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广东玉米区域试验新组合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玉环  王晓明 《遗传》2002,24(4):442-446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广东省1999-2001年春植玉米区域试验新组合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粤单2号、南玉18号与南玉35号分别居于1999-2001年区试组合评价第一位;参试两年的组合粤单2号、南玉18号、登海3号与华引115号综合评价较高,表现稳定,可以在广东省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2.
基于GIS的澳大利亚蝗虫治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澳大利亚疫蝗委员会(APLC)负责澳大利亚内陆四个州2000000km^2上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蝗虫种群的监测与防治。应用一个基于GIS的“决策支持系统(DSS)”采集,处理,分析并显示多种空间数据,以预测蝗虫种群的发育并辅助实施防治。所做预测有助于对蝗群集聚区做出早期定位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该DSS的数据采集包括田间调查资料的无线直传和网上逐日天气资料的下载,蝗群的分布和年龄结构信息通过定期GPS定位调查获得,并连同农场主和地方农技推广人员的虫情报告通过高频调制直接传至APLC总部的GIS服务器上;当前的调查资料用于估测蝗群的分布并作为空间发育模型的输入数据以确定实施防治的最适发育阶段的始期;降水分布和风温场资料从网上自动下载并与栖境条件和蝗群分布信息集成。同时,澳大利亚联邦气象局的在线天气资料及产品也从网上定时存取用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3.
为预测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商业释放的基因流环境生态风险,基于模糊数学中模糊聚类分析与模糊模型识别,并结合生物统计学相关知识,构建了转基因甘蓝型油菜亲和性等级识别方法.该方法包含转基因甘蓝型油菜种间组合亲和性的模糊聚类分析、模糊聚类结果F检验、种间组合风险等级划分和风险等级模式识别4个基本步骤.并在等级模式识别步骤中针对样本数据收集情况的不同,构建了不同的等级识别方法,与传统聚类的硬性划分相比更具灵活性.以收集的常规油菜杂交实验数据聚类形成6个风险等级模式,将一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实验进行亲和性等级识别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演示,论证了该方法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4.
敦煌西湖湿地鸟类栖息地重要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07~2008年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的湿地鸟类调查种类和数量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保护区内的8块湿地进行了湿地鸟类栖息地重要性评价. 评判中隶属度的确定采用最佳因子值法,并分春、秋两种最佳因子值进行评判.结果表明:(1)春季各湿地均比秋季的重要性程度高,春季是管理的重点;(2)春秋两季南湖湿地重要性(0.938和0.966)都要远大于其它的湿地.春季盐池湾、羊水海子、南大湖的结果较相近,重要性程度次之,可持有相同程度的管理水平.党河水库、墩子湾、马圈湾、南园湖的重要性程度较低,只需一般水平的管理;(3)秋季各湿地水平除了南湖外普遍较低,羊水海子和盐池湾的重要性(0.340和0.269)相对较高些,但也只需一般水平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5.
复方配伍的摄动模糊聚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摄动模糊聚类方法对中药复方桂枝汤的药群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模糊聚类方法,避免了利用传递闭包求模糊等价矩阵进行分类的失真问题,与中药传统组方原则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6.
海洋产业生态化关键因素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曼  杜元伟 《生态学杂志》2017,28(12):4092-4100
科学合理地识别海洋产业生态化的关键因素,判明各指标间相互影响程度和因果关系,对于现阶段海洋产业生态化转型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海洋产业生态化概念模型的提出为基础,从海洋产业结构生态化、海洋产业组织生态化、海洋产业生产方式生态化和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生态化4个方面构建区域海洋产业生态化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应用DEMATEL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影响网络关系图.结果表明: 海洋产业生产方式生态化与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生态化处于评价的核心位置,是整个生态化水平评估维度的起因,影响着海洋产业组织生态化和海洋产业结构生态化.最后结合各个维度的具体指标,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海洋产业生态化转型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强  李秀梅  高倩  熊丹  邹春辉 《生态科学》2018,37(4):188-194
水资源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所能支撑的最大可利用的水资源。在对山东省水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 选取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率、供水模数、降雨量, 人均 GDP、人口密度、人均生活用水量、万元 GDP 用水量、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万元农业产值用水量, 耕地灌溉率、生态环境用水率、森林覆盖率共 13 个主要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作为评价因子,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山东水资源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评价结果 a 值在 2001-2009 年间低于 0.6, 2010-2015 年间高于 0.6, 表明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得到了提高; 另外 2001-2015 年间, 大部分年份的 a 值小于 0.6, 个别年份低于 0.4, 年际变化相对较大, 可见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总体较弱, 年际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78.
利用微卫星技术分析中国部分地方鸡种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鹿苑鸡、固始鸡、藏鸡、白耳鸡、仙居鸡、茶花鸡、大骨鸡、北京油鸡、狼山鸡、河南斗鸡、泰和乌骨鸡和萧山鸡等12个中国地方鸡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杂合度、平均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以及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个地方鸡种在7个微卫星座位上的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鹿苑鸡的平均基因杂合度最高,为0.5929;茶花鸡的平均遗传杂合度最低,为0.351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说明鹿苑鸡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地方鸡种间,泰和乌骨鸡与河南斗鸡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固始鸡与其他11个地方鸡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12个地方鸡种可以聚为3类:泰和乌骨鸡、河南斗鸡、狼山鸡、大骨鸡、萧山鸡、北京油鸡、鹿苑鸡聚为第1个类群;茶花鸡、藏鸡、仙居鸡、白耳鸡聚为第2类群;固始鸡为第3类群。  相似文献   
179.
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土质量的影响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田间小区试验下 ,通过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系统比较和研究了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土质量的影响及其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在干湿交替和控水模式下 ,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改善水稻土壤物理特性 ,提高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 ,增加土壤酶的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连续淹水下 ,土壤中加入有机物料 ,特别是厩肥 ,加剧了土壤的还原过程 ,削弱了有机肥料对水稻土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改善效果。模糊综合评判显示 ,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水稻土在干湿交替的水分模式下 ,其质量指标综合表现较好 ,特别是厩肥与化肥配施和干湿交替的水肥模式组合的隶属度为 0 .74 78,其土壤质量指标综合表现为最好。单施化肥和连续淹水的肥水模式组合的隶属度最低 ,为 0 .4 112  相似文献   
180.
城市生态空间演变规律及调控机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爽  刘云霞    彭立华   《生态学报》2008,28(5):2270-2270~2278
长三角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大城市向外扩张及郊区城市化作用共同推动城市空间的加速扩展,在政府干预下,生产、生活性用地与生态性用地间表现出复杂的双向流动特征. 鉴于生态性用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服务功能,以及人文因素在解释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重要意义,有必要针对人类干预下的城市生态性用地时空和质量演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利用1986、1996、2002年TM影像解译的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南京市城生态空间数量增减和质量变化,从经济发展阶段、宏观政策环境和城市扩展规律等方面分析变化的驱动力,揭示政府干预下生态空间的结构和功能演变规律,并提出生态空间保护对策.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生态空间面积总体保持平衡,其中绿色空间有所增长,蓝色空间有所下降;(2)生态空间的服务功能下降,景观格局上总体呈现破碎化、人工化趋势;(3)空间分布上,城市扩展前缘的主城区生态空间数量和质量下降严重,而属于城乡交错地区的都市发展区在退耕还林和农业经济结构变化等影响下生态空间数量有所上升,水面及洲滩湿地等高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空间消失或蚕食,造成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研究发现,简单的面积指数难以控制生态空间的服务功能下降,生态空间保护必须依靠政府的多方面干预和调控行为.研究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城市生态安全的空间策略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