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1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409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651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541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538篇
  2003年   613篇
  2002年   695篇
  2001年   551篇
  2000年   564篇
  1999年   491篇
  1998年   456篇
  1997年   551篇
  1996年   466篇
  1995年   570篇
  1994年   530篇
  1993年   498篇
  1992年   526篇
  1991年   498篇
  1990年   437篇
  1989年   436篇
  1988年   151篇
  1987年   125篇
  1986年   110篇
  1985年   141篇
  1984年   115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51.
记述了采自中国山东泰山癩蝗科癩蝗亚科1新属驼笨蝗属Humphaplotropis gen.nov.,1新种,泰山驼笨蝗Humphaplotropis taishanensis sp.nov.,新属近似笨蝗属Haplotropis Saussure,1888,区别特征为雄性前胸背板沿中隆线呈驼背隆起;前缘中央呈尖角形突出,其顶端几乎到达两复眼之间的中部;后缘中央呈尖角形突出,其顶端到达第1腹节的中部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驼笨蝗属,新属Humphaplotropis gen.nov.(图1~4)词源:新属属名源自Hump-驼状隆起,-haplotropis为近似属笨蝗属Haplotropis Saussure,1888.意为前胸背板呈强烈驼背隆起的驼笨蝗属.泰山驼笨蝗,新种Humphaplotropis taishanensis sp.nov.(图1 ~4)正模♂,山东泰山(36°15′N,117°07′E),1981-06-23,采集者不明.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标本产地地名.  相似文献   
952.
记述了采自中国腺水螨科1新纪录亚属,拟腺水螨亚属Pseudolebertia Thor,1897及1新纪录种,光足腺水螨Lebertia(Pseudolebertia)abseta Guo,Jin et Asadi,2006.检视标本存放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953.
首次报道了纵纹谷蛾属Amorophaga Zagulajev,1968及日本纵纹谷蛾A.japonica Robinson,1986在中国的分布.首次描述了日本纵纹谷蛾雌性个体,简要讨论了该种抱器瓣及爪形突的变异,并提供了成虫及外生殖器图.日本纵纹谷蛾Amorophaga japonica Robinson,1986中国新纪录(图1~7)本种与A.cryptophori外形上相似,但可根据雌雄外生殖器特征进行区分:本种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基部不特化,小叶末端具2或3枚小刺突,抱器瓣背缘具1粗指状小叶,不达抱器瓣末端,雌性外生殖器第8背板后缘不特化;而A.cryptophori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基部特化形成l对形似颚形突的突起,小叶末端不具刺突,抱器瓣背缘具1宽叶,超过抱器瓣末端,雌性外生殖器第8背板后缘特化,形成三叶状结构.研究标本:1 ♂,江西上饶三清山(28°93′N,118°09′E;海拔389 rn),2012-05-15,李锦伟采,玻片号YLL12129;1 ♂,浙江清凉峰龙塘山(30°07′N,118°51′E;海拔500 m),2012-05-22,杨琳琳、张振国采,玻片号YLL12113m,YLL12113w;1 ♂,福建武夷山三港(27°45′N,117°41′E;海拔740 m),2004-05-19,于海丽采,玻片号MYH11006;1 ♂,1♀,广东连州大东山(24°46′N,112°41′E;海拔650m),2004-06-21,张丹丹采,玻片号XYL08043m,YLL11046f.分布:中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日本.  相似文献   
954.
研究了我国实姬蜂属Strongylopsis Brauns,1896,描述1新种,西藏实姬蜂Strongylopsis xizangensis sp.nov.,并附有特征图.根据Kasparyan(1974)的检索表,对世界实姬蜂属分种检索表进行了改编.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膜翅目标本馆.西藏实姬蜂,新种Strongylopsis xizangensis sp.nov.(图1~11)鉴别特征 本种与中华实姬蜂S.chinensis He相似,但可从以下特征与后者区别:1)前翅小翅室近五边形(后者四边形);2)前翅1m-cu脉中央有1脉桩(后者1m-cu脉平滑,无脉桩);3)后足第3跗节短于第5节(后者等长);4)后足黑色(后者后足褐色,仅基节和转节黑色);5)后单眼间距与单复眼间距等长(后者后单眼间距短于单复眼间距).正模♀,西藏莫格(29°31 ′N,96°34′E;海拔3 772 m),2009-06-11,谭江丽采,编号200907053.分布:中国西藏.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标本采集地地名.中华实姬蜂Strongylopsis chinensis He,1996(图12~21)鉴别特征 本种与斑翅实姬蜂S.belua Kuzin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种:1)前翅小翅室受纳2m-cu脉与端部0.28处(后者在中央处);2)前翅1cu-m脉无脉桩(后者有);3)前翅无暗斑(后者前翅在径室处有暗斑).研究标本:正模♀,青海玉树(32° 56′N,97°16′E),1981-08,邱应章采,编号820291.分布:中国青海.  相似文献   
955.
记述中国叶蜂亚科2新种:孙氏金蓝叶蜂Metallopeus sunae Wei et Zhang,sp.nov.和光额横带叶蜂 Tenthredo nitidifrontalia Wei et Zhang,sp.nov.前者隶属于金蓝叶蜂属Metallopeus Malaise,1934,后者隶属于叶蜂属Tenthredo Linnaeus,1758的横带叶蜂种团T.pompilina group.金蓝叶蜂属的分布纪录向北延伸约10个纬度.  相似文献   
956.
