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1篇
  免费   538篇
  国内免费   4254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530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555篇
  2009年   654篇
  2008年   739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500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0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21.
大豆苗期喷施水杨酸、间苯二酚和丹宁酸后,叶片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叶绿素、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下降,主茎生长速率加快。三种酚类物质对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间苯二酚、丹宁酸、水杨酸;对主茎生长速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丹宁酸、间苯二酚、水杨酸。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筛选能有效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形成生物被膜的乳酸菌,分析其活性成分并进行功能表征。【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筛选抑制LM形成生物被膜的不同乳酸菌提取物;通过酸中和、蛋白酶处理及热处理,推测抑制生物被膜活性物质以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crude polysaccharide,ECP)为主;乙醇沉淀法提取目标乳酸菌分离株胞外粗多糖,分析其抑制生物被膜形成活性和对LM生长的影响;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y,LC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胞外粗多糖对生物被膜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发酵乳杆菌CSC-19发酵上清液对1516-2LM生物被膜的抑制率为81.7%;经热和蛋白酶处理后,发酵上清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表明发酵上清液中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物质可能为胞外多糖;在不抑制LM生长的条件下所提取的胞外粗多糖抑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具有浓度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胞外粗多糖显著抑制了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生物被膜三维、有组织的蜂窝状结构被破坏,仅有少量的粘附细胞分散于细胞爬片表面。【结论】发酵乳杆菌CSC-19胞外粗多糖能有效抑制LM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望应用于高效防控该菌污染食品。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分离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征,为耐药菌的噬菌体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双层平板法从污水样本中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噬菌体;磷钨酸染色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测定其宿主范围,测定温度和pH稳定性、一步生长曲线和体外抑菌效果等生物学特性;体内抑菌试验评估噬菌体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N1203-1Af感染的大蜡螟幼虫的保护作用;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对其基因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分离共得到5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pEC-S163-2.1、pEC-S163-2.2、pEC-M1167-5Ar.1、pEC-m1291-2Dr.1和pEC-N1203-2Af.1;电镜结果显示噬菌体pEC-N1203-2Af.1属于短尾噬菌体中罕见的C3形态型,头部较长,长是宽的2–3倍;pEC-N1203-2Af.1可裂解受试15株大肠杆菌中的3株;感染10 min后进入指数增长期,–20-50℃、pH值为4.0–10.0的环境下均能够保持稳定活性;大蜡螟幼虫感染大肠杆菌N1203-2Af后噬菌体pEC-N1203-2Af....  相似文献   
124.
悬浮于3种不同缓冲介质中的牛皮菜(莙荙菜)PSⅡ颗粒经不同浓度的 Triton X—100处理后,用 DEAE—Toyopearl 650S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可分别得到3种具有不同光化学活性的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即放氧的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Ⅰ)、具DCIP光还原活性的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Ⅱ)和仅发生Pheo~-光累积的 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Ⅲ)。(Ⅰ)的多肽组分为 47、43、33、32、30、9 kD和4kD;(Ⅱ)的多肽组分为 47、32、30、9 kD和 4kD;(Ⅲ)的多肽组分为 32、30、9 kD和 4 kD。这3种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性;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与从菠菜等制备出来的相应3种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5.
圣倩倩  宋爽  陈文静  宋敏  祝遵凌 《生态学报》2023,43(12):5110-5121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光合作用能够反映植物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响应特性。探究城市道路机动车尾气中的典型污染物NO2气体,对植物叶片的生理光合响应特性。以二年生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幼苗为对象,利用智能化人工熏气室模拟熏气(NO2体积分数分别为0 μL/L (自然空气)、4 μL/L,8 μL/L,记作CK、T1、T2),观察NO2胁迫后三角梅的叶片形态、微观结构和光合特征。结果表明:(1)通过叶片形态观察发现,与CK相比,低浓度T1组叶片变化不明显,随着NO2气体胁迫浓度的增加,高浓度T2组叶片逐渐出现失水、叶表面有明显的水渍状或烧灼状黄色斑点。(2)通过叶片微观结构解剖发现,高浓度NO2胁迫后气孔皱缩程度增加,气孔开度减小;叶绿体结构变形,尤其是类囊体结构疏松,膨胀等变化。(3)叶片光合特性分析发现,T1和T2组的NO2胁迫导致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下降、光补偿点(LCP)增加,表观量子效率(AQE)和暗呼吸速率(Rd)在4种光响应模型中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4)4种光响应模型中,CK组决定系数(R2)越高,均方根误差(RMSE)越低,精度最高,尤以叶子飘等机理模型为最优,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直角双曲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梅可通过自身的形态变化、调整光合特征参数,较好地适应不同浓度的NO2,尤其是高浓度急性胁迫下,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不同道路绿地三角梅的推广应用,对探究三角梅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揭示其对环境异质性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6.
