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9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徐广  郭予元 《昆虫知识》2001,38(1):8-11
本文综述了实夜蛾亚科的种间杂交研究进展 ,包括已进行种间杂交的种类 ,H eliothis virescens和 H eliothis subflexa杂交后的回交雄虫不育现象、机理、杂种后代与其它生物的关系 ,以及在遗传防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2.
杆状病毒SpltMNPVSl136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产物功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计算机分析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ltMNPV)基因组序列,发现第136个读码框基因表达产物具有病毒囊膜蛋白的基本特征,计算机预测的SL136蛋白氨基酸序列N端具有信号肽,C端具有跨膜区,N端区还有一个许多病毒融合蛋白共有的卷曲螺旋结构。通过PCR扩增,我们克隆了Sl136基因并分别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BVSl136及重组病毒表达载体,SDS-PAGE结果表明Sl136基因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均获得了较高的表达,另外,我们还构建了一个瞬时表达载体pUCSl136。单独转染Sl-zsu-1细胞后,低pH值环境可诱导细胞发生膜融合并形成合胞体,这些实验结果表明,Sl136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个病毒膜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03.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BamHI—J片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报道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MNPV)BamHI-J片段的序列结构。该片段定位于SpltMNPV基因组25.8-29.9图单位(msp unit),包括4个完整的开放读码框,几丁质酶基因(chiA)的3′端部分序列和一个同源区(hr)的部分序列。4个完整的读码框包括lef-8基因,杆状病毒J结构域蛋白基因(baculovirus J domain protein gene,bjdp),ORF570和ORF165。序列分离表明:ORF570与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dispar MNPV)的解旋酶-2基因有31%的氨基酸同源性。ORF165为SpltMNPV特有。J结构域蛋白在其他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尚未见报道,其氨基酸序列N端存在J结构域,推断该蛋白质具有与DnaJ蛋白类似特征。lef-8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已报道的杆状病毒基因组中的lef-8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具有高的同源性,且其C端具有与其他杆状病毒LEF-8类似的保守序列CIKICGIHGQKG。  相似文献   
104.
大豆对斜纹夜蛾幼虫抗性遗传的发展表达过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分离分析方法,通过4个感抗杂交组合研究了在网室人工接入斜纹夜蛾幼虫的条件下大豆抗斜纹夜蛾植株反应发育过程的遗传。不论P1、P2、F1、F2、F2:3多世代联合分析或单个分离世代分析,结果均表明大豆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抗性为两对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式。但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随害虫数量的变化,其抗虫性遗传呈动态变化过程。在两对主基因充分表达日期,主基因的遗传率较高,达70.40%-99.21%,环境影响较小;多基因遗遗传率较低,为0.00%-22.29%。  相似文献   
105.
甜菜夜蛾寄生性天敌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三年来,在广州菜区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的防治研究中,作者对其天敌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共发现寄生性天敌15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获得在昆虫细胞中有效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1基因和3CD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为制备脊髓灰质炎病毒样颗粒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将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Mahoney株)的P1基因和3CD基因构建到供体质粒中,通过flash BAC ULTRATM系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将Mahoney株的P1基因与Sabin株Ⅲ型的3CD基因组合,用同样方法构建重组杆状病毒。通过接种昆虫细胞草地贪夜蛾细胞(sf-9细胞)对两种病毒进行扩增,再接种昆虫细胞粉纹夜蛾细胞(High five细胞)扩大培养,并通过定量PCR对P1和3CD基因的表达进行验证,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1蛋白的表达及被3CD蛋白酶剪切的情况。结果获得了两株稳定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1和3CD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其中,重组杆状病毒(Bac U-Mahoney-P1-3CD)在感染细胞后,3CD蛋白酶表达量较低,不能有效剪切P1前体蛋白;而重组杆状病毒(Bac U-Mahoney-P1-Sabin PV3 3CD)感染细胞后,3CD蛋白酶的表达量和对P1前体蛋白的剪切效力都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Mahoney株P1基因和Sabin株Ⅲ型的3CD基因的组合构建重组杆状病毒,可有效地在昆虫细胞中表达P1和3CD基因,并且Sabin株Ⅲ型的3CD蛋白酶可有效地剪切Mahoney株的P1前体蛋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明确寄主植物对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甜菜夜蛾Spodostera exigua (Hübner)幼虫体内参与黑化反应的关键酶的影响。【方法】借助紫外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测定了取食不同食物(蕹菜、甘蓝、黄豆和人工饲料)的感毒与未感毒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中多酚氧化酶、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含量。【结果】两因素分析显示,感毒和食物两个因子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幼虫血淋巴中这3种酶的活性;进一步比较发现,取食蕹菜的感毒幼虫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取食甘蓝的次之,而以黄豆和人工饲料为食物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感毒幼虫血淋巴中其他两种酶活性也表现相同的趋势。【结论】寄主植物能够调控感毒甜菜夜蛾幼虫体内参与黑化反应的关键酶活性,而这些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寄主植物调控甜菜夜蛾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8.
