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定量测定单棕榈酰莽草酸的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反相Symmetry C18柱4.6×250 mm i.d.(填料粒度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水-甲酸(80∶20∶0.2);流速0.8 mL/min;ELSD漂移管温度:80℃,载气流速:2 L/min。3-,4-和5-棕榈酰莽草酸纯品采用酶法合成,合成产物经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制备纯化得到纯品。在该色谱条件下,3-,4-和5-棕榈酰莽草酸在0.21~4.12μg的范围内,其质量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1,0.9998,0.9997),回收率分别为95.2~98.7%,96.1%~98.2%,96.3%~98.5%;RSD分别为1.6%,1.8%,1.9%。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较好的特点,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单棕榈酰莽草酸,尤其适用于非水相酶促反应合成体系中的产物检测。  相似文献   
92.
在植物界中,有一个奇异的家族——棕榈科,它不仅打破了多项世界吉尼斯记录,还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
目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但脂代谢异常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仍需探讨.去乙酰化酶SIRT1在细胞内的糖脂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应用体内外模型探讨不同类型高脂状态下肝细胞内SIRT1蛋白表达的改变,进而揭示肥胖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可能分子途径.方法:分别采用含有不同浓度棕榈酸或油酸的培养液培养HepG2肝细胞1天,检测细胞内SIRT1的蛋白水平;同时采用高脂饲料造小鼠肥胖模型,检测肝脏组织内SIRT1的表达改变.结果:三种不同浓度的棕榈酸均未引起HepG2肝细胞内SIRT1表达的改变,与棕榈酸有所不同,两种浓度的油酸均引起细胞内SIRT1表达的显著降低,分别是对照组的65%和58%.在高脂动物模型中同样未发现肝组织内SIRT1蛋白表达的改变.结论:SIRT1作为细胞内糖脂代谢通路的交叉点,其表达的改变有利于揭示脂代谢异常是如何引起糖代谢紊乱的.油酸的大量摄入可以导致甘油三酯在肝脏中的蓄积和影响肝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而本文提示油酸诱导的细胞代谢改变很可能通过下调SIRT1来实现,其表达的改变为探讨肥胖引起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4.
棕榈残渣(Empty fruit bunch,EFB)为原料,通过预处理、酶解、发酵等过程制备纤维乙醇.首先对比了碱、碱/过氧化氢等预处理条件对棕榈残渣组成及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稀碱预处理效果较好.适宜的稀碱预处理条件为:NaOH浓度为1%,固液比为1∶10,在40℃浸泡24 h后于121℃下保温30 min,在该条件下,EFB的固体回收率为74.09%,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为44.08%、25.74%和13.89%.对该条件下预处理后的固体样品,以底物浓度5%、酶载量30 FPU/g底物酶解72 h,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解率分别达到84.44%和89.28%.进一步考察了酶载量和底物浓度对酶解的影响以及乙醇批式同步糖化发酵,当酶载量为30 FPU/g底物,底物浓度由5%增加至25%时,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接种量为5%,VIV)发酵72 h后乙醇的浓度分别为9.76 g/L和35.25 g/L,可分别达到理论得率的79.09%和56.96%.  相似文献   
95.
警惕外来危险性害虫椰蛀梗象入侵为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永跃  曾玲  王琳  陈忠南 《昆虫知识》2006,43(3):423-426
椰蛀梗象Homalinotus coriaceusGyllenhal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圭亚那、巴拉圭、阿根廷北部、厄瓜多尔、秘鲁、委内瑞拉,严重危害棕榈科植物。为警惕该虫的传入,对椰蛀梗象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等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96.
棕榈酰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稳定性,用棕榈酸对其进行了修饰,在修饰条件下,酶分子表面氨基修饰率为55%时,酶的活力回收为63%。修饰后的酶在耐热、耐酸、耐碱、抗有机溶剂变性和抗蛋白水解能力上均高于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为将超氧化物歧化酶作成实用药物和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7.
从紫红丝膜菌子实体粗提物中分离得到棕榈酸、麦角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大黄素甲醚、1-羟基-3-甲基-2-异丙基-6,8-二甲氧基蒽醌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气质联机分析,黄色油状物鉴定出9个化合物,主要为具有香气成分的不饱和脂肪醛类化合物,紫色粉末物鉴定出5个化合物,主要为开链饱和烷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8.
从紫红丝膜菌子实体粗提物中分离得到棕榈酸、麦角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大黄素甲醚、1-羟基-3-甲基-2-异丙基-6,8-二甲氧基蒽醌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气质联机分析,黄色油状物鉴定出9个化合物,主要为具有香气成分的不饱和脂肪醛类化合物,紫色粉末物鉴定出5个化合物,主要为开链饱和烷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
棕榈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华  尹光天  甘四明 《广西植物》2004,24(4):354-358
对国内外棕榈藤的资源保护、遗传多样性以及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 ,提出了棕榈藤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并借鉴其它植物育种现状提出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小檗碱保护棕榈酸诱导的胰岛βTC3细胞的可能机制,观察PTEN是否参与该过程,以及小檗碱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用1.0 mmol/L棕榈酸制作胰岛βTC3细胞脂毒性损伤模型,给予小檗碱干预;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West-ern blot法进行PTEN、p-AKT、AKT、Bcl-2、Bax、活性Caspase3蛋白的检测。实验分3大组(对照组、棕榈酸组、棕榈酸+小檗碱治疗组),棕榈酸分别作用3个时间段(24、48、72 h)。结果:(1)放射免疫法胰岛素分泌测定结果显示:β细胞暴露于棕榈酸24 h后,5.6、16.7 mmol/L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添加小檗碱干预后胰岛素分泌较棕榈酸组回升,但较对照组减少(P均0.01)。(2)在棕榈酸处理的3个时间段内,与对照组相比,棕榈酸组的PTEN、Bax、Active-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AKT、Bcl-2蛋白水平下降;小檗碱干预后PTEN、Bax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AKT、Bcl-2蛋白水平提高(P均0.01)。结论:小檗碱可改善棕榈酸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抑制脂毒性诱导的PTEN表达增加,减少促凋亡基因Bax、Active-Caspase3表达,并增加抑凋亡基因Bcl-2基因表达及AKT的活化,从而拮抗棕榈酸诱导的β细胞凋亡,保护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