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9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1.
112.
[目的]囊泡病毒是一类体液传播的昆虫病毒,具有特殊的致病历程和良好的生防应用潜力.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Heliothis virescens ascovirus 3h,HvAV-3h)是我国分离的第一株囊泡病毒,其编码的3H-117蛋白被报道为HvAV-3h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方法]为了进一步探究3h-117基因...  相似文献   
113.
SINPV基因组酶切图谱及多角体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XabI、XhoI、BamHI、PstI、SacI、HidnⅢ、SmaI酶解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广州株基因组DNA,分别得到26、26、24、20、13、17、9、1条片段,并算得基因组平均大小为136.0kbp。以AcNPV多角体基因的部分读码框为探针,经Southem杂交将SINPV多角体基因定位于XbaIO片段上。将此片段克隆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I  相似文献   
114.
幼虫食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繁殖及飞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江幸福  罗礼智 《昆虫学报》1999,42(3):270-276
报道了人工饲料、圆白菜和玉米苗三种食物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发育历期、蛹重以及成虫产卵和飞行能力的影响。幼虫取食人工饲料时发育历期最短,蛹最重(138 mg),产卵量最高(643粒);在12 h的吊飞测试中,成虫飞行距离最远(25.5 km),飞行时间最长(6.2 h),飞行超过10 km的个体占67.9%,超过5 h的占60.7%。幼虫取食玉米苗时发育历期最长,蛹最轻(52 mg),产卵量最低(416粒),成虫仅能飞行3.3 km,1.7 h,飞行超过10 km或5 h的个体均仅占4.2%,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人工饲料组。幼虫取食圆白菜时各项指标与人工饲料组基本相似(幼虫历期和蛹重除外),而显著优于玉米苗组(幼虫历期除外)。这些结果表明,幼虫食物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产卵及飞行能力均有显著的影响,因而是影响其个体发育、种群增长及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由于取食本人工饲料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两种食料植物,因而可作为饲养甜菜夜蛾的实用饲料。  相似文献   
115.
为获取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具有高致病力的生防真菌,从福建省不同地区分离得到8株寄主为鳞翅目和半翅目幼虫僵虫的绿僵菌Metarhizium,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其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和蛹的致病力,并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致病力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8株绿僵菌菌株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和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其中菌株FJMR2和FJXY7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在5×107个/mL孢子浓度下,FJMR2和FJXY7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88.76%和82.13%,对蛹的致死率分别为86.57%和84.00%;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81 d和4.93 d,对蛹的LT50分别为4.94 d和4.83 d。经鉴定菌株FJMR2和FJXY7均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本研究获得2株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和蛹具有高致病力的莱氏绿僵菌菌株,在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6.
117.
刘佳  周勇  朱航  马海昊  邓希乐  周小毛  柏连阳 《昆虫学报》2016,59(11):1254-1262
【目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该害虫在湖南省5个主要蔬菜种植区的抗药性水平,并探讨该害虫对茚虫威的抗性与解毒代谢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为斜纹夜蛾有效防控及抗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14-2016年湖南5地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10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将斜纹夜蛾敏感种群3龄幼虫在死亡率40%~70%的选择压下用茚虫威进行汰选,比较了斜纹夜蛾敏感种群和抗茚虫威种群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活性。【结果】湖南5地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产生了26.9~220.2倍的抗性,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68.3~890.8倍的抗性,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21.0~267.2倍的抗性,对相对较新型杀虫剂(甲维盐、阿维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产生了5.2~53.4倍的抗性。经茚虫威汰选后第14代[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 RR)=26.43]斜纹夜蛾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活性分别上升2.86, 1.01和1.83倍。【结论】斜纹夜蛾对多种药剂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性,斜纹夜蛾幼虫羧酸酯酶和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活性增强可能是斜纹夜蛾对茚虫威的抗性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8.
王兴亚  许国庆 《昆虫学报》2014,57(9):1061-1074
【目的】为了明确我国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阐明该种害虫在我国的种群历史动态。【方法】本研究对采自我国20个地理种群的529头甜菜夜蛾样品进行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利用DnaSP 5.0和Arlequin 3.11软件分析种群间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基因流水平及分子变异,构建了单倍型系统发育树与单倍型网络图。【结果】在所分析的所有529个序列样本中,共检测出10个单倍型,其中Hap_1为所有种群所共享。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Hd=0.257±0.025,Pi=0.0007±0.0001,Kxy=0.323),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FST=0.211),基因流水平较高(Nm=1.870)。AMOVA分析表明,甜菜夜蛾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种群间变异水平较低。各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R2=0.005,P>0.05)。各单倍型相互散布在不同种群中,未形成明显系统地理结构。中性检验(Tajima’s D=-2.177, P<0.05; Fu’s FS=-8.629, P<0.05)与错配分布分析表明,我国甜菜夜蛾种群曾经历种群近期扩张。【结论】研究结果揭示,甜菜夜蛾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并未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验证了甜菜夜蛾具有高度的迁飞能力。  相似文献   
119.
山东省二点委夜蛾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暴发为害的一种玉米新害虫.为了系统揭示二点委夜蛾种群在山东省的扩散途径与发生规律,本研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mtCOI)基因对山东省12个地市的二点委夜蛾种群以及威海1个二点委夜蛾形态近似种种群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130条二点委夜蛾mtCOI基因(608 bp)共有24个单倍型,7条二点委夜蛾形态近似种的mtCOI基因共有2个单倍型.单倍型网络图与系统发育树显示,威海地区二点委夜蛾形态近似种与其他种群分为2大组,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遗传分化,遗传距离为0.044~0.054.AMOVA分析表明,山东省二点委夜蛾种群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组间,该地区二点委夜蛾并没有经历过种群扩张.该研究为此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0.
本文对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两个分离株(SeMNPV-M,SeMNPV-Z)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比较,并对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的田间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病毒生物测定结果显示,SeNPV-M和SeNPV-Z感染三龄幼虫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195.8 PIBs/克饲料和242.4 PIBs/克饲料.使用6000PIB/克饲料的病毒剂量感染三龄幼虫,其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3.50d和3.68d.甜菜夜蛾病毒杀虫悬浮剂已在工厂生产,田问实验结果表明,甜菜夜蛾病毒杀虫悬浮剂可有效控制目标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