=exp(0.08x2+0.58x-2.56),单株立枯干重(g)模型为y=exp(1.48x-6.76)(方程中x为株高(cm)的自然对数)。在单株绿色植株AGB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单位面积绿色植株AGB的快速估测模型。本研究提出的建模方法对中国河口、滨海其他盐沼植物AGB的建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建模型可为我国滨海短叶茳芏湿地AGB估产及蓝碳碳汇估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8.
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Maulik)是一种危险性林业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棕榈科植物,对棕榈科植物的苗木繁育、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等均具有严重危害。自2001年入侵我国以来,先后对水椰八角铁甲的入侵特性、生物生态学特性、免疫响应及其机制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水椰八角铁甲具有较高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适的温度范围为26~29℃,对极端温度的耐受能力不强,但其耐寒性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金山葵、加拿利海枣和银海枣是其比较喜爱的棕榈科寄主植物,多次交配是水椰八角铁甲常见的繁殖策略,当水椰八角铁甲入侵后面临不良因素时,其细胞和体液免疫可积极响应,因此,水椰八角铁甲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能够入侵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本文主要总结了这些工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59.
为了摸清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成虫在稻田中的日活动行为节律, 采用室外单头隔离饲养的方法, 将成虫 行为分为移动、 取食、 离水静息、 触水静息和其他5个行为类型, 每30 min观察记录1次, 从2012年4月30日至5月4日连续观察5 d, 共获得7 200个行为数据。结果显示: 稻水象甲越冬成虫行为的日时间分配以离水静息行为最多(47.83%), 移动行为最少(5.64%), 各行为的时间分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离水静息行为最高峰值在23:30 (72.67%), 最低值在7:30 (14.67%); 触水静息行 为最大峰值在7:30 (75.33%), 19:00还有一个小高峰(37.33%); 取食行为在15:00达到最高峰(26.67%), 在21:00达到第2个高峰 值(18.00%); 移动行为在22:00-9:00较少(0~4.00%), 从9:30开始持续增加, 在17:00达到最高峰(20.00%); 其他行为在 1.33~18.67%之间波动。离水静息、 移动、 取食和其他行为白天和黑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 但触水静息行为白天和黑夜无显著 不同(P=0.834); 上午、 中午、 下午和晚上4个时间段之间各行为也有显著差异(P<0.001)。在空间上, 离水静息行为在叶片上最高 , 移动行为以水中最高, 取食行为仅发生在叶片上, 离水静息、 移动和取食在水稻不同部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水中发生触 水静息、 移动和其他共3种行为, 以触水静息行为的日波动最大, 3种行为在各时刻之间有极显著差异(触水静息和移动: P<0.001; 其他: P=0.002); 叶片上发生离水静息、 移动和取食3种行为, 以离水静息和取食行为的日波动较大且在各时刻间具有极显著的差异 (P<0.001); 茎秆和瓶壁或封口纱布处主要发生离水静息和移动行为, 所占比例均不高, 但在瓶壁或封口纱布处的移动行为各时刻之 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8)。水中和叶片上是行为发生的主要空间, 在水中行为的最高峰值(81.33%)与叶片上的最低值(12.00%)出 现时间相同, 为7:30, 一天中各时刻水中和叶片上的行为呈交错性变化。结果提示, 稻水象甲成虫活动行为受到时空变化的影响, 且 时间变化对其行为的影响较空间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60.
由于染色体数目的加倍,植物同源四倍体花器官、雌配子体、雄配子体及种子的表现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与其起源二倍体相比,四倍体的表现型变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花序形态及着生位置呈现多样化;花器官普遍增大,花柱中引导组织欠发达;花芽中核酸含量增加,RNA/DNA降低;雌配子体(胚囊)中卵器、中央细胞、反足细胞形态位置异常或退化,胚囊育性下降;雄配子体(花粉)体积增大、形态多样,且育性下降;种子体积、重量多数呈增加趋势,蛋白含量提高,对NaCl逆境耐受性增强,萌发力下降;种子胚乳发育的异常有不利于种子胚营养供给的趋势,这种趋势会导致胚畸形或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