碱蓬属植物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爱琴  庞秋颖  阎秀峰 《生态学报》2013,33(12):3575-3583
碱蓬属(Suaeda)植物是一类典型的真盐生植物,属于重要的盐生植物资源,全球广泛分布.人们已经对20种碱蓬属植物进行了观察和盐胁迫实验,研究了不同器官或组织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对盐胁迫的反应,并基于这些研究分析了盐胁迫的应答机制.叶片肉质化、细胞内离子区域化、渗透调节物质增加和抗氧化系统能力增强是碱蓬属植物响应和适应盐胁迫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工作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植物地上部分,而对植物地下部分的研究较少;多是少数生物学指标或生理学现象的单独观察,而缺乏对生理代谢过程的整体和综合分析;针对某种碱蓬的独立分析较多,而与近缘种的比较研究较少;植物对中性盐胁迫的反应研究较多,而对碱性盐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系统阐明碱蓬属植物的耐盐机制,今后的工作应注重碱蓬属植物响应和适应盐胁迫的信号网络和调控机制研究,基于系统生物学研究思路,采用现代组学技术探索该属植物响应盐胁迫的由复杂信号网络调控的特殊生理特征和特异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957.
桉树枝瘿姬小蜂连续世代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枝瘿姬小蜂在广州地区一年发生4-5代,且世代重叠,其越冬期为11月中旬到翌年3月底,越冬虫态为大龄幼虫和蛹.在广州自然条件下,通过人工接种和自然接种相结合的方法,桉树枝瘿姬小蜂在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共完成4个世代.利用生命表的方法分析桉树枝瘿姬小蜂连续世代可知,第1代的净增值率R0最大,而第2代的最小;第3代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最大,其世代平均历期T最小;第4代的rm和λ最小,其T最大.这说明第3代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种群增长能力最大,对桉树的危害最强.该代害虫的发生时间为7-9月,因此在防治上要注意该阶段的防控和监测.  相似文献   
958.
记述采自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和郁江鳅属Cobitis 1新种,南方鳅Cobitis australis sp.nov..通过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与已知鳅属和益秀朝鲜鳅属Iksookimia 物种进行遗传距离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分析,确认其为1新种.南方鳅与本属其它种类的区别主要为:噶氏斑纹分界不明显(Gambetta's pigmentation pattern),斑纹具两性异形.雄性背部斑纹不规则,约17 ~ 20个,背鳍后斑纹融合为马鞍形;雌性背部斑纹约13个,背鳍前斑纹在体侧延伸为三角形.体侧中线11 ~13个不规则的“V”形或倒三角形斑纹,雄性头后4~5个小斑纹,雌性1~2个小斑纹.背部和体侧中线之间为形状和大小不规则的斑纹,雄性多于20个,该处斑纹与背部和体侧中线斑纹有融合;雌性少于20个,无融合.背鳍和尾鳍各具有4~5列点状条纹;雄性胸鳍第1根分枝鳍条基部的骨质突起(lamina circularis)指状,第1根分支鳍条延长,胸鳍似旗状;体鳞较大,延长,卵圆形,鳞焦略大,基位;颏叶不发达,末端钝圆;须短,其长等于或略小于眼径.新种体色斑纹与益秀朝鲜鳅属种类相似,新种与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koreensis(Kim,1975)和斑纹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pumila(Kim et Lee,1987)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背鳍和尾鳍各具4~5条斑纹,背部斑纹和体侧中线斑纹不相连,体侧中线11 ~13个宽而短的倒三角形斑纹;益秀朝鲜鳅背鳍和尾鳍各具有3~4列条纹,体侧中线下13~ 14个窄而长的倒三角形斑纹;斑纹益秀朝鲜鳅背鳍和尾鳍各具有2~3列条纹,背部斑纹和体侧中线斑纹相连,两列斑纹之间斑块少于10个,体侧中线9 ~10个宽而长的条状或倒三角形斑纹.新种与盈德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yongdokensis Kim et Park,1997、休氏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hugowolfeldi Nalbant,1993和长身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longicorpus(Kim,Choi and Nalbant,1976)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骨质突起指状,后者骨质突起圆盘状.  相似文献   
959.
记述了飞虱科1新属和1新种:西藏宽唇飞虱Latidypenus tibetensis gen.et sp.nov..该属根据后足胫距和雄虫阳茎构造特征,应归属于飞虱亚科中的凹距飞虱族,其亲缘关系接近于圆翅飞虱属Yuanchia Chen et Tasi和奇节飞虱属Mirocauda Chen,但可根据下列的特征与后两者相区别:1)后唇基基部膨大,向两侧扩张,明显宽于额的端部(后者为常态,仅稍宽于额的端部),侧面观,前唇基基部明显低于后唇基的端部,呈阶梯型(后者在同一线上);2)后足刺式为5-8-4(后者为5-6-4);3)后翅ⅡA1脉在端部分岔,A脉分为4支伸达后缘(后者ⅡA1脉在端部不分岔,A脉分为3支伸达后缘).模式种为西藏宽唇飞虱Laticlypenus tibetensis sp.nov..标本采自西藏墨脱上亚东村,灯光诱集.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60.
记述了角石蛾科角石蛾属4新种,分别为采自广西的田林角石蛾Stenopsyche tianlinensis sp.nov.,叠尾角石蛾Stenopsyche bistratosa sp.nov.,贵州的鹿肢角石蛾Stenopsyche cervaria sp.nov.和采自陕西的细弯角石蛾Stenopsyche sinuola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