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4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基于小波分析的大豆叶面积高光谱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测了不同水肥耦合、经营制度及有效营养面积条件下的大豆(Glycinemax)冠层高光谱反射率与叶面积指数(LAI),并对光谱反射率、微分光谱与LAI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采用比值植被指数(RV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了大豆LAI反演模型;采用小波分析对采集的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了能量系数提取,并以小波能量系数作为自变量进行了单变量与多变量回归分析,对大豆LAI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大豆LAI与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呈负相关;在近红外波段呈正相关;微分光谱在红边处与大豆LAI密切相关(R2=0.92);RVI与NDVI可以提高大豆LAI的估算精度(R2分别达0.79、0.84);各植被指数各有优缺点,应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小波能量系数回归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大豆叶面积的估算水平,以一个特定小波能量系数作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大豆LAI回归确定系数R2高达0.884;以4个和6个小波能量系数建立LAI回归分析模型(R2分别达0.92、0.93),2个模型LAI预测值与大豆LAI实测值线性回归确定性系数R2分别为0.90、0.92。比较可知,小波分析可以对高光谱进行特征变量提取,进而反演大豆生理参数,并且反演的LAI精度较光谱反射率、微分光谱及植被指数都有明显提高,小波分析在植被生理参数的高光谱提取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12.
王璐  杨海军  李玲  南晓飞  张振兴  李昆 《生态学杂志》2017,28(11):3775-3783
长白山森林源头溪流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有约70%的河面被冰覆盖,季节性冻融过程特征明显.为了揭示溪流冻结初期凋落叶分解与底栖动物定殖的关系,在长白山地区1条源头溪流中,利用2种孔径(5和0.3 mm)的尼龙分解袋对色木槭、紫椴、蒙古栎的单一及混合凋落叶进行了为期35 d的分解研究.结果表明: 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在单一树种间差异显著,表现为:色木槭>紫椴>蒙古栎,而在4种混合凋落叶间差异不显著;除紫椴和3树种混合凋落叶外,粗、细分解袋间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差异不显著;凋落叶混合效应仅出现在紫椴-蒙古栎混合的粗分解袋内;定殖在不同凋落叶分解袋内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但撕食者密度在3种凋落叶间差异不显著,撕食者对凋落叶混合效应的响应也不显著.由结果可知,溪流冻结初期微生物是凋落叶的主要分解者,底栖动物的贡献率较低.虽然撕食者密度较低,但撕食者的活动是凋落叶混合效应出现的必要条件.底栖动物对食物和栖息地有一定的选择性,但由于定殖时间较短,凋落叶对撕食者定殖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对源头溪流生态系统的冬季生态过程研究及生态系统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13.
以核桃仁、扁桃仁、腰果仁、榛子仁、蓝莓干为主要原料,通过低温烘焙、挑选去碎等工艺,研究以27g独立小包装为标准,以蛋白质、脂肪、亚油酸、感官为指标的产品配方。结果表明:在核桃仁含量36%、扁桃仁含量25%、腰果仁含量14%、榛子仁含量7%、蓝莓干含量6%时,使用该配方生产的独立小包装坚果营养成分和感官评价均处于最高值。27g定量独立小包装坚果的搭配合理,营养均衡,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每日推荐摄入量并方便消费者食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914.
Aims Litt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which plays significant roles in carbon and nutrient cycles. Quantifying regional-scale pattern of litter standing crop woul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in the mechanism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cycle, also with help in predicting the responses of carbon cycl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o future climate change. Our objective was to examine variation in litter standing crop of shrublands along the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in southern China.
Methods During 2011-2014, we investigated the litter standing crop at 453 shrublands sites by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reflecting climatic and soil attributes across southern China.
Important findings We found that the mean value of litter standing crop in these shrubland ecosystems across southern China was 0.32 kg·m-2. It was 68% of forest litter standing crop (0.47 kg·m-2) and was five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grasslands (0.06 kg·m-2) in China. Litter standing crop increased with latitude.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litter standing crop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soil total P and soil pH, but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other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cluding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soil carbon, nitrogen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The conversion coefficient of carbon in litter standing crop was 0.41, which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vegetation in shrublands (0.50), resulting in an overestimate in carbon storage of litter standing crop in shrubland up to 22% by applying wrong conversion coefficient. We concluded that litter standing crop of shrubland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 accounting for the variation in litter standing crop of shrublands in southern China. To our best of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quantify variation in litter standing crop of shrublands at the regional scale. Therefore, our study will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assessing the carbon budget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China.  相似文献   
915.