127.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冷藏温度下日本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anicum成虫生物学特性及F1代的生长发育,明确日本刀角瓢虫成虫最适冷藏温度。【方法】将日本刀角瓢虫成虫置于不同低温(7,10,13和16℃),贮藏10 d时测定其存活率、单雌产卵量、寿命和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4龄若虫的日捕食量,以及日本刀角瓢虫F1代存活率和发育历期;qRT-PCR测定日本刀角瓢虫成虫体内热激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日本刀角瓢虫成虫在16℃低温贮藏10 d时,其存活率、雌雄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和日捕食量以及F1代存活率均与贮藏在26℃的对照无显著差异(存活率:99%vs 100%;雌成虫寿命:110.65 d vs 106.87 d;雄成虫寿命:123.12 d vs 108.79 d;单雌产卵量:399.19粒vs 422.63粒;日捕食量:34.70头vs 31.95头;F1代存活率:80.39%vs 94.12%);但其F1代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128.
青天葵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廷松  何茂金  兰祖栽  黎廷芝   《广西植物》1993,13(3):263-266
本文报道青天葵的栽培研究结果。采用较大的种苗种植可获得较大的种茎;选用大中种茎,适当密植,在60—70%的荫蔽度条件下产量较高;适当推迟收获期,不但产量高,而且形成的球茎较大,有利于青天蔡的繁殖和生长。  相似文献   
129.
文章旨在研究菜籽粕与棉籽粕复合替代饲料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肉品质及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计了5组等氮等能的饲料,以含鱼粉25%的处理组为对照饲料(FM),以菜籽粕与棉籽粕3﹕2混合后分别替代其中的10%、20%、30%和40%鱼粉,设置了RM10、RM20、RM30和RM40四个试验组。使用初始体质量为(2.38±0.10) g的黄颡鱼幼鱼,分别用上述5种饲料饲喂10周。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菜粕棉粕混合替代水平达到20%及以上时黄颡鱼肌肉中的粗蛋白与粗脂肪显著降低,而水分和灰分则无显著差异;肌肉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肌纤维中直径≥50μm的纤维数量随着替代水平达到20%后不断减小,而≤20μm的纤维数量则呈现上升趋势;植物蛋白源的替代也会对黄颡鱼的肌肉质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肌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myod、myog和mrf4的mRNA水平随着替代水平上升而逐渐升高,而myf5与mstn的基因表达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TOR通路相关基因中的akt、tor和s6k1等基因随着替代水平升高而下降, 4e-bp1则随着替代水...  相似文献   
130.
1986—1989年的鱼种池塘越冬对比饲养与室内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长江以南草鱼种在冬季大部分时间仍能开口摄食。若不是密集越冬,并在晴天加强培育,越冬期间鱼种的平均生长率可达10—14%,鱼体丰满系数、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含量,肌肉、肝脏中大部分营养成分较越冬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补充投饵的半密集越冬组,鱼种体重、丰满系数能维持在越冬前水平(p>0.05),但血液、肌肉、肝脏中部分营养指标仍明显下降(p≤0.05);而饥饿条件下密集越冬组,鱼种消瘦9—14%,腹内肠系膜脂肪消耗殆尽,丰满系数、肝脏、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且出现贫血状态。试验证明了越冬鱼种放养密度及饲养管理的不同,将影响鱼种质量的优劣和次年的成鱼养殖产量。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大部,淮河、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改革鱼种越冬制度,采取稀放精养的必要性和提高越冬鱼种质量与产量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