林广云  龙綮新 《病毒学报》1997,13(2):151-158
利用空斑技术,从既能形成多角体又含TK酶基因的苜蓿丫纹夜蛾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TK中,纯化了一株形成大立方形多角体的病毒突变AcMNPV-TDm1513。用Eoorl、RstⅠ、BglⅡ及KpnⅡ等限制性内切酶对它做了酶切分析,并克隆了多角体蛋白全基因及其侧翼部分的片段。对所克隆的部分了理测定结果,发现在多角体蛋白基因读码框内只出现了一个碱基的突变,导致了第25位的氨基酸密码子由GGT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谷氧还蛋白(glutaredoxin, Grx)是生物体内依赖硫醇的抗氧化酶,在生物氧化胁迫和细胞凋亡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测定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谷氧还蛋白家族成员SeGrx1的基因序列以及酶催化反应特性,为揭示其在昆虫体内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前期获得的甜菜夜蛾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甜菜夜蛾Grx1基因cDNA全长序列。将甜菜夜蛾Grx1基因的ORF序列连接至pET-16b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菌株中,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后用镍柱和Superdex75/200分子筛纯化;采用荧光酶标仪测定纯化的SeGrx1的活性及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甜菜夜蛾SeGrx1基因(GenBank登录号: MK318813) cDNA全长738 bp,其中5′非编码区长40 bp,3′非编码区长347 bp,开放阅读框(ORF)全长351 bp,编码11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12.57 kD,活性位点为CPYC,为双巯基谷氧还蛋白。SeGrx1中心由4个平行和反向平行的β-strand混合组成,外围被5个α螺旋包围。成功构建pET-16b-SeGrx1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高表达,经过诱导和纯化条件的优化,获得纯度在95%以上的SeGrx1目的蛋白。以人类谷氧还蛋白hGrx1为标准,SeGrx1比活力为0.577 U/mg pro,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20.5 U/mg pro,米氏常数Km为14.3 nmol/L。【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在体外大量表达了甜菜夜蛾谷氧还蛋白SeGrx1,并且获得了它的酶促动力学参数,为进一步挖掘谷氧还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探索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温度对双委夜蛾种群生态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是新发现的一种农业害虫,为探索温度对双委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l6,21,26,30,34(±1)℃,RH为70%±5%、光周期为14L︰10D条件下,测定了双委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产卵量,组建了双委夜蛾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结果表明,双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世代发育起点温度(C)为9.88℃,有效积温(K)为906.53日·度;卵的孵化率在不同的温度下无显著差异;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则以21~30℃为最高;成虫的产卵量以21~26℃为最高,而在16℃和30℃时显著降低,在34℃下成虫不能交配,30℃成虫交配率仅为46%;生命表分析表明,26℃双委夜蛾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内禀增长率取得最大值,分别为98.5和0.1。【结论】21~26℃是最适宜双委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