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摘要 目的:研究和比较使用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与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段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中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3年内,诊断为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且行手术治疗的共计9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施手术方式的不同,将纳入的95例患者分为网袋组和PKP组。其中行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41例(网袋组),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54例(PKP组)。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3天,3月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并对患者的影像学指标进行详细比较,包括患椎的前后缘及中线高度,cobb角,及骨水泥的分布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在术后3天及3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3天及3月时,两组患者的患椎前后缘、中线高度及cobb角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网袋组在术后的骨水泥单侧分布率、渗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中,与常规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相比,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在手术疗效及撑开效果中无明显差异,但骨水泥渗漏率显著降低,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在临床中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1例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创面感染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点。结果 81例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8株(60.18%),以铜绿假单胞菌(33株,29.20%)为主;革兰阳性菌30株(26.5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15.93%)为主;真菌15株(13.27%),以白假丝酵母(10株,8.85%)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耐药率最高,对美洛培南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耐药率最高,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白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耐药率最高,对伊曲康唑耐药率最低。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应根据病原菌药敏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3.
摘要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40)、局部麻醉组(n=40)和硬膜外麻醉组(n=40)。对比分析三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疼痛阈值(VAS值)、疼痛总分(PRI)与疼痛强度(PPI)、温度疼痛阈值和电疼痛阈值以及采取自控镇痛、止痛药的情况。结果: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5.00 %,局部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87.50 %,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2.50 %。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全身麻醉组显著优于局部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P<0.05)。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麻醉后的VAS值、PRI和PPI值、温度疼痛阈值和电疼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患者(P<0.05)。全身麻醉组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止痛的概率为1.67 %,局部麻醉组为30.00 %,硬膜外麻醉组为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方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较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调查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沙市第四医院2019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197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所有受试者的心理韧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作A组(CD-RISC评分≥60分)76例以及B组(CD-RISC评分<60分)121例。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此外,以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PTGI)评估所有受试者的创伤后成长状况,并比较A、B组患者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理韧性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可得: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韧性与年龄、性别、创伤严重程度以及性格有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年龄、创伤严重程度以及性格均为创伤性骨折患者CD-RISC评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A组患者的C-PTGI各维度(与他人关系、新的可能性、个人力量、精神变化、对生活的欣赏)评分以及总分均高于B组患者(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创伤性骨折患者CD-RISC评分与C-PTGI各维度评分以及C-PTGI总分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创伤严重程度以及性格,且心理韧性与创伤后成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为了探讨下坡跑运动时穿戴腿部压缩套对运动后诱发肌肉损伤及动脉硬化指标-臂踝脉搏波速(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的影响,本研究选择12名无规律运动习惯的男性大学生,采用随机方式于运动中单腿穿戴腿部压缩套(实验腿),以另一腿为对照腿,接受一次70%保留心率(70%HRR)强度,坡度为-10°30 min原跑步机下坡跑运动,并于下坡跑运动前(前测)及下坡跑运动后24 h (后测)分别进行因变量的检测,检测项目包含肌酸激酶、baPWV、酸痛指数、主动关节活动度、肌肉肿胀围、最大自主等长收缩肌力及超声波股直肌肌肉厚度。本研究表明:下坡跑运动后24 h的CK值((467.08±229.64) U/L)显著高于前测((240.92±189.67) U/L)(p0.05);baPWV在实验处理及时间因子的交互作用未达显著,仅时间因子显示后测的baPWV ((1 110.71±51.30) cm/s)显著高于前测((1 042.92±38.17) cm/s)(p0.05);酸痛指数、主动关节活动度、肌肉肿胀围、最大自主等长收缩肌力及超声波股直肌肌肉厚度等在实验处理及时间因子亦无交互作用,且实验处理主要效果亦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穿戴腿部压缩套并无法减缓下坡跑运动所引起的肌肉损伤,及随后的延迟性肌肉酸痛与暂时性的baPWV上升现象。  相似文献   
96.
为提高开放性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应用锁定钢板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GustiloⅢ开放性骨折,并与传统的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6年内收治的88例GustiloⅢ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使用锁定钢板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锁定钢板组)治疗42例;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外固定组)治疗46例。比较分析两组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二期创面关闭时间、抗生素费用等指标。结果表明,锁定钢板组42例,术后表面感染2例、深部感染2例、畸形愈合2例、脂肪栓塞4例;外固定组术后表面感染16例、深部感染8例、畸形愈合14例、脂肪栓塞2例;两组患者术后表面感染率显著性差异(p=0.033),其他术后并发症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锁定钢板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17.8±1.9)周、二期创面关闭时间(6.5±1.7) d、住院时间(22.6±4.3) d、抗生素费用(2 243.3±243.5)元;外固定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23.5±3.1)周、二期创面关闭时间(8.4±2.4) d、住院时间(27.8±6.6) d、抗生素费用(2 602.7±476.6)元。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花费上有显著性差异,在二期创面关闭时间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应用锁定钢板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相比与传统的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降低术后表面感染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抗生素费用,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保守治疗组40例,予卧硬板床、功能锻炼配合药物常规治疗;手术治疗组40例,予PVP手术配合药物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Cobb's角及椎体高度。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手术组的VAS评分与保守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活动能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手术组活动能力评分与保守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3治疗后1月,两组患者的Cobb's角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减小(P0.05),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髓内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四肢骨干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干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髓内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填充进行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术后患者的疼痛情况,应用Enneking评分来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应用Kanofsky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随访时间为10-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3.8±2.5)个月。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术后VAS评分、Enneking评分以及Kanofsky评分均显著优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neking评分显示,32例优,34例良,22例中,2例差,优良率为73.3%。结论:髓内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四肢骨干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 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 年12 月到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 例,根据手术方式 将患者分为PLIF组和T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 不良指数(ODI)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优于PLIT 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 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0.05)。结论: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均使用Sky骨扩张系统经皮穿刺行椎体成型术治疗,74例患者取俯卧位设为俯卧位组,46例患者取侧卧位设为侧卧位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时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Cobb角)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231,P=0.042),术后3d及3个月两组患者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3,P=0.047)。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42,P=0.072),术后3 d及3个月两组患者Cobb角均值较术前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86,P=0.021)。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5,P=0.089),术后3 d及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86,P=0.005)。结论: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并可迅速缓解其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