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156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21.
遥感探测土地植被覆盖指数的准确度评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GIS数据的准确度一直是GIS应用的考虑事项。用虚例和实例揭示了土地植被覆盖指数的准确度与图像分类的准确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进一步用数学方式进行了解释。土地植被覆盖指数的准确度取决于图像分类准确度,但与分类总准确度没有直接关系。用户和产家准确度比总准确度对土地植被覆盖指数的准确度具有更直接的控制,所以在图像分类报告中不应被忽略为了保证土地植被覆盖指数的准确度,某土地类型的用户和产家准确度应该尽可能一致,同时要使得这两个准确度数值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22.
浙江庆元槠栲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样方法对浙江省庆元县槠栲林的群落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槠栲林主要分为甜槠[Castanopsis eyrei (Champ. ex Benth.) Tutch.]林[含甜槠-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林]、栲(C. fargesii Franch.)林、米槠[C. carlesii (Hemsl.) Hayata]林、罗浮栲(C. fabrii Hance)林、南岭栲(C. fordii Hance)林5个类型,并对各个群落类型的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年龄结构分析表明:甜槠林和米槠林为金字塔形结构; 南岭栲林为纺锤形结构; 罗浮栲林和甜槠-木荷林部分年龄结构缺失; 栲林既有金字塔形,也有年龄结构缺失的类型.从幼苗和幼树数量分析,大多类型更新情况良好,罗浮栲林和南岭栲林更新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123.
土壤细菌16SrRNA基因变异型及其与植被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绕过细菌的分离培养,直接提取土壤DNA,扩谱,克隆土壤细菌群体的16S核糖体RNA基因(16S,rDNA),根据该基因各种变异类型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分析土壤细菌分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的相关关系,植被的改变影响土壤养分,进而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和分化能反映植被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4.
以毛乌素沙地景观不同尺度和生境中的植被盖度、植物物种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空间格局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尺度和生境中的植被盖度与植物物种数之间,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在50-5000m的尺度上,植被盖度与植物物种数之间,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具有相似的空间格局,但植被特征(植被盖度与植物物种数)与土壤特征(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变化格局,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小于50m的尺度上,固定沙丘中的植物物种数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半固定水丘中的植物物种数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在小于50m的尺度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格局制约了植被格局,但在50-5000m的尺度上却没有。这一研究表明植被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依赖于不同的空间尺度。  相似文献   
125.
云南中部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ODIS NDVI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模型提取植被覆盖, 利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中部地区2000—2016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 并探讨了气候因子、地形因子、人类活动对其植被覆盖的影响。研究结果为: 云南中部地区植被覆盖春季最低(平均58.75%), 秋季最高(平均66.30%), 大部分地区年植被覆盖度的平均值在50%—70%之间; 植被覆盖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曲靖境内(>80%); 滇池周边人口高密度区植被覆盖常年最低(<20%)。近17年来云南中部地区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年平均增长率0.3%•a-1, 其中秋季增幅最大(0.42%•a-1)。坡度对植被覆盖影响较大, 坡度≤8°地区的植被覆盖明显较低。除了冬季降水量与植被覆盖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其他季节多呈现负相关关系; 气温与植被覆盖多呈现正相关关系, 云南中部地区植被覆盖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影响较大, 造林面积变化与植被覆盖趋势变化具有相对一致性,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昆明市区植被覆盖为常年最低。  相似文献   
126.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资料和ArcGIS, 利用2000—2016年云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NDVI与气温及降水之间的响应关系, 分析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类型对当地植被生态系统长势的潜在影响, 进行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2000—2016年NDVI整体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 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和东部的部分地区, 植被覆盖度减小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城市密集地区和滇西北。NDVI和气温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 尤其以东北和东部地区较为明显, 负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滇西北高海拔地区; NDVI和降水的相关性小于气温。基于NDVI的植被生态系统表现为适应和中度适应当地气候变化类型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89.16%, 主要分布于南部、东北部和东部地区; 表现为不适应当地气候变化类型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中部城市密集地区、滇西北部分地区。森林生态系统表现为适应和中度适应当地气候变化类型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9.29%, 主要分布于东部、东北部和南部部分区域, 不适应当地气候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和中部零星地区。  相似文献   
127.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兽类, 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代表物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位于地质活跃区, 地震及其次生灾对大熊猫栖息地植被的损毁和分割严重影响了野生大熊猫种群复壮进程。因此, 大熊猫栖息地地震后受损植被恢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自2008汶川特大地震之后, 学者们从栖息地植被覆盖、植被景观特征、植被群落组成结构和植被群落恢复构建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文章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综述, 指出了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8.
两种生境下鹅绒委陵菜无性系形态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调查统计的方法研究了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两种生境下鹅绒委陵菜无性系的形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草甸内的鹅绒委陵菜无性系绝大多数特征参数大于金露梅灌丛内,形态可塑性较显著,这与不同生境下的资源异质性特征密切相关。研究为生境适应假说提供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129.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的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植被覆盖和土地管理措施是土支离破碎中侵蚀的主要抑制因素之一,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中的植被覆盖与田间管理因子(C)是评价这种抑制作用的有效指标,并被广泛采用和深入研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能满足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保持规划的要求,在系统回顾该因子的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USLE和RUSLE中C因子估计方法及其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并概述了中国的覆盖与田间管理因子的研究进展。此外,总结国内在(C)因子估计值以及植被覆盖度,地面覆盖物和植被根系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等方面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我国覆盖与田间管理因子研究中存在的3个方面问题,并提出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30.
黄土高原退耕地的生态恢复   总被引:57,自引:7,他引:50  
在刈割干扰下,黄土高原退耕地恢复进程中植被从沙蓬(Agriophyllum arenarium)单优群落向以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优势种的群落演替。物种增加速度初期快,后期慢,退耕后恢复初期的新增物种主要是沙蓬和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中前期主要是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可成为群落的次优势种;中后期新增物种主要是多年生豆科植物,只是群落的伴生种,群落中1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地上生物量分别以8.8%的年平均速率减少或增加,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及所占比例上升,在退耕地恢复过程中,上层土壤中植物地下生物量比例与变化幅度增加,表现出浅层化趋势,退耕地恢复演替1-7年,土壤粘粒和粉粒减少,砂粒增加,7年后变化趋势相反,退耕地0-100cm土壤含水量在恢复期间呈逐渐上升趋势,中期增幅显著,全N和速效N在恢复前期减少,后期增加,在刈割利用下,退耕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全P,速效P和有机C持续衰竭,退耕地恢复到当前稳定的群落所需时间分别为优势种群8-9年,群落9-11年和土壤11-1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