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83篇
  免费   1991篇
  国内免费   14251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823篇
  2022年   1055篇
  2021年   1067篇
  2020年   931篇
  2019年   931篇
  2018年   859篇
  2017年   898篇
  2016年   938篇
  2015年   1151篇
  2014年   1713篇
  2013年   1515篇
  2012年   1930篇
  2011年   2046篇
  2010年   1957篇
  2009年   2197篇
  2008年   2496篇
  2007年   2172篇
  2006年   2022篇
  2005年   1898篇
  2004年   1809篇
  2003年   1823篇
  2002年   1927篇
  2001年   1735篇
  2000年   1561篇
  1999年   1239篇
  1998年   1135篇
  1997年   1294篇
  1996年   1169篇
  1995年   1246篇
  1994年   1238篇
  1993年   1056篇
  1992年   1064篇
  1991年   977篇
  1990年   910篇
  1989年   899篇
  1988年   371篇
  1987年   273篇
  1986年   231篇
  1985年   315篇
  1984年   180篇
  1983年   134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1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8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14篇
  1950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中生植物脯氨酸含量为0.42mg/g.dw, 低于少浆旱生植物(1.73mg/g.dw)。多浆旱生植物脯氨酸含量最高(7.22mg/g.dw),为前两者的17倍和4倍,两类旱生植物在干旱条件下(非灌溉)脯氨酸含量均高于灌水处理。少浆与多浆旱生植物的光合强度(16.74,14.04CO2mg/g.dw.h)差异不大,而中生植物(37.57mg/g.dW.h)略高于多浆旱生植物(4.73CO2Mg/g.dw.h),与中生植物(7.60Co2mg/g.dw.h)接近,光合/呼吸值,少浆,多浆与中生植物分别为2.50,3.09和4.59,说明中生植物的合成明显大于消耗,季节动态中,中生植物显著高于两类旱生植物,叶绿素总量三类植物差异甚微。  相似文献   
172.
柑桔近缘植物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柑桔近缘植物14个种群的种子及幼苗的酯酶同工酶,根据酶谱及扫描图的异同,分析了彼此的亲缘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柑桔近缘植物种属间的酯酶同工酶的酶带数目,酶活性,迁移率及酶谱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同工酶也具有不同表现形式,特别是柑桔种子的酯酶同工酶谱一般较稳定,可以作为柑桔亲缘关系的生化遗传指标。  相似文献   
173.
大叶杨组组间杂交花粉-柱头相互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大叶杨为母本,分别与小叶杨、欧洲黑杨、响叶杨进行人工杂交,并以大叶杨×大叶杨为对照,观察其花粉与柱头相互作用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大叶杨柱头细胞在授粉前表现生理活跃,含丰富的细胞器,壁外被含分支通道的角质层。接受大叶杨及欧洲黑杨花粉的柱头细胞内部仍有丰富的细胞器,膜结构保存完好。接受小叶杨及响叶杨花粉的柱头细胞衰亡较快,授粉部位沉积厚的胼胝质,细胞内部液泡化,膜结构逐渐消失,细胞质电子密度加大。欧洲黑杨花粉行为与大叶杨花粉行为相似,花粉能迅速萌发,并以短管形式穿入柱头,异常行为罕见。小叶杨及响叶杨花粉萌发后只有半数花粉管能以短管形式进入柱头,其中部分管内沉积胼胝质,另半数花粉管在柱头上表现各种异常行为——扭曲、爬行、肿胀、提前破裂释放内容物及先端沉积胼胝质。由各种花粉在大叶杨柱头上的行为和大叶杨柱头对各种授粉的反应判断,与大叶杨杂交亲和力在柱头阶段表现由强至弱依次是欧洲黑杨、小叶杨、响叶杨。  相似文献   
174.