采用实验室自制秸秆蓝藻混合厌氧反应装置进行沼气发酵实验,利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对不同产气阶段的细菌和古菌的优势菌群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产气阶段细菌优势种类存在差异,供试秸秆沼气反应器阶段细菌种类较为丰富,分属于6个门:产气初始阶段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为51.76%;产气高峰阶段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为47.13%;产气结束阶段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为28.89%;此外,还包括绿弯菌门、螺旋体门、绿菌门的细菌。(2)古菌种类明显少于细菌,均属于甲烷微菌纲(Methanomicrobia)、甲烷杆菌纲(Methanobacteria)和热原体纲(Thermoplasmata)。秸秆蓝藻沼气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阐明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为秸秆沼气工程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6.
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草地蒸散发特征及蒸发皿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为研究区, 利用Lysimeter 蒸散仪和蒸发皿, 对亚高山草地蒸散发和水面蒸发进行实际观测。结果表明: 在月尺度上, 从4 年的平均看, 6 月最大, 其次是8 月, 7 月最小; 6、7 和8 月的日均蒸散发量都是在2013年最大, 其次为2011 年, 然后是2014 年, 2012 年最小; 2011 和2012 年中, 每月的日均蒸散发量大小顺序为6 月>8 月>7 月;在2013 年中, 8 月份日均蒸散发量最大, 其次为6 月份, 7 月份的日均蒸散发量最小; 但在2014 年中, 7 月份的日均蒸散发量最大, 8 月份和6 月份的相对较小。草地日均蒸散发量成波动状态, 与降雨有一定的关系, 降雨在一天内出现的时间不同, 对蒸散发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日蒸散发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为: 风速>饱和水汽压差>相对湿度>净辐射, R2 分别为0.4174、0.3598、0.3461 和0.3322, 四个气象因子对日蒸散发量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典型晴天下小时尺度实际蒸散发量与蒸发皿蒸散发量的关系的分析, 将蒸发皿系数分为8:00-14:00 和14:00-20:00 两个时间段和8:00-20:00 整个时间段来计算, 8:00- 14:00 和14:00-20:00 时间段的蒸发皿系数分别大于1 和小于1, 而8:00-20:00 整个时间段蒸发皿系数小于1。  相似文献   
917.
气味标记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类群中,它能向同类传达领地占有、社会等级及繁殖状态等多种信息。2014年4月至10月,我们在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对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 野外种群进行了标志重捕,采用中立场的方式测定了不同社群间同性别长爪沙鼠的尿标记行为。通过建立洞群样地坐标后用勾股弦方法计算群间距离,并用微卫星DNA分子标记估算个体间的亲缘系数,以探讨野生动物标记行为是否受个体间空间和遗传距离的影响。广义线性混合效应分析显示,雄鼠间的尿标记强度在繁殖期和贮食期受空间距离或遗传距离的影响均不显著。繁殖期雌鼠间的尿标记强度受空间或遗传距离的影响亦不明显,但在贮食期,遗传距离对雌鼠间标记的强度有显著影响,且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对标记强度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本研究结果暗示亲缘关系和空间距离对长爪沙鼠的尿标记行为具有一定影响,这与长爪沙鼠的繁殖或贮食行为相适应。  相似文献   
918.
两株绿脓杆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情况。从矿井周边土样定向筛选出两株绿脓杆菌,摇瓶降解实验发现,两菌混合培养10 d原油降解率达到95.67%,比单菌培养提高至少32%,即两菌对原油降解具有协同作用。根据降解实验结果制备了混合修复菌剂,并且人工构建石油污染场地,展开中试场地修复试验,模拟不同的操作条件下土壤中原油的降解情况。经60 d修复发现,添加了菌剂的场地,石油烃含量下降趋势明显,每克土壤中石油烃含量从初始的0.8%降至0.1%–0.3%,其中额外添加有机肥作为补充碳氮源的场地,总石油烃降解率最高,达到85.28%。而未添加菌剂的对照组石油烃含量仅减少25.85%。  相似文献   
919.
作物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研究与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生产是群体系统的生产 ,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作物群体生产系统 ,才能获得高额高效的经济产量。如何才能建立起这样的优化群体结构系统 ,作物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实 ,作物优化群体结构系统的建立途径有多种 ,其中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构建利用 ,我们认为是一条可取的途径 ,并进行了研究。本文为我们过去多年对作物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研究结果[1~ 8,15] 和对几个问题的讨论 ,供有关者参考。1 作物种内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生态效应研究资料表明 ,作物种内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生态效应表现在 :①通过多环境、多年份、大面积稳定均…  相似文献   
920.
混合稀土对作物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OECD方法,在红壤、黄潮土、黄褐土上进行了混合稀土对水稻、油菜、大豆相对出苗率影响的试验,从LC50(半致死浓度)值看,在供试条件下,稀土对水稻的毒性最小,稀土在黄褐土上对作物的毒性也较小,而稀土对黄潮土上的大豆以及红壤上的油菜的毒性则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