在NH4^ 或在无氮培养条件下,对多变鱼腥藻的营养细胞照光并通过N3气24小时,均可诱导出可逆氢酶,照光和厌氧是在多变鱼腥藻营养胞中诱导出可逆氢酶的必要条件。--在NH4^ 或无氮两种培养条件下所诱导出的可逆氢酶的性质基本相同。(1)当提供还原甲基紫精做它的电子供体时,它们能够放氢;当提供苄基紫精做它的电子受体时,它们都可以吸氢。(2)它们都是热稳定的,并对O2都是不敏感的。(3)它们的放氢活性的最适pH相同,为pH7-7.5。(4)在NH4^ 和无氮培养条件下,所诱导的可逆氢酶的Km值(对于放氢)分别为300umol/l和295umol/l,大致相同,如此高的Km值表示它们在细胞中的代谢功能可能是放氢。(5)CO抑制它们的放氢活性,而C2H2对它们的放氢活性没有影响,在NH4^ 培养条件下,从从变鱼腥藻营养细胞所诱导出的可逆氢酶的放氢活性可达1530nmol H2/mg. 干重.小时。它比在无氮培养条件下所诱导的可逆氢酶的放氢活性高3-5倍,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多变鱼腥藻在无氮培养条件下,异形胞的出现影响营养细胞中可逆氢酶的合成和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5.
吴兆洪   《广西植物》1988,(2):169-178
<正> 本稿亦为作者的讲学稿之一。原来是不打算作为独立的专题,而把内容分散在以前几次讲学中简略提及,但多次讲完后,均被要求集中材料专题讲述我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现将这专题的材料集中,写成此讲学稿。由于蕨类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较长,问题错综复杂,在选材方面仍需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希望能将这一学科的全面的、真实的历史写好。本稿仅为作者的看法,欢迎同行们广泛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76.
李林初   《广西植物》1988,(2):135-141
本文比较了金松(属)和杉科其他各属植物的核型,它的染色体数目(2n=20)和基数(x=10)较低,其核型最为对称。细胞学资料支持金松属从杉科分出另立金松科SciadopityaceaeHayata,它的系统位置则很可能比杉科来得原始。这也得到古植物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7.
中药马蓝叶及其混乱品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燮才  杨芬  韦家福   《广西植物》1988,(3):239-243
马蓝叶是加工传统中药青黛的主要原料。为了确保药材质量,作者对中药马蓝叶及其混乱品种球花马蓝、疏花马蓝、广西马蓝的原植物、药材性状、叶组织显微特征和薄层层析鉴别等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混乱品种虽与马蓝叶是同属植物,但不含马蓝叶的有效成分靛玉红,应仔细鉴别,不宜混用。  相似文献   
178.
银杏叶不同生长期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简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陈秀珍   《广西植物》1988,(4):363-364
木文研究了银杏(Ginkgo biloba L.)不同生长期叶的总黄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叶含黄酮量较高,结果株叶总黄酮含量比不结果株高。  相似文献   
179.
王献溥  杨继盛   《广西植物》1988,(3):209-214
王献溥教授为一生态地植物学家,晚近对自然保护区问题的研究不遗余力,苦心探索此项事业发展的途径,撰写了不少文章发表于国内若干学术刊物,本刊亦曾登载过多篇,尤以本刊第五卷(1985)第四期所载的“关于联营保护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一文的意义至为重大。读了此文,令人觉得保护区已找到了出路,其前途已露曙光,料想在产业界和科技界关心保护区事业的人士中已普遍激起了共鸣。现贵州省威宁县草海保护区的建立,实际上无异是响应联营保护区思想的实施行动。今特在本刊发表王献溥、杨继盛两同志的文章,冀能博得社会上对保护区事业更大的关注和研讨,推动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把自然保护区事业一步一步地建成对我国四化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新兴事业。  相似文献   
180.
琥珀酸弧菌L-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初级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表达型噬菌体λgtll为载体,以及125I标记的放射免疫抗体为探针,从EcDR I酶切的琥珀酸弧菌(Vyibrto succinogenes)染色体DNA片段中克隆得到携带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目的片段,在宿主菌E.Coil Y 1090 中得到表达。经酶解和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该插入DNA片段的分子量为5.8kb.重组DNA感染另一宿主菌E.ColiYl089后所产生的酶蛋白具有L-天门冬酰胺酶活力。用重组DNA(λgt11-AS8)为探针进行southern DNA杂交,琥珀酸弧菌染色体DNA的Ec0R I酶切片段中,出现一条位置在5.8kb处的杂交带,证明我们克隆到的携带L-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目的片段来自琥珀酸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